袁春梅,现年56岁,来自常宁市兰江乡兰江村,现任兰江村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从1971年至今近四十年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做好农村基层妇女工作,被妇女群众称为“贴心人”。
一、顺民意,拓宽群众致富路。
提升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关键是要增强她们的发家致富能力。为了带领全村的姐妹们发家致富,她请人上门教、组织大家出去学等多种渠道让姐妹们掌握种植、养殖等技术。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会,她带着组里的群众种了20余亩柑桔树,当时大家很不看好,质疑不断,就连这些姐妹也有几个对此不是很有信心,因为当时完全没有人懂得种植柑桔的技术。首先,她请来农技部门的专家同志,对大家进行柑桔栽培技术培训。然后,组织姐妹们去邻乡的柑桔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学习。在专家指导和姐妹们共同努力下,三年后,沉甸甸、黄灿灿的桔子传递出丰收的喜悦,也传递着致富的希望。经过不断地探索,全村逐渐形成了小水果种植、家禽养殖相结合的家庭庭院经济模式。现在该村的小水果就有枇杷、草莓等近10个品种,仅柑桔种植面积就达350亩,有年出栏1000头牲猪养殖场一个。
二、为民想,引领农村新风尚。
群众工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兰江村因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特色产业,2008年被列为常宁市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行列。新农村建设项目多、面貌新、投入大,一些新生事物老百姓一时难以接受。例如农村新型能源——沼气池建设,虽说是一次性投入三千多元终身受益的好事,但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钱不算小数目,所以大家都非常谨慎,没人愿先行先试,沼气建设项目陷入僵局。为打破僵局,袁春梅主动找到新农村工作队的同志,要求先为她家修建一口20立方的沼气池。建成投入使用后,她发挥妇女工作的优势,主动邀请村里家庭主妇到自己家里来参观并试用,宣传使用沼气烧水、煮饭既节煤又卫生的种种好处,让大家亲身体验沼气的优点。通过这一举动,短短的一个月,全村就建设了11口沼气池,仅此一项,全村每年可节约烧煤费用近两万元。
三、察民情,搭建民意连心桥。
在进组入户开展工作时,袁春梅随时将她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遇到的各种困难登记在随身携带的民情台账上,并及时将了解到的情况反映到村委会上协商解决。2006年,乡党委计划在该村发展烤烟生产。在全村烤烟生产推进会上,该村马家组吴姬秀在听到种植烤烟的经济效益要比种植水稻高得多的消息后,当众就表示愿意带头种植烤烟。可在村委会要公布本村烤烟种植户的前一天,还是迟迟不见吴姬秀来村委会报名。其实,吴姬秀家的基本情况,民情台帐上有详细的登记:吴姬秀下肢残疾,但肯吃苦,上进心强,答应的事情一般不会随便改口。袁春梅想吴姬秀打退堂鼓肯定是有什么顾虑。当晚,就登门去吴姬秀了解其中的原因。吴姬秀也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种植烤烟前期投入大、成本高,家里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袁春梅当即就表示,前期的农资投入自己全部包了(当时她家在做农资生意)。当年,吴姬秀种植烤烟90亩,袁春梅私人赊给她农药、化肥共计7800余元,还帮她以自己的名义借款30000元修建了6座烤房。几年烤烟种植下来,吴姬秀新建了一座三层的小洋房、购置了一辆载重20吨的营运大货车、开了一家小饭馆,日子是过得有滋有味。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袁春梅总是将姐妹们点点滴滴的困难都记在民情台账上,并竭尽所能为她们排忧解难。近三年来,她为在农用物质上遇到困难的姐妹们解决农药、化肥20余万元,至今仍有约6万元的欠款未收回。看着吴姬秀这些姐妹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虽然袁春梅自己还住在一栋红砖瓦房里,但她心里总是感到由衷的高兴。
四、解民忧,调处矛盾促和谐。
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村里的一些纠纷往往是家长里短、两棵葱三瓣蒜的事,但不及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身为妇女主任,袁春梅经常奔波于这些“家务事”之中。去年春节前,该村有对夫妻打架、婆媳争吵多起,闹着要离婚。后来,村里出面,虽然婆媳分了家,夫妻俩还是打闹不休,妻子一气之下去了娘家。眼看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要在吵闹中濒临破裂。她不辞辛苦分别找到男女双方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奔波往返女方娘家婆家多趟,才算解开了这个家庭三方面的疙瘩,妻子终于心平气和地回到婆家过年。袁春梅还在村里组建了一个“家庭矛盾调解队”,累计为该村“半边天”同胞们调处各类矛盾400余次。近三十年来,该村没有一件离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