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
这就是今日“和美”桂阳的生动写照。
“和美”新风荡漾的蓉城,处处生机盎然,新风扑面。
桂阳县群众自发开展的“和美”创建活动,逐渐由自发走上了自觉,“和美”创建的“星星之火”,在桂阳县直至全市形成了“燎原”之势。
“和美”引导:小荷才露尖尖角
“和美”源于群众的自发要求,桂阳人民脱贫了,温饱了,奔小康了,和和美美过日子就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新追求。
桂阳县樟市镇樟市村在一次全体村民大会上郑重宣布:请多才多艺的村民们自发组织一个文艺宣传队,搞活乡亲们的文化生活,村里每年拿出一半以上的收入予以支持。
为了让这支队伍尽快建立起来,村支书成水生自告奋勇当起了队长。很快,成家博、邓志杏、肖志生等身怀绝技的文艺“土专家”聚拢来了,侯赵芝、黄金莲、成红英等平时喜欢躲在家里“卡拉OK”两下的家庭妇女也按捺不住加入进来。
正是这支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队伍,把樟市村的文化生活、体育活动办得一年比一年精彩,一天比一天热闹。
郴州市委宣传部在对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推出以“和美”为主题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并选择创建基础较好的桂阳县为试点,而且在桂阳县启动了郴州市“和美家庭”、“和美村庄”、“和美社区”创建活动。
2006年12月7日,桂阳县浩塘乡菖蒲溪村,简朴而隆重的“和美家庭”、“和美村庄”创建活动正式启动。创建活动的最早倡议者之一、村民代表周世金宣读了《创建“和美家庭”、“和美村庄”倡议书》。《倡议书》提出,要同心同德,家家齐创和美家庭,人人共建和美村庄。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荐国与有关县(市、区)领导及村民代表观摩了菖蒲溪村的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参加观摩的同志都感触很深,他们把这种新生的“和美”创建活动编成了一首打油诗:“和美创建入人心,文明礼貌讲卫生,左邻右舍关系好,全村齐心事事兴;和美创建入人心,家庭和美是根本,夫妻恩爱做榜样,尊老爱幼要真诚;和美创建入人心,学法守法心要明,坏人坏事要敢讲,好人好事要敢称;和美创建入人心,环境保护利子孙,公益事业人人做,携手共建文明村。”
敖泉镇光路村的几个村民代表,看到菖蒲溪村村前的池水碧绿碧绿,后垅山上绿树郁郁葱葱,非常感慨地说:“前有清水,后有绿树,真是个好地方啊”。
对照自己村里的状况:村前不是没池塘,但是池塘里丢满了垃圾,臭气熏天。回到村里,他们就与村民谈感想,发动群众一起搞好环境卫生。如今,光路村池塘水清了,还建好了护栏、凉亭,在池塘附近建起了休闲广场。
“和美”扩面: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07年,桂阳县重点抓“和美”创建百里示范长廊建设,争取把沿线示范村庄、社区建设成为桂阳县乡风文明长廊、生态文明走廊、民俗风情画廊。“和美”创建示范长廊由东南贯穿桂阳西北全境,从城郊乡西水村至四里乡雷塘村,总长80公里,沿途经过城郊乡、城关镇、仁义镇、敖泉镇、流峰镇、板桥乡、塘市镇、四里乡等8个乡镇,126个自然村庄、社区。
沿线村庄(社区)争创“和美”村庄、“和美”社区的积极性都很高。许多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像争项目一样,争取尽早纳入“和美”创建的范围。时任县文明办副主任尹堂芳和现任县文明办副主任彭广业成了“香饽饽”,很多村都邀请他俩去村里“喝杯土酒”(桂阳俗话,意指去指导工作)。
桂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革新深有感触地说:“‘和美’创建产生的良好效果吸引了群众,‘和美’所催生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和美”创建风生水起,古郡之地新风阵阵。
