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是要把学生视为独特的生命个体,给予学生尊重和爱心,把爱作为学生成长的雨露阳光,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也能给学生以关注,启发,引导和鼓励·····”。
6月26日,谭本菊谈了她的教学经验。她把整个青春都融进了山区教育事业,坚守34年,用妈妈般的慈爱滋润着每一颗幼苗。她所教的班级各项教学成果一直位居全县前茅,2009年获得全镇“妈妈老师”光荣称号。
坚守的教师
谭本菊出生在石门县壶瓶山镇苏卜村大山上。1976年,她高中毕业后踏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了本村小学任教。当时,学校是几间土坯房,教室破烂不堪,且四面透风,吃水要到离学校一里多远的山下溪沟里用桶提。看到这种情景,她想打“退堂鼓”,正当她准备返回时,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哭着拖住了她,“老师不要走,我们要读书!”谭本菊听在耳里,痛在心里,她擦去眼泪,选择坚持了下来。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谭老师放弃了家里的一切事务,起早贪黑,找工匠,备材料,她把家里所有能用上的材料都无偿捐给了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大改变,土坯房成了新木房,学生也由原来的二十几名增加到五十多名。
由于她爱岗教业,1992年,谭老师被调到该镇南坪中心学校任教。这里虽是教学管理中心,条件同苏卜小学一样艰苦,但她总是用那份慈母般的爱和耐心感化着每一个学生。 10岁的罗振勇特别顽皮捣蛋,学习成绩差,还经常躲进竹林里,用石头掷人……面对这么一个调皮的孩子,谭老师耐心地引导,找出他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表扬他、鼓励他,趁双修日、节假日上门给他补课,后来的小振勇变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期末还被评为“三好学生”。了!”
亲亲的“妈妈”
“谭老师就好像我的妈妈”,现以在读初一的王均霞对笔者说。王均霞和王药成俩同学是一对孪生兄妹,父亲常年双腿瘸残,母亲严重弱智。兄妹俩到了上三年级时辍学,毫无经济收入的父亲看着儿女一筹莫展。最终,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谭老师。谭老师了解到情况后说:“让孩子来读书吧!其他事情不用您操心。”就是这句话,兄妹俩得以走进校园。谭老师帮他俩垫交了所有费用,还为他们买齐了学习用品。之后,每到换季时还为两人各买一套衣服,每天购买一顿中餐票。
其实,谭老师家里条件并不富裕,她上有老,下有小,丈夫是乡食品站下岗职工,一家人的生计全由她一人的工薪来维持,但她心里时刻装着每一个学生。
3年前的一天,谭老师乘“慢慢游”去三年级的一学生家中家访,因山陡路况差,出车祸摔成重伤,几位同事把她抬上车送往医院。当天,谭老师被确诊为左臂骨折,伤情严重,需要住院动手术。医生告诉她,疗程得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月?我还有40几个学生正等我回去上课呢?”谭老师恳求医生让她早点出院。
在丈夫的一再劝告下,谭老师勉强在医院住了三天就回校了。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她都是手绑着绷带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挤时间到村卫生室打吊针,
全职的“保姆”
“我常年患肺炎,家里困难,每次患病发烧,谭老师半夜三更都送我到医院治疗,给我当陪扶,还给我垫付了一千多元药费。”四年级女生田青玲提起谭老师,就忍不住流泪,她翻开自己写的日记给笔者看:我这生虽然命运不好,但我觉得我是班上最幸福的人,我遇到了一位比妈妈还亲的好老师,感受到了从未遇到的人间温暖和关怀。谭老师就好像我的全职“保姆”,我要做像谭老师一样的好人。
今年已是52岁的谭老师仍然担负着4年级、幼儿班和全校学生活动课教学。幼儿班的学生大都娇气、任性,自理能力极差,他们因远离父母,时常想妈妈而哭泣,谭老师像保姆一样精心照顾他们,在自己家里给她们弄好吃的。
每天上完课后,都要为孩子们洗澡,教他们穿衣,系鞋带;还挑着两大桶衣服到山边洗。晚上还要下班辅导学生,学生休息了,她还要巡查两次,吩咐他们盖好被子,叫有尿床习惯的孩子起来小便,做完这些工作,经常已是零时了。早上还教他们洗脸、梳头、刷牙,让他们感受到了有妈妈在身边的温暖。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渐渐心情舒畅快乐了,性格也变得天真浪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