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绿叶,1968年10月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省十一届人大代表,现任湖南省云峰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其丈夫陈立彪是云峰公司的董事长,所以云峰公司既是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又是一家标准的夫妻店。但是,该公司有员工618人,其中女工112人,来自四面八方,和他们夫妻共同奋斗,共同拼搏。2009年,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化危为机,逆势而上,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完成水泥产销96.8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250万元,员工人平年收入2.68万元。在云峰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关心。所以,他们这家企业实际上是真正的社会企业、人民企业。她这个总经理,只不过是这个企业的牵头人而已。因此,她时刻保持着这种清醒的自我意识,不忘记自己的姓名,努力要求自己做到:小小绿叶,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甘作奉献。
创业艰难百战多
她出生在武冈市龙溪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亲给她取名绿叶,不外乎两层意思,一是表现了我国普通劳动人民对绿色环保的企盼与追求,二是时刻提醒告诫她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象农村随处可见的一片小小的树叶,那样的平凡和普通。在父母的关爱之中,在艰苦的农村环境之中,她慢慢地长大了,懂事了,有了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有了对艰难困苦的承受与适应,也有了对贫困落后挑战的胆识和勇气。象许许多多普通农村女孩一样,她既会养猪打狗,也会莳田打禾,还会女工花红,浆洗缝补。1986年高考未中,她就安安心心回到家里,决心做一个知识农民。她带头在村里承包8亩山塘和36亩荒山,率先试种优质稻。农闲时则利用自己到株洲学会的裁缝技艺,在家里办起了时装裁剪制作培训班。几年下来,她承包的山塘和荒山不仅获得硕果,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她们村成为武冈市第一个全面推广优质稻的村,她也成了方圆30公里内小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制作师,收入颇丰。在家乡人的眼里,她确实很风光、很走运,但对一个二十刚刚出头的姑娘家来说,白天田头山上,晚上办班制衣,其中的劳累艰苦,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应该算是她人生创业的起点。
1987年,她与陈立彪结婚了。当时,他是一个乡供销社的职工。他的家就紧靠武冈市的煤矿区,每年有100多万吨煤炭的产出销售,多次听说,煤炭销售到广西,差价较大,利润很高,她们两颗还沉浸在甜蜜爱情之中的年轻的心,立即同时躁动起来,心有灵犀,一拍即合:跑运输、销煤炭。1993年,她们拿出全部积蓄,向20多个亲朋好友借了款,凑足了1万元钱,大胆地创办“武冈市龙江煤炭购销公司”。陈立彪有驾驶特长,辞职下海,开车送煤,同时还组织了一些亲戚朋友的车辆,为她们送煤。当时主要是送到广西的灵川、桂林等地的水泥厂。她那时刚刚当妈妈,为了多送煤、多挣钱,和丈夫一起,带着嗷嗷待哺的小孩,组织货源,联系销售,押车运输,什么都做。为了讲效率,多运多挣,一般都是人歇车不歇,人停车不停。她抱着小孩押车送煤,在崎岖山道上颠簸,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到了目的地,又要联系销售厂家,又要负责结算,立马又踏上归程。由于她们夫妻俩,诚实守信,从不掺杂弄假,短斤少两,在购煤厂家口碑很好,生意一直很红火。从1994年到1998年,连续四年获得武冈市纳税一等奖,1996年还因为贡献显著,武冈市委、市政府给她们奖励了一台吉普车,当时在武冈市的轰动效应,比现在获得一部劳斯莱斯还要厉害,非常风光。1998年,她公司被省里评为百强私营企业,陈立彪被评为全省百名优秀私营企业家。当年8月18日,在全省的授牌表彰会上,原省长储波同志亲自为陈立彪授了奖牌。她们利用公司这个平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捞得了第一桶金,还结交了不少水泥界的朋友,为她们今后的发展,既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又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建立了很好的人脉关系。这大概是她人生创业的起步阶段。
科学发展结硕果
2002年底,改制后的武冈水泥厂,由政府公开挂牌竞拍出让。远在桂林送煤销煤的他们,听到这个信息,在桂林水泥界不少老朋友的支持下,立即赶到武冈举牌竞拍,以628.8万元的最高价,一举拿下了武冈水泥厂,成立了武冈市云峰水泥有限公司,开启了他们办工业企业的历程。
武冈水泥厂是1958年建立的一家国营地方小水泥企业,50多年来,年水泥产量一直在3万吨左右徘徊,年产值不到800万元,年纳税从未突破过30万元,400多名员工,人平月工资500-800多元,还不能按时发出。到改制之前,更是强弩之末。她们夫妻接过来的时候,近68亩的厂区内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一片荒凉惨淡的景象,再加上人心焕散,动荡不安,许多朋友和领导都为他们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们无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
面对现实,她们夫妻精心策划,从容应对,从桂林一些水泥厂家请来了一批办水泥的专家骨干,投入了四百多万的资金,对原有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技术改造。在那个时段里,她基本上是吃住在企业,工作在技改第一线,一是为专家骨干和工人提供优良的后勤服务、可靠的后勤保障;二是从实践中向这些专家和骨干学习,了解水泥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把自己从水泥生产的门外汉,慢慢地变成水泥生产的行家。
通过技改,2003年,也就是她们整体收购后的第一年,年产量就飙升到20万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年纳税400多万元,同比分别为头一年的6倍、8倍和10倍。由此,她深深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实含义,下决心学习科学技术、加强企业管理。2004年底的一天,她从《中国建材报》上看到了国务院关于在有条件的地方,支持鼓励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文件(国发[2003]3号文件),引起了她很大的兴趣。于是她就通过查阅电脑和其他建材理论刊物,对这种新型的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比较完整的全面的了解:比较起她们现在的立窑、湿法窑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它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环保配置齐全,而且产量高、规模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是国家扶持、推广、鼓励、奖励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好项目。她这颗容易躁动的心,再一次躁动起来。经过与丈夫陈立彪商量之后,她们决定,在抓好现有立窑水泥生产线生产管理的同时,开始筹建投资近3亿元、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当时在一定范围内确有石破天惊的反映。许多亲戚朋友说她们是痴人说梦,还有人说她们是神经病。但是却引起了武冈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认真和她们商量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2005年6月,她们主动邀请市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到广西兴安海螺水泥厂参观,使这些领导对干法水泥有了感性的认识,回来汇报之后,市委、政府立即予以支持,一是要她们从实际出发,分期建设,先建第一期日产2500吨的生产线;二是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建设指挥部,以加强领导、指挥和协调。