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瑶乡大山里的爱
作者:北湖区妇联      发布时间:2010-08-18 10:17:15

 


 


 


在北湖区瑶乡月峰乡的大山旮旯里,有一位园丁,在默默地耕耘,辛苦地培育着大山里的桃李,35年教龄的他先后在3个瑶族村寨教学点工作过,任过28年班主任,2个教学点校长11年。他所教授班级的学生成绩均列全乡同年级之首,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郴州市劳动模范、民族才结进步先进个人、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30多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挥洒着辛勤的汗水,用热情和爱心在瑶乡大山里谱写着一首动人的民族团结奋进歌。




 




“双语教学”出佳绩




 




月峰是一个瑶汉杂居的少数民族乡,瑶族人口保持在全乡总人口25%左右。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赵老师就立志献身民族团结教育事业。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受现代文明影响和冲击,瑶族汉化较快,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瑶族口中世代相伟的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定现实引起了赵老师极大的关注,如何使民族团结共进之花处处绽放,义务和责任使这位六尺汉子决心承担这一重任,让瑶文化走进校园融入课堂。




没有教材怎么办?没有教材就自己写。在赵老师的倡议下,学校赵国友、冯吉定等6位瑶族教师也加入到收集、整理瑶族文化工作之中。他们利用节假日,分头分组走村入户,先后到过3个瑶族村410多户,访谈群众800余人,并多次与正冲村赵根妹前辈,桃仁村李甲启前辈等处挑灯夜谈。乡党委政府获悉后,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染,高度重视,鼓励他们要走出去,请进来。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老师一行近到大塘、南溪、兰山、永春、桂东、资兴、莽山,远到宁远的“九疑瑶乡”、常宁的“塔山瑶族乡”、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株洲炎陵县“珑渣瑶族乡”、汝城“盈洞瑶族乡”、永州的江华收集了瑶歌、山歌两百多首,瑶族服饰、婚庆、节庆等民俗资料3万多字,通过近二个月整理,设计编写了校本课程《知瑶文化,爱瑶家乡》。




有了标本课程,赵老师建议提出让瑶歌瑶舞瑶文化走进校园,让瑶族从基本知识融入瑶汉学生的心田,真正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从娃娃抓起”落到实处。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学校领导的采纳,赵老师主动提出担任校本课程《知瑶文化,爱瑶家乡》教学工作,这一干就是七年。目前,“双语教学”已成为月峰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成为文化传承、增进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共进的重要平台。




 




倾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把我的心给你,我们是兄弟姐妹,把你的心给我,我们亲如一家人”。从1978年起,他就提出并始终践行着让民族团结教育根植娃娃心,让学生从进学校起就接受与民族团结有关的教育,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友爱意识。




爱是民族团结教育的起点。2003年月峰实施“一乡一校”后,小学低年级就读的学生中,有30%的学生都是第一次走出家门,这些学生中有瑶族的,民有汉族的。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在学校的生活,并且能够在这里安心学习,和睦相处,赵老师主动担任起这些学生的生活老师。每天,学生们从起床、整理内务、自习到上课、用餐、就寝,赵老师都做到悉心呵护,并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流,开展团结、友爱、进步教育。他把这些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关心他们,这些小学生们也很快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感谢您像妈妈一样地照顾我”、“在我心中,您就是我的男妈妈”……赵老师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赵老师的行动也感化了那位一直在默默支持他工作的妻子,他的妻儿也一并加入到学校编外的“生活教师”队伍。这样,有妻儿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细致照顾这些低年级学生,赵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瑶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




 




“让瑶文化的声音传遍世界”




 




自2009年月峰瑶族文化艺术团成立以来,作为一名骨干成员,赵老师参与组织、排练月峰瑶族歌舞、婚嫁、节庆活动40多次,参加大中型歌舞演奏出5次,小型接待歌舞演奏出6次。2010年7—8月,赵老师在北湖区党校参加歌舞、婚嫁集中排练时建议:真正让这些动听、有魅力的瑶族歌舞从郴州飘向全国,传遍世界。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