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玉,女,现年42岁,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担任澧县澧阳镇朱家岗村二组小组长,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担任朱家岗村支部委员、妇女主任,葡萄协会秘书长、技术员,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担任村治调主任,2009年4月担任朱家岗村会计,主管葡萄生产工作。她因种植葡萄起家,6年如一日,一心扑在葡萄技术推广上,用她的一片赤诚,换来了组织的认可,群众的信任,家人的理解。目前,朱家岗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达712亩,成为葡萄种植专业村。
危难时刻挑大梁
2000年,原任组长因税费欠款难以回收,放下担子不干了。经村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由32岁的周远玉担任二组组长。周远玉二话不说,接受重托,开始穿梭于各农户家中。二组村民蔡慎坤两口子体弱多病,且上有九十高龄的老人,家里一贫如洗,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累计欠款6000多元。为解决他家的根本问题,周远玉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并且自己掏腰包500多元,为他添置捕鱼工具,让他在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捕捞,使他家尽快走上了脱贫之路,积极偿还了部分欠款。周远玉的努力推动了全村的税费回收工作,仅2001年一年就回收新老税费5万多元,受到了村、镇两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敢吃螃蟹结良缘
2002年,县委书记在村办点,在他的亲切关怀下,朱家岗村的高标准葡萄园基地落户二组并破土动工。由于种植葡萄是新生事物,科技含量高且一次性投资成本大,当时绝大部分农户都极力反对,周远玉便主动带头种植葡萄,和村支两委召开农户会议近百次,并与村干部一起下到各农户家,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二组村民蔡其告家在葡萄园区的面积较大,种植葡萄成本又高,蔡其告总担心会亏本,一直极力反对,并阻挠土地平整工作。周远玉白天配合施工人员在葡萄园建设工地工作,晚上则一次次到蔡其告家向他宣讲优惠政策及种植葡萄的前景,终于让他同意种植葡萄。
2003年,葡萄开始挂果,按照质量要求,每株葡萄树只能挂14串果,而当时每株有20多串,远远超过技术要求,影响品质。湖南农大的石雪教授和葡萄技术员王先荣同志多次要求疏果,但看着一串串葡萄,大多数果农不愿疏果,周远玉便带头疏了果,并同石教授、王先荣一道下到果农地里,讲技术,传授科学知识。在她的带动下,全部果农都按要求进行了疏果。2003年葡萄喜获丰收,亩均产值1.5万元。
2004年,全村又有大部分农户开始扩种葡萄。朱家岗村葡萄协会成立,周远玉在果农们的推选下担任了协会秘书长、技术员,向新老果农传授整枝、施肥、病虫防治等技术,从此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
丹心一片终不悔
2004年起,葡萄大获丰收,由于各地出现了葡萄种植热,所以销售工作一度出现紧张局面。为此,周远玉同村委干部一道,南下广州、北上武汉,一去五六天,跑遍了长沙、株洲、张家界,凭着一颗热心与忠心,寻找销售渠道,并与长沙、株洲以及武汉的客商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为果农解决了销售的根本问题,现在全村的葡萄销售已形成了固定的市场网络,再也不必到马路市场去凑热闹,不但节省时间,而且价钱也比较好。
2009年,澧阳镇为响应县委号召,大力发展高效产业,新扩葡萄面积1500多亩,周远玉又主动担当起葡萄技术义务指导员,帮助新果农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为全镇发展葡萄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谈到葡萄品种及种植技术,周远玉如数家珍。可谈到自己的家庭,周远玉却说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因为长年要负责周边农户的技术指导,家里的事情她基本顾及不上,自家的五亩葡萄全靠丈夫一个人打理,女儿的生活起居也大部分靠丈夫照顾,周远玉往往是在女儿的熟睡中出门,又在女儿的熟睡中归家。尽管女儿现已上了大学,但周远玉总感觉亏欠女儿太多。还好,丈夫和女儿给了她精神上莫大的支持,正是这份理解和包容支撑着她在葡萄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几年来,周远玉多次被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被常德市妇联评为“十佳农村新女性”,2007年在澧县第四届地税杯青年能手评选中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2009年,周远玉还被县妇联授予“澧县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