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后能否顺利进入理想的学校? 不少考生开始了他们焦虑而漫长的等待, 而家住溆浦县卢峰镇的考生吴厚文秀, 却早早收到了清华大学发给她的编号为1 0 4 3 0 0 0 1 的录取通知书。
据悉, 吴厚文秀是清华大学今年在湖南录取的第一位考生。7 月5 日, 记者对话吴厚文秀, 分享这位开创“ 第一” 考生的背后故事。
儿时的“丑小鸭”练就沉稳的性格
“我从来就是这种心态,自己不是最优秀的, 因而才需要更加努力”, 这是采访中, 吴厚文秀强调最多的一句话。
1 9 9 2 年8 月,吴厚文秀于出生于溆浦县卢峰镇一个干部家庭, 因为父母经常忙于公务,小文秀几乎是由保姆照料的。
文秀告诉记者, 自己小时候很“ 迟钝”, 直到小学六年级, 成绩在班上还排不上号, 因为从未有人提醒过她分数的重要性。文秀觉得跟很多“掌上明珠”相比,自己倒更像一只“丑小鸭”:上学的路上没有父母的陪伴, 班上也没有老师奖励的“大红花”,但正是这种“默默无闻”,从小练就了小文秀更加踏实、沉稳的心态。
文秀的父亲吴传阳是溆浦县工业经济局的一名干部, 女儿“ 粗放” 的童年成长历程在他这里得到证实: 女儿一岁半才会走路, 两岁学会说话, 跟同龄人相比,属于典型的“后知后觉”,等稍大点, 也没看见小文秀跟同龄人一起活泼乱跳地嬉戏, 而是经常一个人在家堆积木、画画, 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自己还一度担心女儿的发育状况。
“读初中后,突然开始觉得成绩不好有点丢面子”,文秀说,之后自己的成绩才有了较快的飞跃, 因为从小没有“ 天才” 的光环, 没有别人无法比及的优越感, 每次考试的时候, 文秀都会告诉自己:自己不是最优秀的,全力以赴就行。
父母是她成长路上的明灯
走进文秀的书房里,墙壁上一排排奖状进入眼帘,记者发现,这都是初中时获得的。在一个破旧的画架上,六张“红旗记分表”很显眼,文秀介绍,这是父亲为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专门为女儿设计的学期考核表。文秀感慨地说:“父亲是我学习的向导,而母亲则是我生活的向导,他们分工很明确。”
吴传阳介绍,表面上看似“放养”的教育方式,对女儿成长的每个阶段他心里都有一杆“秤”:幼儿园时,自己从没替女儿拿过书包,甚至还经常故意将女儿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让她自己找到回家的路,是因为他要女儿从小养成独立自强的品质;小学后从不干涉女儿,让她度过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初中则是培养女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
对于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吴传阳表示:希望女儿能尽快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并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任何事都得孩子自己去面对,我们只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盏灯,在她迈开步子前认清前方要走的路。”
喜获清华大学在湘录取第一号通知书
“因为清华招文科保送生的概率太小了,我考试时没有抱任何希望。”像初中毕业考试一样,文秀觉得自己这次能顺利进入清华也属“意外”:今年3 月,湖南省86位文科考生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其中18 位进入面试,最终吴厚文秀获得第一号录取通知书,成为清华大学在湖南招录的为数不多文科保送生之一。
和三年前一样,这次文秀还是选择了远方,“就是不喜欢吃面食,觉得饮食上会有点不习惯吧。”三年前,文秀以913 分的成绩毕业于溆浦县一中,当大部分同学还在为自己即将跨入新的成长历程欢呼时,文秀却早已下定决心要离开家人的呵护,独自一人赶赴长沙求学。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政坛女强人。”文秀说,对于未来,她的目标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