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镇返乡创业园来了一位预计在近期内投资1800万元筹办铸造厂的80后女生。这么厉害的女强人,笔者得去会会。
来到正在修建的厂房,笔者没见着80后女生本人,但从其父亲处得知,她此时正在从郴州往回赶的路上,估计还要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等到她回来了,还没进屋她的电话就响起来了,两个手机挂一台响一台,让我亲眼见识了一番80后的忙人,手机终于没有响了。听说是来听她的创业故事的,她很谦虚的说她没有什么故事,经我们再三的要求,她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一)掌上明珠敢吃苦
李小玲出生1982年,是家里的独生女。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以来都不算差,父亲李水成是当地有名的炼铁、铸造一体的创始人之一。但是她并没有被娇惯,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6年初中毕业时,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报考了郴州师范,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三年后从郴州师范毕业,被安排到郴州的一所小学教书。在当时对于这么好的差事,令不少人羡慕不已,然而她对这份工作始终不感兴趣,从小就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的她,不愿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于是,一个学期后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她的父母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直以来的“乖乖女”会不听她们的话,会辞去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辞职后的她,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到佛山、东莞等地拉铸造订单。人生地不熟的她,坐着公交车,每看到有相关的厂就下车,去推荐自己家乡这边的铸造厂。也许是有些厂家看到一身稚气的小孩,不会耍什么花花肠子,也许是因为被这个十几岁的黄毛小丫头的真诚所感动,她还真拉下了不少的订单。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坎坷。一次,她在东莞虎门镇拉到一笔比较大的订单,家里这边的厂,按照厂方要求把货做好拉了过去。老板看到她是个小女孩,想从中敲诈一笔。老板就说,这个货不符合标准,然后找了一堆不着边际的理由,说货不达标。说要按处理品的价格卖给他们。不管她怎么说,那老板死活不按合同执行,她一个人,远在他乡,无依无靠,呆呆地站那里看着那批货,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屈辱的泪水在眼眶转。她打电话给做单的厂方,说明了现在的情况。厂方知道这明显就是敲诈,听着她那嘶哑的声音,厂方的老板跟她说,要她不要怕,实在不行把货运回来,亏了就亏,不要她承担亏损的钱。听着厂方的话,她的心里感觉到心里暖暖的,最后经过她的多方周旋,虽然把货销出去,但这一次也让她学到不少的东西。命运之神对不曲不折的她是厚爱的。一次在佛山五金公司接下一笔三百多万的单,当时她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做货,公司的陈老板被她的真诚所感动,先预付部分钱给她到厂方做货。经过几年的奋斗,她积累了不少的财富,但她丝毫没有知足,她开始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先后干过贸易、冶炼、炒过房,凭着她的聪明才智,让她赚到了不少钱。如今,她的父母及亲朋好友终于能理解了她当时为什么转行,开始为她骄傲,为她自豪。
(二)闯荡成功思故土
这些年,她虽然一直在外面拼搏、闯荡,但是她无时无刻都在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等待时机成熟时自己回来家乡发展。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县里打造“江南铸都”所做的一些工作,让她感到时机已经成熟了。今年3月份,经过她的一番细心考察和分析,她决定来到龙潭镇返乡创业园办铸造厂。经过与乡领导的一番洽谈,乡干部的热情接待让她为之感动。选址后,乡里的领导干部无偿地陪她到各个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协调各种关系,天天都要来这里看看有什么困难,只要厂里有困难,需要他们帮助,打一个电话他们就立即赶过来。政府的关心让她感觉到家乡的温暖,看到了将来的希望,她现在正准备把在广东的业务和郴州的公司慢慢地转回到家里来。她说道,回家发展让她有亲切感、安全感。她兴奋的跟笔者说起了她现在正在建的这个厂房。厂房共有23亩,厂房面积5500平方米,准备投资1800万元,设两条生产线,三个车间,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年产6000吨铸件,产值保守估计也有3亿,今年年底,可以正式生产。
从她自信的话语中,笔者相信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在家乡她也能够攀上事业高峰,竖起80后返乡创业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将会引领更多的人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