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朱万能、刘普秀夫妇,水口镇板桥村的群众都说好;谈起他们的事迹,大家的眼睛里都含着泪。我第一次听他们的事迹时,心里陡然跳出一句话:“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人!”我始料不及,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竟能给我如此的震撼和感动。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久病床前有“孝子”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也有例外。板桥村东边洞组88岁的刘恩福老人夫妇就是例外。从2008年开始,刘恩福老人夫妇就一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三年多来,一千多个日子里,始终有一个“孝子”在他们的床前送茶送饭,嘘寒问暖,端屎倒尿。这个人就是刘普秀,老人远房的侄女。“亲闺女也没有这样好啊!”说起刘普秀,老人连声称好。刘恩福夫妇无生育,收养的女儿又远嫁他乡。自2008年老人夫妇双双病倒,生活无法自理后,刘普秀就受老人的养女之托当起了“孝子”,尽心尽力的服侍着老人。“她很让我感动,换了我是做不了那么好!”板桥村东边洞的组长刘建光感动地说。从刘普秀家到刘恩福老人家有一条400多米小路。这条小路,刘普秀一天至少走三个来回。三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已经走了两千多公里,相当于从广州走到了北京。从广州到北京,这是怎样的一段路程?坐飞机要三个小时,坐火车要三十六个小时!而走过这一段路的刘普秀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她不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妇女。她已经64岁,而且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她也不是一个可以家境宽裕,悠闲的老人。她的背上背着沉沉的家庭负担。她上有90多岁的老母要赡养,下有尚未成年的女儿要读书,捉襟见肘的家境,迫使她每天都要陀罗一样为生活生存不停地奔忙。但这样的路,她确实走过来了。其实她走过的路远不止这么长。“我有十多年没有去水口圩了。”刘恩福老人艰难地移动着脚步,一米、两米对他来说都是畏途。十多年来,早在受老人养女托付之前,刘普秀一直以特有的善良关心照顾着老人,买东西、搬柴火、挑水、送米、洗衣洗被。“没有她,我哪能活到今天啊!”刘普秀92岁的母亲逢人就说女儿的好。老人行动不便,但不管农活有多忙,女儿都会按时给她洗澡、换洗衣被,让她穿得干净舒服,睡得安稳。家里并不宽裕,但老人每天碗里都会有爱吃的肉。刘恩福老人有喝酒的习惯。为了满足老人的要求,又使老人不伤身体,她就常为老人备着米酒和甜酒糟。“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么多年纪了,能让他们吃好点就让他们吃好点。”刘普秀说这是家里一直传下来的规矩。当年父母就是这样对爷爷、奶奶的。如今在她的影响下,儿女、儿媳也特别孝敬老人,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特地给老人买点东西。
默默奉献的老实人
“刘普秀能做得这样好,是因为她有一个好丈夫。没有她丈夫的支持,她也没有办法做的这样好。”群众口中的“好丈夫”就是已经69岁的老人朱万能。说起朱万能,各种赞语流水一般从大家的嘴里涌了出来。“他勤劳,任劳任怨。几十年来,那个家啊全靠他操持!”1984年,对于刘普秀来说是最苦难的日子。丈夫因癌症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和一屁股沉重的债务,上有年迈的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养,她感觉天都要塌了。这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走进了她风雨飘摇的家。这个男人用他的勤劳、体贴让这个家又有了阳光。他早起晚归,没日没夜地劳动,为这个家还债,为这个家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这个人就是朱万能。贫穷人家百事哀。但刘普秀说,一起生活的二十多年,再苦再累,再烦再难,丈夫没有对她红过脸,没有大声说过话。那一年,她父亲去世,没有钱,没有粮,他就一家一家地去求人家。他一直养着一群牛,每天都要割两担草。他一直耕种着十多亩水田,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忙。二十多年如一日,到现在快七十了,也仍然这样坚持。就靠着这各种日复一日的勤劳,他扛着这个家艰难前行。他还清了这个家原来欠的帐,把孩子一个个抚养成人,并帮他们成家立业。人难免平凡,但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两千多年前,苏格位底对他的弟子说,你们每天把手向前甩两百下,再向后甩两百下。一个月后,坚持下来的只剩下一半,一年后坚持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三年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另一个哲学家柏拉图。朱万能没有机会做苏格拉底的弟子,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想他也能坚持下来。“阿叔对我们挺好的。”都说后爹后妈难当,但儿媳说起朱万能,一脸的感激。她告诉我们,虽然家里一直很穷,但朱万能一直非常关心儿女们,很会替儿女们着想,虽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邻居们也在说着朱万能的好。“他人老实,最肯帮忙了。别人不愿做的事,他都会做。”“他修养好,说话细声细气子,从来不与人吵嘴。”万能还真是“万能”,农村里的事他全都知道一些,东家坏了电灯,西家杀猪要帮手,只要叫他帮忙,准是有求必应。农村里做红白喜事,别人偷懒打牌,他却一刻不停地把把没人肯做的,别人拉下没有做的活计默默做好。
窘迫中闪光的品质
朱万能、刘普秀一家一直都过着窘迫的生活。但生活的窘迫却遮掩不住他们善良的品质的光辉。那一年,村子里的发生了牲猪“五号病”。按照规定患病的牲猪必须全部由工作队统一捕杀深埋。一头头牲猪,寄托着农民的一个个希望。杀猪可是割农民的心头肉啊!面对上门的工作队,群众以各种理由进行阻扰,有的甚至把病猪强行藏匿起来。很不幸的是朱万能、刘普秀家两头快出栏的大肥猪都患了病。这可是这个贫困家庭一年的希望啊!杀猪,这不是要这一家子的命吗?但当工作人员给他们讲清情况后,他们却流着泪打开了紧锁的猪圈门。前些年,组里集资修水泥路。每个人口集资300元。不少人在修路之初豪言壮语,到了筹钱时却推三阻四,一拖再拖,甚至一直赖着不给。而这个最贫困的家庭,却默默地把钱最先筹上来了。村妇女主任沈文英说,朱万能每年到她的小作坊里榨油、碾米,常常付不起手工费,有时甚至要欠两年。但完全不必担心他不会还钱。每年不管能否还上钱,朱万能都会特地来一次,如果还不上钱就会很小心说明情况,请求宽限。榨油以后会有油枯,可以用来换钱,大部人都在小作坊里脱手换钱了。沈主任见他那么困窘,也叫他把油枯换钱算了。他总是很小心地解释:这个油枯是一定要带回去的。家里有老人,要烤火,只有油枯烧的火才经烤,又没有碳气,还不会让人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