以前,敖泉镇杏树村村民经常是一两句话不对劲,就打起来了,当地叫做“争恶气”。开展“和美”创建活动后,打架的少了,读书的多了,杏村的村支书张克虎说:“和美创建活动后,现在‘细伢子’都听话多了,读书都争气些了,最近几年,我们村年年有四五个考上大学呢。”
南国红豆杉有“植物熊猫”的美称,属国家珍稀植物,荷叶镇山田村羊角自然村现有600年以上树龄的南国红豆杉达百余棵,散生的有上千株,非常罕见。为此,村里专门为这些红豆杉修建了保护墙。独特的风景,引来了许多植物专家考察,各地群众也慕名而来,兴起了独特的
旅游产业。
城关镇八字塘社区在“和美”社区的创建中,成立了一支“义务巡逻队”,义务巡逻队员风里来雨里往,真诚服务社区居民,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
城关镇的北关社区在2008年4月份启动的环城西渠改造中,创造了和谐拆迁的典范,一个月内82户拆迁房全部拆除并且没有一个上访。
“家和万事兴”,越来越多的村庄(社区)加入“和美”创建的行列,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和美”创建蓬勃发展。
全县39个乡镇群众自发举办了“农民管乐大赛”、“民间艺术节”、“桂阳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洋市镇香下村“七姓共建一睦族”,仁义镇阳小村接纳移民共创美好家园,流峰镇松市村展现了一个新农村、古墟市、好村风的好风貌,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和美”外延:满园春色关不住
“和美”新风在桂阳县荡漾,“和美”创建呈现出“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态势。在扩面提质的基础上,“和美”创建向边界地区延伸发展。
“和美边界”化干戈为玉帛。桂阳县清和乡烟村村与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相距不过1公里,然而,近百年来,两村的关系却是“近在咫尺不通婚、鸡犬相闻不通路、怒目相视上百年”,两村之间经常为山林边界、水利问题大动干戈。两村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了两村村民的正常生活,致使两村近2000亩山岭荒芜,近800亩良田抛荒,严重制约了两村的经济发展。
在“和美”创建中,两村签订了“睦邻友好联合公约”,举行了睦邻友好联谊会,使得两村摆脱多年积怨的束缚,达成了共商发展大计的共识。目前,双方已经开始着手经济合作,村头到烟村的公路已立项。两村在发展山林经济方面达成共识,商议山岭界限,尽快让荒芜百年的山林发挥经济效益。双方还就保护性修复开发历史名人何孟春墓商议合作办法,开发两村的文化和
旅游资源。
“和美边界”让边界群众亲如一家。在桂阳县塘市镇高岭村流传着一个故事:一次一个外地人初次到该村做客,主人打电话联系安排就餐事宜,“喂,赶快给我带个菜来,我家里来了客人。”“我在插田呀。”“不要插了,过来给我做个帮厨。”客人以为主人联系的人肯定是亲兄弟之类的亲戚,吃饭时一问,才知道是同一自然村的乡亲,而且是属于永州市新田县的。同处自然村,怎么一个桂阳县的,一个新田县的?原来,桂阳县高岭村的1~5组和新田县的桥头村的3~5组,山林一起共管,田土一起分配,公共事业一起建设,这就构成了一个自然村,两套行政领导班子的奇特人文景观。
“和美”创建以来,高岭村、桥头村两村积极筹措资金280万元,共同修建了5公里长的通村水泥公路,从山上引来了清甜可口的自来水,修建了一栋800多平方的大礼堂,改造了2000多米的灌溉水渠,投资兴建了约两百亩的蔬菜无公害基地,实现了2000多亩林权改革。
桂阳县毗邻12县(市、区),边界线长达660公里,有121个村镇与外县山水相连,过去边际村民摩擦不断,交通互相封闭,资源互相封锁,经济互相封杀。边界线也因此被人戏称为“麻烦线”。而今,在“和美”新风的吹拂下,“麻烦线”也变成了“和美线”。
(桂阳县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