有了市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她们的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第一期工程的建设全面拉开了。到2005年底,各项手续全部完备,包括项目核准、环评、用地、设计、地勘等等。2006年4月3日,她们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省、市、县的领导都亲临参加,给了她们很大的鼓舞;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时,工地上空忽然挂起了一道清新漂亮的彩虹,更使与会人员欢欣鼓舞。她想这应该是天道酬勤的直接解释。2007年7月19日,她们这条投资2.8亿元,历时一年半,凝聚了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广大人民心血与汗水,也投入了她们夫妇全部家当、整个身心的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竣工投产了。它的建成,不仅在武冈市,而且是在整个邵阳市实现了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零的突破。在竣工投产的庆典上,她除了流泪除了傻笑,一句话都说不出。现在回想起来,还禁不住流泪。这泪水是她那一年多来承受的压力和痛苦的释放,是她对支持、关心、帮助过她的领导、同志、亲戚、朋友的感恩,是她对这条孕育了一年多今天终于呱呱落地生产线发自内心的母爱,是来之不易的胜利的喜悦,还有很多很多的感触和感受。
这条生产线建成之后,立即展现出科学发展的巨大威力。到2009年底止,她们公司共产销水泥220万吨,产值达到7.2亿元,上缴税收4300多万元。目前,她公司是邵阳市最大的建材企业,又是中国水泥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还先后被省里评为湖南省内务司法法制研究会单位会员、湖南省百强企业、湖南省民营科技企业、湖南省重点项目建设单位、湖南省“小巨人”单位。党和人民还给了她们不少荣誉,她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建材行业劳动模范、中国优秀女企业家、湖南省巾帼创业明星、邵阳市劳动模范,当选为湖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湖南省内务司法法制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她丈夫陈立彪也被推选为湖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邵阳市政协常委、邵阳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
绿叶情怀报党恩
云峰公司能有今天的辉煌,她能有今天的成就,饮水思源,她永远记得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民主促进会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和指导,没有民主促进会的组织帮助,就不可能有云峰公司,更不可能有云峰的今天。因此,她尊重和服从组织的领导,积极向组织靠拢。现在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所,如果需要她做自她介绍的话,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因为这是她的光荣,她的骄傲,也是她的责任。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义”。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应该是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为此,她在发展上下力气,当前首要做好五件事:一是在现有生产线正常运转、产销两旺的基础上,进一步内强管理,外拓销路,保证质量,提高产量,连同公司的物流公司一起,今年,要保证完成水泥产、供、销108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税收突破3千万元。二是抓紧与现有生产线配套的余热发电站这个在建项目的建设,力争今年11月底建成发电。这个不需要耗费任何新能源,而只利用现有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气来发电的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千余万度,解决她公司全年生产用电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武冈乃至邵阳市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树立一个标杆和旗帜。三是抓紧抓好她公司在邵阳市大祥区工业园内,已开工建设的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的建设,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力争2011年6月1日前,竣工投产。这个项目建成后,她公司每年可增加水泥产销240万吨、产值7亿元,税收5000万元。四是在武冈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做好云峰公司研发中心的立项审批、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工作,争取2011年8月底以前全面竣工,为拉长水泥产品链、增强企业发展后动,做好技术研究和基础性工作。五是筹备云峰绿色油料基地建设。通过与农科部门调查论证,计划在武冈的云山脚下,由公司出资,租用3-5千亩山地、农田,进行绿色油茶的种植,把种植、提炼、休闲融于一体,建好绿色油料基地。为打造跨行业、多门类、实力强、名气大的云峰集团公司,走好第一步。
她说,民营企业实际上就是社会企业,没有社会资源的利用,没有社会的支持,民营企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她们民营企业家,也就是社会企业家,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在这方面,她努力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得好一点。一是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她公司共有610多名员工,他们有的是原国营企业改制、破产或下岗的工人,有的是来自省内外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专家、技工,有的是新招聘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城镇待业人员,特别为其中112名女工解决再就业难题。她们尊重每个员工的人格,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起来,科学管理,明确提出云峰的合作理念是“老板的心是企业的魂,员工的心是企业的根,员工老板,共创共享”,自觉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她公司员工不仅人平年收入达2.68万元,还按规定办好了所有的劳保手续,逢年过节还有红包奖金,员工家里有红白喜事,公司都送礼上门,关心到家。二是扶助弱势群体。公司每年花在扶危济困上的资金,都不下百万元。她以个人的名义,现在对口扶助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贫困学生,就有十二人。三是热心赞助公益事业。2008、2009两年中,她公司为县、乡、村道建设,捐献360多万元的钱物,与两个贫困村建立了“工农携手奔小康”的联系户,为这两个村的村道建设,她公司先后支持了1500多吨水泥。她总认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报社会,是她们企业人的应尽责任。社会是棵大树,她只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小小绿叶,更应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