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塞乡金垅村村支书助理陈桃花
陈桃花,湖南省2009届大学生村官,09年9月份到益阳市张家塞乡金垅村任村支书助理。张家塞乡是养育她的家乡,湖区那如诗如画的山水、质朴与热情的家乡人民见证了她一步步的成长,而二十多年来,她的目光也始终注视着这片土地。当她终于有机会亲身投入到家乡的发展事业中来,用所学所知回报这片热土时,她的内心有太多的激动与振奋,对于未来,她豪情满怀。
到村任职一年来,她以行动证明了大学生村官的优势所在,在她的努力下,金垅村的二十多项村级规章制度得到了完善。她所倡导推行的“村级要务听证会”、“设立组(户)信息员”等多项创新举措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牵头制订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村级发展五年规划正在逐步实施;她致力于提升村民素质,组织村民参加远程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帮助500多名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她积极引导群众科技致富,建立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发展壮大养殖业,联系订单十余万元。
她常说:“几乎每天我都会拿三个问题来问自己:一、我是什么人;二、我是干什么来的;三、我该怎么干,就这样我每天都逼着自己,不断地思考,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正是立足于“身份、目的、做法”三要素,陈桃花同志跳出了大学生村官的误区。实践证明,村官既不是工勤人员;也不是百无一用、只能看不能用的书生;更不是嘴上喊喊口号,无思想无主见无行动的“三无”人员!
熟悉乡情、亲近乡民,是她最大的优势
陈桃花在张家塞乡长大,她对家乡的一切了然如胸,她对家乡的人民满怀深情,担任村官,她比其它大学生有更多的优势。这种对地域的熟悉,与人民的亲近,也为她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陈桃花索性发挥优势,将基础打得更牢固。她不满足于粗浅的认知,而是更深入地分析金垅村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从而总结归纳出有利于发展的优势和阻碍发展的劣势,她上网查资料、通过外地同学朋友借鉴先进做法经验、实地察看较发达地区的乡村建设,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经过反复思考,她制订出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金垅村发展五年规划,涵盖了村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等多个层面,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又强,在村民大会上讨论时,很多群众都鼓掌称好,村干部们说:“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现在,终于可以抬起头来认真看看五年后的新金垅了”。
以民为本,首先要知民所需。村官就是父母官,在陈桃花看来,自己年纪轻,说父母官不敢当,但知民情、解民忧,自己当仁不让。她一有时间就拿个本子走村串户,一口一个叔叔婶婶,像亲闰女一样与乡亲们拉家常,许多村上的事,她主动征求村里长者的意见,为此,不时有人提醒她:“你和群众亲密无间要不得,今后怎么树立威信呢?”“当村官就要摆出个当村官的样子来嘛,怎么反倒去问群众的意见呢,他们会把你当宝耍的”,对这种观点,桃花有自己的想法,“我从不认为与群众保持距离才能树立威信,我相信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村里的长者有着在丰富的经验,这正好可以弥补我的不足,他们的经验加上我的思考不是可以事半功倍吗?”长此以往,乡亲们对桃花的谦虚心和责任心交口称赞,她的做法也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同与推广,如今,“将群众的需求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将群众的经验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将群众的深情厚谊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了金垅村全体党员干部的共识。
服务为先、改革创新,是她最实在的举措
陈桃花同志任职之初,正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乡镇全面铺开的阶段,她负责了全村的学习实践活动。基层的学践活动怎么搞,她有自己的主见,那就是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学践活动宗旨是服务群众、以人为本,目的是实现科学发展。
她把组织党员为民办实事作为学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张家塞乡是有名的“下三天雨要防汛,出三天太阳要抗旱”的地方,为此,她和村支书一商量,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修水渠。正值九月,烈日炎炎,她和党员一起顶着太阳晒,几天的功夫,整个人黑了一圈。但她却没喊一声累,还时不时的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与建议。村干部们说,你是女孩子,休息去吧。她不服输,“我是乡里妹子呢,这点苦算什么!”十多天下来,村里750米抗旱水渠的顺利竣工了,她却累倒了。大家被她肯拼肯干的那股蛮劲给感染了,乡亲们对村支书说“大学生能这样真不错,我们村有福啦!”
