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心目的书;“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心目中的书;“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这是臧克家心目中的书。在我们全家人的心目中,书就是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打开知识之门,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头脑;书就是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领略那波涛汹涌的壮阔,饱览那一望无涯的雄浑;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告诉我们一个个人生道理,教我们生活,指导我们做人。
我们家读书有着鲜明的共性,那就是都喜欢文史类的书。仔细回想,这大概跟我的读书经历、工作经历及个人偏好有关。读高中就开始对文学情有独钟,到图书室借阅的是清一色的文学书籍,到阅览室阅读的都是文学作品,读书笔记上摘录的全是精美的文学句段。考入师范学校就读对文学更加痴迷,便开始练笔。参加工作后,三年的电大脱产学习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的在职进修入的是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数年下来,饱读了中外文学名著,正因如此,中国文学的经史子集浸润了我,外国文学的精妙华美滋润了我,从此便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教16年总是教语文。整天琢磨的是字词句逗,教的也是字词句逗。接下来到县政府办做了近10年的文秘工作,每天与文字打交道,读的是材料,写的是材料,那真是苦也文字、乐也文字,哭也文字、笑也文字。于是订阅的、办公室里和家里放的尽是《作品与争鸣》、《读者》、《散文》、《文史博览》等文史类书刊,家里人不受影响也做不到了。因为工作的缘故,舞文弄墨、吟咏风月也就成了常事。也许应了“功夫不负苦心人”那句古谚,近年来,我先后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2003、2004、2006、2008年荣获全县“优秀通讯员”,2006年采写的消息《宁远两万农民吃上“免费午餐”》获湖南2006年度市州报好新闻二等奖,2008年荣获永州市“奔腾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征文大赛(理论文章组)优胜奖。
家庭成员的读书共性里又有着风格各异的个性。我的妻子是教师,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和家庭主妇的角色所致,读书的内容偏重于生活类。因此,在家庭的共阅书刊里,每当《读者》、《中国剪报》等送到,她总是要抢先阅读“社会”、“人生”、“生活”、“保健养生”等栏目。因内容所异带给她的喜怒哀乐,便给家庭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每当读到书中人物苦尽甘来或有情人终成眷属或好人终得好报,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甚至眉飞色舞,更有甚者足之舞之蹈之,宛如拾得天上掉下的金元宝,整日笑容可掬,家人自然少了许多无谓的恬噪。若是阅得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纯情被骗等社会阴暗面,少不了唉声叹气、愁容满面、愤愤不平,我和两个孩子自然得陪小心,偶尔斗胆提示性的说一句“你怎么象林妹妹一般多愁善感、庸人自忧”,引来的往往是“你们男人就是心肠硬”等被低看一层的呵斥,接着,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教育是少不了的,这对我,特别是孩子的做人教育还是很有裨益的。至于她从书刊中了解来的科学的生活常识,一则让全家受益非浅,二则即使她常唠唠叨叨,但因言之有理,受之有益,我和孩子还是洗耳恭听。
至于两个孩子,虽是一娘所生,但读书所爱也是同中有异。在义务教育阶段,每年订阅书报,除了家庭共读的,他俩兄弟都要选择订阅能辅助学习的文科类书报。但这其中也略有差异,大儿子喜欢添加史实类的,如《上下五千年》等;二小子则钟爱创新类的,如《科幻世界》等。甚至只要我有机会出差,俩人也往往按照这个读书偏好要我给买书。也许正由于不同的知识给人带来的不同影响,大儿子捧起书来常常是不辨白天黑夜,不分天晴下雨,不论上学休息,也因此给家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煮饭烧糊了,做菜烧了锅,烧水干了底,自然常免不了受到妻子的责怪和训斥。老二在交谈说事中,则往往讲一些超乎现实、异乎常规的奇言妙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异想天开之感,甚至让人觉得脱离现实、好高骛远,因此也常被妻子告诫 “不要象生活在太空中一样”,小儿子往往也是忿忿不平、不以为然,依旧我想我言我行我素,我则不免充当“和事佬”,劝妻子“有想法总比没想法好”。
读书让我和我的家人感到充实、快乐,更让我们在知书达礼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我先后被评为“零陵地区优秀教师”、“宁远县优秀教师”、“永州市政府系统办公室先进个人”、全县“十佳文明道德公民”,2007年12月在县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县政协常委。我妻子也多次荣获全县的“优秀妇委会主任”。大儿子今年6月被评为 “优秀大学毕业生”,已推荐到湖南交通工程监理公司工作。二小子每期都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今年7月顺利考入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远一中奥赛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