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带秀,女,1953年生,1969年任石市乡金屏村妇女主任,1970年入党,1983年任村支部书记至今,现为县人大代表。她16岁到村任职,在村干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一干就是41年。41年来,她始终满怀激情,心系群众,公正无私,实事办了一件件,好事做了一桩桩:新建了学校、拉通了程控电话、改造了农村电网、安装了自来水、启动了村道硬化。昔日贫穷闭塞的金屏村如今旧貌换新颜,金屏村的老百姓都夸洪带秀是“大家的好支书,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硬化村道是她最大的梦想
金屏村距县城72公里,距乡政府18公里,全村南北相距5.8公里,是石市乡最偏僻的村之一。全村9个组,924人,552亩水田,2100亩山地。1995年以前,村里不通车,物资全靠肩挑手提。村民到石市街上赶集,要4点钟起床,10点才到。1996年,洪带秀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村民开山凿石,开辟了一条村道,使金屏村通上了拖拉机。此后,洪带秀又不负村民重托,1996年改造了学校危房,新建了金屏小学;1998年拉通了程控电话;2002年完成了农网改造;2004年对村主干渠石砌整修;2006年,开通自来水。2009年,洪带秀马不停蹄地到上级争取村道改造指标,筹措建设资金。目前,已筹措建设资金95万元,计划10月底,一条路基宽6米的平坦宽阔通村水泥路将联通全村。
群众冷暖是她最深的牵挂
“种地为吃饭,养猪为过年”是金屏村落后的真实写照。由于地形偏远、交通不便,金屏村经济发展总是裹足不前。发展经济就成了村两委最重要的工作,群众冷暖就成了洪带秀最深的牵挂,洪带秀通过政策帮扶、造血帮扶、结对帮扶等方式,竭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年六组刘国器患羊癫疯,妻子得脑膜炎,上有一对80岁高龄的父母,下有一双未成年的儿女,日子穷的叮当响。洪带秀将其一家纳入低保户。去年12月,刘国器父亲生病住院,花去医药费1.2万元,洪带秀给他捐了300元外,利用自己县人大代表的优势,四次到民政部门申请救助,最终帮他解决了8000元大病医疗救助款。洪带秀还通过组织党员群众观看科教片、到外参观新农村建设、发放技术资料、邀请农技人员传授技术等方式,提升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在她的引导下,群众种上了药材,养起了山羊,搞起了竹筷加工,金屏村“稻谷加稻草”的传统农业模式得到了改观。同时,洪带秀还动员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与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东山组刘爱生是洪带秀的帮扶对象。刘爱生妻子是哑巴,患有多种疾病,家里负债2万多元。洪带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上门嘘寒问暖,给他家送种子、送肥料、送米送油,双抢时还带领党员帮他扳禾莳田。今年4月,洪带秀又帮他儿子在县韶峰水泥厂找到了工作,缓解了他家的经济困难。
公正无私是她最好的法宝
2008年村两委换届时,洪带秀满票当选金屏村支书、村主任。群众对她最多的评价是办事公道。村道硬化、低保指标分配、惠农资金发放、村级转移支付使用、修路集资减免缓对象确定等重大事项和敏感问题,洪带秀都坚持“四议两公开”,让党员群众参与、审议和监督。2009年,在确定25个低保指标时,村两委事先确定一个低保户作标杆,然后通过各组提名、党员大会评议、群众代表会审议,最终确定了低保对象,大家对此都心悦诚服,认为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在调处矛盾纠纷时,洪带秀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洪带秀公公罗兴汉有2亩茶山,每年卖茶油收入2000多元。拓宽村道时,这2亩茶山都要占用。罗兴汉软磨硬泡,希望媳妇“网开一面”,改道了事。洪带秀坚持不能改道。自己工作做不通,就请丈夫去做工作。丈夫工作做不通,就请亲戚去做工作。最终,罗兴汉还是以大局为重,同意征用茶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金屏村先后被评为全县先进村、“五好”村党支部;洪带秀也多次被评为市“十大杰出女性”、县“十佳基层干部”、县“三好”村党支部书记、县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