看到村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且村民绿色环保意识不强,她深感问题的严重性。经过调查与研究她认为乡村的生活垃圾将是遏制未来村级生态环境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通过与村支书及其他村干部商讨,她提出了向上级申请修建村级垃圾池,并雇佣专门清洁工人的构想。这一构想在今年年初得以实施。现在金垅村里生活垃圾都集中处理,脏乱的卫生死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农家小院。
金垅村包括原张家塞乡黄金与东风村,原黄金村地处黄金湖畔,黄金湖是种植养鱼的好地方。因土地流转问题,原黄金村的村民与三星村的村民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明明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工作无法推进。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乡村两级干部焦急万分,两个片村民的矛盾却不见缓和。局面剑拔弩张,陈桃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对做不通工作甚至挑事端的个别群众,她也想生气。有一次,她走在路上,一位村民当面骂她是“白眼狼”,当时她眼泪就要下来了,想到自己本是满心为着群众想,为了做好工作,嘴角都长了一圈泡,有一次还连人带车翻下了近两米的田坎,却得到这样的评价,真是满肚子委屈!但是委屈、着急、发火都不能解决问题。她咬咬牙硬是把眼泪吞进了肚里。她又一次次面带微笑来到群众家里,不管对方是冷着脸,还是说牢骚话,她努力做到不烦、不气,认真听取意见,苦口婆心地解释政策。别人的听意见是听听就过,陈桃花是真听、真想,她根据群众意见,汇总出了一个条款性意见书,然后挨家挨户的找村民去谈,去签意见。这一步大大推进了问题的解决,她又多次组织召开组长会议商讨对策,化解误会,谋求互利,最终顺利实现了全村的2000余亩土地流转,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科技兴乡、致富乡民,是她最绚丽的梦想
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经济为要、发展为先。陈桃花深知自己的家乡经济还比较落后,当务之急就是要谋发展,为此,她就没少费脑筋,整个张家塞乡都十分偏僻,金垅村的交通可想而知。去市里几乎就一条路,人多你急你就就经常被卡路中间,进不得,退不得,就像“风箱中的老鼠”。好的致富项目引进不来,好的产品也销不出去。但村民最大的问题始终是缺钱,缺致富的项目。村民着急,她更急,怎么办?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查与研究,她向村支书提出了在金垅村建立一个小型针织加工厂的大胆设想。村干部们经过多次协商与考虑确定了她的想法可行,最后决定在金垅村的黄金片成立一个小型的针织加工厂。她和村支书负责为村民引进货源,保证销路。其他村干部做好技术监督,人员管理。为了小型针织加工厂能如火如荼的办起来,她四处奔走,终于向民政局争取到了10000块钱的项目资金。在她和村干部的努力下,针织加工厂虽不大,却也初具规模,虽不能解决全村的剩余劳动力,却也能让小部分村民走上致富之道。针织加工厂现有工人200人,每位工人平均每天创造财富80元。一年下来,创造的总财富将近500余万元。
一年以来,为了推动村里经济的发展,她多方讨教,开展专题调研走访,掌握了村里发展的困境详情,撰写了《张家塞乡经济工作发展的现状与分析》、《张家塞乡养殖业的现状与分析》等调研报告。在她的努力下金垅村的经济较前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金垅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是多次得到区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与表扬。是金子放在哪都会发光,在今年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基层团干培训中她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在农村党员干部远教知识培训大会上她因学习认真,成绩优异被市委组织部当场点名表扬;在六月份全区女大学生村官演讲比赛中她更是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村官这个岗位上虽然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她却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同事的肯定,领导的肯定,组织的肯定。可她从未因此满足,从未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为了科技兴乡、致富乡民,她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她说,我的能力或许还不够,我的水平或许还不高,正如我们的金垅村,现在或许还落后,或许与很多乡村比还有差距,但是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要奋进,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会做得更好;我更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金垅村会更好,梦想还在,不惧风雨。
农村就像一幅无边无际的图纸,任你用笔墨尽情地在上面挥洒。站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陈桃花踏实做人,扎实做事,绽放青春,如同一朵含笑的桃花开在百姓的心里,开在张家塞乡广袤田野中。
201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