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 不悔的人生
——记全国五一先进工作者桑植县环卫女工刘珍银
刘珍银同志1989年2月参加环卫工作,当上了一名“城市美容师”,从此便与灰尘和垃圾结下了不解之缘。“战非典、争创卫、抗冰冻”,20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下了不平凡的事,不愧为一名名符其实的“马路天使”。
无怨无悔献青春
刘珍银刚参加环卫工作在街上清扫时,总是红着脸,低着头,屡遭人的白眼。为此,读书的女儿不让妈妈去开家长会,其他亲人也不理解。2000年4月,刘珍银在十字路口清扫人行道时,临街面一个体户把生活垃圾倒在已经清扫干净的街道上,她上前好言相劝,竟遭到辱骂、殴打致伤。虽然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但也就是因为此事,她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使她认识到了环卫工作的无限光荣,更坚定了其参加环卫工作的信心。这一干就是二十个春秋,可以说,刘珍银将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环卫工作。
爱岗敬业作表率
刘珍银刚参加环卫清扫时,就选择了基础条件差、作业任务重的和平西路路段,每天清扫保洁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另外还负责果皮箱清洗及沿线临街乱张乱贴城市小广告“牛皮癣”的清除工作。每天凌晨2点钟就从家里出发,徒步2公里上岗,一天下来,经常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腿痛,但她面对困难不泄气、不退缩,同时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利用休息时间苦练“叉头扫把”捆扎技术,有时被刺成一道道伤痕也不在乎。多年来,刘珍银练就了一套又快又好的基本功,在清扫汽车站路段时,总是先把公交车上的垃圾扫出来,再清扫路面,发现雨水口被污泥堵塞时,经常用手从缝隙中掏出污泥和垃圾。
1998年元月,由于工作吃苦耐劳积极肯干,被推荐当上了一名清扫组长。这在常人眼里并不算什么“官”,而对她来说,份量却不轻,既要负责路段卫生质量巡查工作,又要负责环境卫生管理清扫保洁任务,早晨是第一个到岗,傍晚又是最后一个离岗。一天来回3至4趟,每趟步行1个小时左右。哪里环境脏,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2002年春季的一天夜晚,暴雨过后的和平西路人民医院旁的街道,由于地势低、山洪大,街道上堆积了100多米长、20厘米厚的污泥,作为组长的刘珍银主动向单位承担起这一突击任务,她带领班组人员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8点,饿了吃碗米粉,就这样仅一天时间就清除垃圾污泥2车近10余吨,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2002年7月的一天夜晚,所在班组的小型铸铁保洁车被丢,为了找回保洁车,她除了帮助这位工人清扫外,还利用休息业余时间,连续3天走遍城区的10多个废品收购站点,终于在文明路的一个废品收购站找到了正要当成废铁运走的保洁车,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把车要了回来。
2005年一场“非典”侵袭全国,身为环卫工人因其工作的性质在所难免的处于“风口浪尖”上。刘珍银同志,在关键时刻选择的是迎难而上,主动包揽了清扫卫生死角的任务,冒着被“萨斯”感染的危险,走遍了全城的卫生死角,清扫垃圾达百余吨,为市民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为市民减少了被“萨斯”侵袭的风险。事后有人问起当时她的想法,刘珍银同志只是淡淡的说道“我只是做了我自己份内的事”。
2007年8月,为迎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检查,占到经营的夜市全部归位到南门峪。夜市摊搬走后,人行道板上全部都是油污,为了清洗除油污她发动班组人员,带头从家中拿来洗衣粉、铁桶和刷子,蹲在地上,一手拿铁桶,一手刷油污,这对于身体偏胖的她是多么难受,一蹲就是7、8个小时,汗水湿透衣衫,可她咬咬牙仍然坚持干。由于长时间下蹲使大脑供血不足晕倒在地,刘珍银同志被其他同事的搀扶在阴凉地方稍事休息后,又投入到工作中。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珍银同志就这样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忘我的工作着。
言传身教带新人
2000年,单位搞减员增效,各个班组都在挑选精兵强将上岗,其中一位身高1.68米的男子汉,因不好管理而“臭名远扬”,先后调整了3个班组。为了帮助这位职工转化,刘珍银针对这位职工的个性,对症下药,从细微之处入手,找他了解情况,交流思想,自己买来水果到他家看望,积极帮助他找对象。这位性格倔强的男儿备受感动,由昔日的“懒散王”变得勤快起来,一跃为当年环卫所的先进工作者。在清扫保洁中,她像大姐一样处处关心别人。2
003年8月,一位环卫下岗再就业职工在清扫保洁中被一辆摩托车撞伤,刘珍银立即把他送进医院,帮助办理入院手续,晚上还为这位职工拿药端茶,并承担了这位职工的清扫保洁路段,一人干了两个人的活,令这位职工及其家属十分感动。
20年来,她清扫道路面积共计1500万平方米,清洗果皮箱25000余个,义务为居民群众整治环境、清除垃圾近2500吨,工作20年干了25年的工作量。刘珍银同志每年都是环卫所的先进工作者,特别是1995年获得省级“劳动模范”称号是对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下了不平凡的事的充分肯定。现在每有人问她是什么让你在平凡的一线环卫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时,她只是平淡地说:“我是一名环卫工人,我的任务就是清扫卫生,我就应该打扫好卫生,还广大市民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