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的“不孝女”——记石门县所街乡敬老院职工夏元珍
作者:石门县所街乡妇联      发布时间:2010-06-09 16:37:38

在石门县所街乡敬老院47位老人的眼中,职工夏元珍既勤快又懂事,就像自家的亲生闺女。可夏元珍始终觉得自己是位“不孝女”,因为亲生母亲生病时她没在病床前尽一点孝心,甚至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着。

到所街乡敬老院工作八年来,夏元珍以敬老院为家,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了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

少挣一半收入

 

2002年,在家开个体卫生室的夏元珍受政府的聘请,随丈夫付礼依来到乡里的敬老院当服务员兼吹事员。当时说好的工资是每人每月700元,可由于中心资金周转困难,月底夏元珍夫妇每人只拿到500元。当时丈夫说:“还不如回家继续开个体卫生室,好赖一人一月挣千八百块。现在俩人顶一个人的工资,还得干端屎端尿的活儿。”

 

夏元珍其实心里也很明白,可一想起邓叔清大妈瘫在床上,想起47位老人或聋、或哑、或身体残疾的情况,善良的她犹豫了。最终,夏元珍没有离开敬老院,而且为了方便晚上照顾老人,还“忽悠”丈夫一同到了敬老院,一住就是八年。

 

敬老院地处大深山区,条件有限,经费紧张,要搞好老人们的生活是要负出牺牲的。

 

夏元珍心里最清楚,为了让老人们吃好吃饱,她亲自带领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自荐,开发院落周围空闲地和附近村民荒废的地,种植了10多亩作物,主要有蔬菜、玉米、薯类、豆类等。一年可收玉米3000斤左右,薯类2万多斤,黄豆500多斤,收获的黄豆用来打豆腐,豆腐营养易消化,豆渣用来喂猪,有了玉米红薯等充足的饲料,每年出栏10几头肥猪,种植和养殖每年产值计算达3万余元。全部用来供养老人吃和喂猪,后来敬老院的蔬菜全部实现了自给。

 

 

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闺女,你伺候我不容易,大娘攒了一百三十块钱,你拿去买件衣服穿,留个想儿。看不见我,就看看衣服。”瘫痪在床三年的邓叔清大妈硬是把平生仅有的一百三十元积蓄塞到了夏元珍手里。

 

邓叔清大妈一生无儿无女,自从老伴儿去世后,身体情况每况愈下,最终瘫在床上。2006年,邓大妈进院后,夏元珍每天把饭菜端到老人跟前,一口一口地喂她。由于身体机能老化,有时正吃着饭,邓叔清大妈就尿在床上、拉在床上。这时候,夏元珍不但没说过一句埋怨的话,还安慰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我老了没准还不如您呢。”

 

给邓大妈打扫屋子、洗衣服、换床单,剪指甲,理发成了那段时间夏元珍每天必做的功课。去年,邓大妈去世时,还拉着夏元珍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邓大妈去世后,院里又来了瘫痪老人王世福,夏元珍肩上的担子一样繁重,但她从无怨言,又一直像照料邓大妈一样照料王世福。

 

邓大妈病重的那段时间,本乡金星村老家的弟弟给夏元珍打来电话,说母亲的哮喘病又重了,希望夏元珍能回家照顾母亲。

 

夏元珍以为母亲还是普通的哮喘,就先寄回了1000元钱,想等这边邓大妈病好一点再回去。没想到,母亲一检查就是鼻癌晚期,当天手术没成功,没来得及见上夏元珍一面就走了。“我不孝呀!晚到了两个小时,没见到我妈最后一面。我还是家里的老大呢。”提起这事,夏元珍就忍不住流泪。

 

可回到敬老院,听到老人们不停地喊“珍子”、“珍子”的,夏元珍又体验到了另一种做孝顺女的快乐。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