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秀,女,远光村半岭组人,46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范玉秀原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为人热情大方、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这些年一直在外奔跑做小生意。省计生委扶贫工作队进驻益将乡远光村后,经过考察论证,计划在当地扶贫开发湘黄鸡养殖项目,可当地群众思前顾后,又无养殖先例,风险大,都不敢先试养殖。范玉秀听到消息后,主动找到扶贫队要求第一个先试养殖湘黄鸡,在省扶贫队和乡村两委的帮助下,她放手一试,现在养殖已初具规模,并带动全村掀起了养殖热潮。
勤学善思 科学养殖
由于缺乏养鸡的经验,刚买回的几百只小鸡因饲养不善,成活率不高。此时的范玉秀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精心看护的小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省委扶贫队和家人的帮助下,她买来大量的养鸡专业书籍进行仔细研读,还跑别的乡镇对养鸡场进行实地考察,询问和学习养鸡的相关知识。经过不懈努力,三个月后,第一批雏鸡终于饲养长大可以出售了,她第一次尝到了用科学技术指导养殖的甜头。第一批湘黄鸡销售之后,范玉秀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扩大了养殖范围,对鸡舍进行了消毒清理,又引进第二批湘黄鸡雏。为了更进一步掌握养鸡技术,她有针对性地买回一些有关湘黄鸡饲养的实用书籍,一边学习实践,一边解决疑难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她很快掌握了一整套湘黄鸡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为了提高肉鸡的成活率,她和丈夫24小时守侯在鸡舍旁,观察鸡舍温度、小鸡粪便和小鸡饮水、觅食等方面的异常现象,此外还特别注意保持鸡舍卫生,做到定期消毒、及时防疫。去年鸡场年出栏的鸡达10000多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基本供应给本县的市场,有时也供应给邻近的其他县市区。
扩大规模 坚定信念
初尝甜头的范玉秀,坚定了养鸡致富这条路子。但是,由于湘黄鸡产量低,收益不是很大,范玉秀决定改养另外一种品种。决定了的事情,范玉秀说干就干,她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土火鸡肉质鲜嫩,味道纯厚可口,老少皆宜,既能适应高档餐桌,亦要满足普通家庭,其蛋白质含量比其它禽类高20%,而脂肪含量则低21%,且胆固醇含量低,是滋补营养和美食兼备的佳品。范玉秀决定从养湘黄鸡转为饲养土火鸡,扩大养殖规模,走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发展道路。随后,范玉秀认真打理养殖场,建盖了脱温室、产蛋室等,购置了碾粉机、紫外线消毒等设备,采用现代的科学的喂养方式,开始走上规模化的养殖创业路。在范玉秀租赁的200余亩山场上,5000只土火鸡随处可见,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范玉秀又先后养殖了500只鸭子、100头黑山羊,今年预计可实现收益10余万元。
传递真情 共同致富
范玉秀的养殖厂已初具规模,益将乡党委政府把养殖厂列入了本乡重点项目进行扶持,省委工作队同志也经常到厂里检查检疫鸡苗的脱温、预防等情况,为范玉秀提供技术指导。在养殖场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范玉秀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她时常想: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富就要带领村民们一起富。范玉秀原来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再加上她平易近人,为人随和,与群众相处的不错。在她的带动下,全村60%的农户开始了养殖之路,年平均增收500元/户。范玉秀还免费为村民讲解湘黄鸡、土火鸡养殖知识,帮助他们搭棚建房,并定期上门传授养殖技术,与饲料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帮组解决农户购买饲料、疫病防治、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大伙都放心地跟着这位老大姐养殖致富。范玉秀说:“我当初带头养殖湘黄鸡,就是想给乡亲们做个好榜样。现在,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都陆续回到了家乡,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我一定要好好的经营养殖场,争取带领更多的妇女同胞发家致富。现在又有省委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