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0年时间,花垣消防大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扶助农家女孩吴静的“习惯”却一直保持了下来。
“消防哥哥,我已从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现已顺利进入长沙规划设计院工作,感谢你们给了我再生!”8月6日,花垣县消防大队指导员艾顺德接到了来自省城长沙的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就是花垣消防官兵连续资助了10年的农家女孩吴静。
为让儿女上学,母亲欲卖血
2000年的冬天,湘西山区的气温下降得异常快,寒风冷雨提前来临,大雪一场接着一场。当时刚刚从州消防支队调到花垣县消防大队任大队长的徐慧君倡议大队官兵携手资助一位贫困学生。他与当时的教导员敖敏、中队指导员艾顺德来到花垣民中联系资助贫困学生。
高一年级151班班主任龙波老师见到他们后,便拿出了吴静的成绩单,半分得意半分忧虑地说:“这孩子年龄小但非常聪明懂事,她家里太贫穷了,她每月的生活费还不到70元,经常从家里带来些咸菜对付生活,有时周末去拾破烂卖钱补助生活,但她没被穷困所吓倒,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这孩子很可能面临失学了……
经过调查,消防官兵知道了吴静的更多情况。她出生在花垣县边城镇米良村,全家7口人,奶奶常年卧病在床,爸爸患有严重的贫血症,2个弟弟均在读书,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能让几个儿女都能安心读书,吴静的母亲有时想到卖血,甚至想过出卖自己的身体器官。
消防官兵伸援手,点燃贫困家庭希望
2001年5月4日,经过近3个小时的颠簸,消防大队的官兵来到了吴静家,看到的是3间草房,几亩薄地,几件旧得褪色的家具,一扇日夜敞开的大门。如此贫穷的家庭怎么能支撑得起2个常年吃药打针的病人和3个上学的孩子呢?官兵们决定尽力资助这位自强不息的农家女孩。从那时起,每月1号,官兵们便自发地从自己的工资、津贴中拿出一部分投入募捐箱,然后由艾顺德定时将生活费送到吴静同学的手中。一月又一月,战士退伍了一批又一批,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每月募捐资助小吴静的活动却从未间断。
2001年腊月二十八,一位中年男子悄悄地送来一面亲手制作的锦旗,上面写着“慷慨助学子、军民鱼水情”,他还带来几块腊肉、几斤糍粑,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了对消防官兵的热爱和感激。他就是吴静的爸爸。当他得知消防官兵们给吴静的生活费是从几十元的津贴中节省出来的时候,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了:“你们给我全家带来了希望,我代表全家感谢你们!”
消防官兵资助吴静的事,在花垣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校领导多次用信函表达他们对部队的感激。学校与消防官兵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周末,花垣民中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经常到花垣消防大队开展篮球友谊赛,消防官兵每年则给学校的新生进行军训和开展消防常识教育。
2003年6月6日,高考的前一天,中队指导员艾顺德带着全队官兵的关心和希望来到花垣县民中,给即将上考场的吴静带去了生活费、笔、风油精等,叮嘱小吴静:“考试不要紧张,从易到难,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
当年,吴静以超过重点本科线31分的好成绩考入了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10年爱心传递,农家女孩硕士毕业
“在我身上,凝聚了太多爱心和希望。”大学期间,吴静没有松懈怠慢,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同时,她有时利用休息时间兼职家教,以减轻家里和消防官兵的压力。2007年7月,本科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今年6月,专业知识过硬的她被长沙市规划设计院相中,引入该院工作。
“参加工作,我有了谋生和发展的平台,这是我人生的又一个全新起点。”8月6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吴静的语气听起来比较轻松。她说,没有消防官兵的10年爱心传递,就不会有她今天的人生。她会好好珍惜每一天,努力工作,以后也像消防官兵哥哥们一样,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