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 巾帼展风采——记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松山村妇女组织
作者:衡阳市妇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0-08-16 15:32:06

三塘镇松山村位于三塘镇东北部,与衡阳市蒸湘区隔河相望,距322国道1.2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05亩,旱土30亩,山林200亩,养殖水面500亩。现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30人,其中女性598人。该村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养殖大村,村民有养猪、养鱼的传统,在养殖方面有技术、规模优势。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一二三产业一齐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该村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均达到100%,电话、手机普及率达到98%,组组通了水泥路,实现了绿化、亮化。2009年农民人平纯收入6900元。2008年获得全省“先进党支部”称号,被确定为衡阳市新农村建设示村,2009年被衡阳市妇联评为“巾帼示范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创建“巾帼示范村”是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松山村以村“两委”为依托,始终坚持和贯穿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总体目标,以促进妇女增收致富为切入点,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全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各方面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健全机构,典型示范,共创“巾帼示范村”


 

该村妇代会班子健全,主任由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张英同志担任,委员为熟悉基层妇女工作、具有高中文化的3名女同志担任。她们都是由全村妇女选拔推荐出来的,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是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广大妇女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农村妇女。整个妇代会班子结构合理,工作制度完善,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村支部委员、妇代会主任张英同志在该村发展牲猪养殖业中起了带头作用。张英夫妇自1990年就开始发展良种牲猪养殖,通过钻研技术,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于1992年承包了村里的一家猪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张英同志于1994年底兴建了一个万头猪场,引导和带领农村妇女学习牲猪养殖,掌握养猪的基本技术和防病治病要点,对松山村养猪业的发展壮大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致富作用。2005年张英同志注册了“巾帼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规模养殖业,同年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并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寺塘垅组的党员王才秀同志,自1995年就开始尝试发展养猪、养鸡事业,同时,还自费组织妇女到外地学习经验,提高村民的养殖水平,让她们学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个个争当新型女农民。


 

二、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帮助妇女增收致富,推动妇女创业就业服务工作


 

1、加强农村女劳力转移工作,拓展增收渠道。全村约有50多名农村女劳动力实现了就业转移,村内现有民营企业5家。


 

2、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加妇女致富能力。村妇代会多次组织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并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收集农产品营销动态等,帮助妇女掌握市场营销动态,提高本村妇女驾驭市场能力。该村先后有200余名妇女群众参加了县、镇妇联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多次邀请县畜牧局专家及镇畜牧站技术员到村讲解养殖技术。去年该村还组织20多名有创业基础的妇女外出参观考察,增强她们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她们的创业能力。目前,该村养猪养殖户达230余户,生猪出栏达150000余头;发展鱼鸭混养户20家,蛋鸭存栏3万只,全村80%以上的妇女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3、建立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生产发展。该村成立了妇女养殖协会,吸收二十余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技术专长的妇女入会,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方式集中学习、交流、探讨养殖技术,帮助妇女姐妹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妇女群众的收入,促进了本村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积极组织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美在家庭”活动。


 

1、围绕村庄整治规划,抓好“讲文明,从我家做起”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承诺活动。一是组织妇女开展房前屋后大扫除活动。确保垃圾入池、粪便入厕、畜禽入圈、柴火进棚,保持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组织妇女搞好家庭内部卫生。确保窗明几净,地面干净,物件整齐,被褥常晒常洗,叠放有序。并以村妇代会成员为主,组织“卫生检查队”,定期检查,张榜公布。三是开展庭院绿化、美化活动,全村80%以上的农户在自家庭院里种植月季、万年青等欣赏类花木或葡萄、枣树、石榴树、无花果等果树,有的还在庭院里开垦整理成小菜园,将经济与美化结合,王才秀、周常凤、肖启菊等同志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和“园林式家园”。在全村有265户家庭已建成了沼气池,使家庭做到卫生、美化、净化。


 

2、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组织在家妇女以实际行动建设秀美家园。今年春季,村妇代会与村两委密切配合,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妇女群众,创建“巾帼绿色示范基地”。在村广场建设、道路两旁种植樟树及各类经济林木。同时,在县农业局环保站的支持下,建立了垃圾收集站和门前的果皮箱,在村公路两旁整齐地栽上了青松树,真正实现了“村在林中,人在树中,环境优美,生态和谐”。


 

3、积极发挥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半边天”的作用,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一是组织一些观念新、素质高的老知识分子带头倡导破陈规、革陋习,走村串户对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倡导勤俭节约、少生优生的新风尚。该村连续5年无计划外生育,被镇政府评为“计生工作先进村”;二是积极倡导丧事简办,提倡生前孝顺,善待老人,反对死后厚葬,讲排场、比阔气,为此村委会与妇代会专门议定简化悼念仪式,提高丧事的文明程度;三是组织开展签订赡养老人承诺书活动,由创建小组组长牵头,入户签订承诺,以此来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4、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促进文明村风的形成。一是加强“巾帼文明队”的建设,2006年,松山村妇女建立起自己的巾帼文明队,以小品、腰鼓、布扇舞等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宣传法律法规,科技知识,歌颂生产生活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以及好的社会风气,激励广大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和“巾帼示范村”建设中来。同时,教育广大农村妇女抵御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努力成为追求文明进步的新女性。巾帼文明队成立四年来,先后在本村登台表演近20场,深受村民喜爱。二是投资50多万元建立起高标准村广场;建立了“农家书屋”,购进法律知识、科技致富、生活百科等书籍3000余册,音像制品100余套,总价值3万多元,丰富了妇女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妇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一是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掀起学法高潮。以妇女之家为载体,妇代会定期举办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班,宣传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妇女法制观念。二是注重家庭教育,号召广大妇女参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扫除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成立家庭纠纷调解站,以村支书任站长,妇代会主任为副站长,吸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在村内威望较高的妇女,对村里的邻里纠纷、地界争端、家庭不和等矛盾进行调解处理,以妇女特有的耐心、温情、细致劝导、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引导妇女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近而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四是组织妇女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家庭”、“零家庭暴力村庄”创建活动,切实做到“六无”、“六防”,积极维护妇女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先后评选出“五好家庭”45个,“平安家庭”110个,“好婆媳、好邻居、好儿女”共20个。五是关心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每年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村里都组织人员到孤寡老人家中慰问,并为老人送去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针对村内留守儿童,妇代会成员担起“代理妈妈”的职责,让“留守儿童”在校有老师管,在家有看护人照顾,不留空隙不失控,不失亲情和温情。每逢节假日和新学期开学,村里就组织孩子们搞活动,为他们买来零食,统一安排生活,送上学习用品,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还鼓励孩子们在节假日到村妇代会主任家或村广场活动,并特意为他们准备了零食、动画片、儿童读物等,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在教育问题上,“代理妈妈”经常到学校进行回访,向老师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对个别有问题的孩子,妇代会及时与家长、学校取得联系,三方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