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怀揣着一颗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火热之心,辛勤耕耘,一丝不苟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她,凭借勇气和智慧,矢志不渝,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抛弃都市繁华的生活,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爱心,毅然决然地从“芷江师范”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自己的家乡------杨村乡中心小学从教。她亲眼目睹家乡人民没有文化的苦处,于是她坚定一个信念,为家乡的教育做出贡献。她,就是现在正清路小学的教导主任周金美老师。
她出生于鹤城区杨村乡的一个小山村,父母亲都是勤劳而善良的农民,是父母给了她厚道的心性和勤奋的品质。在家里,她是父母的好女儿;在学校,她一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山村人民没有文化的苦处,使得她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山村孩子的好老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1989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湖南省芷江师范,从此,她的教育教学生涯拉开了序幕。
师范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杨村中心小学任教,杨村中心小学也就是现在的怀化市正清路小学。这里是她的母校,曾有过她童年的欢笑。而今,她又要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以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一种为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促使她不断探索,一步一步成长。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研员、教导主任,她是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而走过来的。荣誉和掌声使周金美更加自信,因此,她所取得的成绩可谓是硕果累累。
二十年来,她每天早出晚归,步履匆匆,风里来,雨里去,随处可见她那忙碌的身影。在政治上,该同志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能模范履行职责。在工作上,她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挑工作上的重担,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有人曾对她说:“就凭你的工作能力和一股实干精神,到城里小学去应聘,一定会成功的”。可她却说:“不,我的根在这里,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眼看着学校的老师一批批地调走,她却丝毫也没动摇过,在这里一呆就是二十年。
在教学工作中,该同志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着教学工作。她不仅教学理念新,而且还能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做到“一课一得”。她总是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掌握好恰当的教育时机,提高整个班集体的素质。她师德高尚,关心爱护学生,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尤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每次都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她所带的班级在期末水平测试中总是名列同年级之首,及格率100%,优秀率80%以上,人均90分以上,为我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爱,是教师必备的情感基础。周金美老师把对学生的爱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职业道德。该同志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特别注意协调和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她身上体现着集体主义思想的完美。凡和她搭班的老师,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即轻松又愉快。对待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是全身心地给予关心和爱护。1995年下期,她接任二(1)班班主任。该班是全校调皮生最多的一个班,原班主任老师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请求换人。学校经过多方面考虑,让她接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接手这个班后,她把全部的爱倾注到了孩子们的身上。该班有一个叫张文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贪玩、好吃,还经常随意地旷课、迟到、早退。为了满足吃的欲望,不是偷家里的钱,就是偷同学的钱。事发后,父亲打,母亲护,闹得不可开交。但他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学校领导也曾多次做工作,却仍不见效。面对这样的学生,周老师没有畏难情绪。她决心以张文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在一次集体劳动中,张文同学不怕苦不怕累,当着新班主任老师的面格外“卖劲”,周老师暗自高兴,这是张文同学向班主任发出想进步的信号。在劳动总结时,周老师特意表扬了他。并利用课余时间,常找他谈心,告诉他老师期待着他的进步,愿意与他交朋友。慢慢地,张文同学有了改正缺点的迹象。周老师趁热打铁,指定他担任小组长,以示对他的信任。张文同学深受感动,更坚定了做个好学生的信心。他一改过去的恶习,遵守校纪校规,学习专心致志,勤学好问,最感人的是在几次生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到校上课。张文同学的转化,带动了同班一批后进生,使班上整体进步,班风、学风发生了根本好转。该班期末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由原来的差班变成了好班。 勤,由爱而生,是爱的具体行为表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是一个勤快人。为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她经常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启发开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改掉不良习惯。在她的帮助下,姚世伍同学戒了烟,曾亮同学与后妈搞好了关系,脸上露出了少见的笑容。她不仅口勤,而且还手勤、腿勤,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腿,架起了一座师生友谊的桥梁,沟通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严,是爱的继续和升华,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周老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严”,周老师对学生的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她自己就从不迟到和缺课。1996年,她丈夫长驻贵州经营木材,3岁小孩正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整理好家务后,急忙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然后小跑着赶到学校。尽管是小跑,也要40多分钟才能赶到学校,可她从来也没迟到过。每当她一脸汗水站在讲台上时,常常让学生感动不已,求知欲望也更强了。学生们常说:“周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那样的话,我们还算个人吗?”那一年,周老师所教的六(4)班数学,人平94.5分,及格率100%,优秀率83%,名列全学区同年级组第一名。从教二十年来,她给自己提出了八字标准:“端庄、文明、活泼、好学”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二是从严律生。在日常教学中,周老师非常注意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坚持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严格规范的管理,自然形成了良好的班纪班风,她所带的班级成为全校的一面旗帜。
无论何时何地,周老师的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在她孩子4岁那年,有一天晚上,孩子由于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她爱人又出差在外,一个晚上就她一人照顾孩子打吊瓶。第二天早上,孩子的奶奶匆忙赶来了,她交待了几句,就想赶着去上班。这时,孩子哭了,边哭边说:“妈妈,你今天不去上班,陪陪我,好吗?”,周老师心里也酸酸的:“孩子,你有奶奶照顾,妈妈班上的学生还等着我去上课呢,听话啊!”孩子不乐意了,哭着说:“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你不是我妈妈。”就这样,在孩子的哭声中,她依然到校工作。现在每当说起这件事,她的眼睛还是红红的。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但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情感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纯洁的师生情,才使得教育活动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周老师所任教过的学生,对她也充满感情。每到教师节这天,她的学生都会给她送上一束鲜花、一张贺卡。捧着孩子们送上的鲜花,读着孩子们诚挚的祝福,她流泪了。她想:自己只不过是用单薄的身子背了几回生病的孩子,用微薄的工资给他们添置了一些学习用品,利用休息时间给他们补了课,平时多和他们相处了一些时间而已,这些都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呀。可是学生们却把这当成了他们一生中最值得留念的东西。学生们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他们的周老师。打个电话,来封信,或跑来看看她,,无不倾诉着孩子们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二十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被评为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团干”和“三八红旗手”。所写的《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已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教育论坛》第八期刊用,并荣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梦中的铃声----儿童考试焦虑心理的辅导与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两篇论文荣获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国家级论文评比优秀奖。另有多篇论文荣获省、市、区级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她教学能力也相当突出,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级教学比武活动。先后荣获“盈口区数学教学比武一等奖”、“原怀化市数学教学比武一等奖”、“原怀化市数学教学比武二等奖”、“鹤城区首届校级领导上课比武活动一等奖”等。也曾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区、市级举办的小学数学奥赛,获奖人数达100多人次,她也多次被评为小学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更难得的是,她除了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积极热情地帮助指导其他老师搞好教学工作。她与同事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为繁荣杨村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着。自从担任了教导主任,她能够大胆创新地开展工作,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以身作则,身先垂范,长时间地坚持随堂听课,督导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她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善于团结同志,所以她所主管的教研教改工作成绩显著,2008年度被评为鹤城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08年9月,她主持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的研究》申报成功。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她带领着课题组的老师们已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总之,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工作勤奋,求真务实,任劳任怨,在各项工作中都能自觉起模范带头作用,是我校全体教师公认的学习榜样。她不仅教学成绩突出,教导处的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曾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由于她各方面都很出色,得到了广大师生和上级主管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2009年度被评为怀化市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