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组织19名农村留守儿童赴东莞市与在外务工父母见面
      发布时间:2010-08-27 08:13:51

邵阳县位于湘中偏西南,人口100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多万人,留守儿童5万多人,占全县在校学生的42%。近年来,邵阳县按照“党政统筹、学校为主、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思路,较好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2009年邵阳县被全国妇联、国务院农民工办评为“全国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

为进一步缓解农村留守儿童亲情饥渴,7月28日-8月2日,邵阳县委、县政府与东莞市妇联联合组织了19名邵阳县留守儿童赴广东省东莞市与在外务工父母见面活动。    

一、活动筹备    

1、组织见面活动的原因。

亲情饥渴、监护缺失、心理异常是农村留守儿童三大问题,而亲情饥渴是最突出、源发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县把所有学校的电脑教学室和农村远程教育点都建成留守儿童“亲情视频”室,还为留守儿童免费开放“亲情电话”,在寒、暑假前开展“亲情贺卡”和“亲情书信”活动。我们还积极开展亲情替代,在校内积极营造良好的亲情氛围,组织以教师为重点的“代管家长”弥补亲情,这些都较好地缓解了留守孩子们的“亲情饥渴”。但是,在亲情上老师代替不了家长,视频代替不了见面,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见面活动。通过两个月的发动、调查、联系,确定了19个孩子和15个家庭作为这次活动的主体,以期推动这些家庭的亲情饥渴在见面中缓解,以期促动社会对留守儿童亲情问题的关注。    

2、活动的准备。

前期我们走访调查了近100个家庭,确定了参加活动的三个条件:一是孩子1年以上未与家长见面,二是家庭条件相对困难,三是孩子品学兼优。出发前19个孩子在县城集中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排演节目,同时在老师指导下,19个孩子自己动手创作了一幅水彩画作为回赠东莞市的礼物,画的主题是“渴望”,代表孩子们渴望亲情、渴望爱。    

3、社会各界的支持。

邵阳县政府为活动拨付专项经费,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赞助此次活动,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市妇联、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东莞市科技馆、东莞市展览馆、东莞市松山湖小学、东莞依歌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永成电器厂、邵阳市政府驻东莞专家顾问组为活动提供便利或礼物。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以及广东省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二、活动情况    

1、具体行程

7月29日,19名留守儿童从邵阳县出发,参观了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30日上午抵达东莞市,下午,东莞市妇联在市儿童活动中心举行欢迎会,会上东莞各界表达了对邵阳县留守儿童的爱心,东莞本地儿童家庭与邵阳县留守儿童家庭结对;31日,参观东莞市科技馆、展览馆,使留守儿童们了解现代科技的魅力和沿海改革开放的历程;8月1日上午参观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松山湖小学等,下午参观东莞市永成电器厂,听取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范方的“爱,需要沟通”家庭教育讲座,与永成电器厂流动儿童一起联欢;8月2日上午返程。    

2、主要收获

(1)融洽了家庭亲情。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在三天里又好又快地弥补了以往缺失的亲情。在见面的一刻,孩子们与父母相拥在一起,他们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嘘寒问暖,有的抱头痛哭,有的默默垂泪,此情此景令在场人员无不为之感动;在欢迎会与欢送会上孩子与家长欢声笑语不断,他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在参观游玩中,孩子们与父母一起手手相牵,游戏玩耍,体现出家庭的完整与合力;在每一个家庭的房间里,父母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彼此加深了解,消除隔阂,达成共识;在离别的时刻,孩子们留下了难舍的泪水,他们对父母对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2)家庭成员受到教育,思想改变较大。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逐渐消除了东莞与家乡在感觉上的巨大反差,特别是参观了东莞改革开放的成果,孩子们理解了父母外出打工不仅为了自己的小家,更为了国家这个“大家”,消除了抱怨父母的想法,普遍树立了自立自强的品质,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改变自身和家乡的面貌。家长们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温暖,改变了自身弱者形象的认识,表示要努力投身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当他们了解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后,深深感到自己以往的失误和将来的责任,纷纷表示今后要多与孩子有效沟通,多回家探亲,不能忙于赚钱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有的家长受到活动的感染,决定夫妻一方放弃打工回去照顾孩子。

(3)为城乡均衡发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工作启发思路,创新载体。17个东莞市爱心家庭与邵阳县留守儿童家庭将结对帮扶是这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他们将互帮互助走向未来人生,这为跨省城乡家庭儿童互助提供示范。在与东莞永成电器厂的流动儿童联欢会上,农民工子女的两个部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使我们感到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是农民工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3、社会反映。

活动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网友评论:“政府做了一件好事”,“活动特别感人”。人民日报和湖南日报用半个版篇幅报道,人民日报还特别刊发了评论,湖南卫视《播报多看点》节目播出4次计40分钟专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转播,红网更是以八篇消息及时报道活动过程,国内部分网站对活动的报道进行了转载转播。    

三、活动思考    

1、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严重,解决任务紧迫。

这次活动使我们感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造成深层次负面影响。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饥渴、监护缺失、心理异常状态,会形成叛逆、孤僻、冷漠、自卑等性格,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还影响到农村家庭的发展与稳定,更会阻碍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这方面至少有两点要引起重视:一是留守儿童问题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公平,扩大贫富差距与城乡割裂。由于城市学校本身在环境、师资、设备、生活、课时量等方面要超过农村学校,加之农村留守现象使得城市学生在心理方面也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在起跑线上更加落后,却与城市学生要面对同样的高考,这样就阻碍了农村学生跳出“农门”的上升通道,使得“农民工的子女又是农民工”,加剧了城乡社会阶层板结和两极分化;二是留守儿童问题激化了社会不满情绪,形成为社会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推波助澜的一股暗流。深圳“富士康”事件使我们关注到“农民工二代”的心理问题,也使我们反思若干年后成为“农民工三代”的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他们长期处于缺少关爱的环境,心理容易产生偏差异常,将来走上社会,很容易形成对社会不满情绪,从而使社会陷入大量“无因由对立”和矛盾冲突的漩涡,这些将严重阻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健康成长,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一个心理问题比例太高的儿童群体,是不可能担负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将其作为事关未来,事关全局的大问题,来思考、来决策、来解决。    

2、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

(1)农民工流入地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开放更多的学位给农民工子女,使留守儿童在父母身边就学。

(2)农民工流出地加快经济发展,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造岗位,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使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回家生产生活。

(3)农民工流出地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力度,缓解存在的问题。      

3、我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1)深入解决问题。通过广泛开展亲情通讯活动,组织以教师为主体“代管家长”进行亲情替代,鼓励父母和子女相互探亲等来缓解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问题;督促在家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职责,完善学校托管设施建设和配备生活辅导员,发挥乡村两级安全文化保障作用来解决好监护缺失问题;培训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完善学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异常的问题。

(2)全面搭建系统。政府牵头,集中使用好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及家庭的信息、经费、建设等资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县、乡、村三级建立好覆盖儿童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心理的关爱网络和机制;引导社会参与关爱工作;强化家长的责任与义务。

(3)科学改进方式。继续开展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及对策》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指导实践,争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支持,推动关爱工作科学发展。要加强留守儿童自身“内因”作用的研究和实践,大力宣扬留守儿童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留守儿童克服留守的困难,自立自强,奋发进取。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