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对美丽、勤劳的姐妹,2006年,22岁的姐姐、18岁的妹妹同时大学毕业,打工、经商……姐妹俩都经历过。2007年,姐妹俩勇挑重担,在南岭山下的蓝山县正市办事处环连村附近的荒山上,办起了养猪场,细嫩的双手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她们被人称为:南岭山下的“姐妹花”。
离县城25公里远的蓝山县正市办事处环连村,正处于南岭山下,在高高耸立的南岭山脚下,姐姐吴海芳、妹妹吴华丽,像盛开在田野的两朵鲜花,给连绵起伏的南岭山增添了春天般的生机。喂食、防疫、清理卫生……姐妹俩把个年产仔猪2000多头,出栏牲猪500多头的养猪场打理得井井有条,两双细嫩的双手早已变得粗糙有力,但姐妹俩的笑容仍然是那样阳关和美丽。
大学毕业当“猪倌”
今年26岁的吴海芳毕业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音乐表演专业,妹妹吴华丽毕业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畜牧水产专业。姐妹俩毕业时父母亲已五十多岁,特别是父亲已经58岁。父亲近40岁时才生下她们姐妹俩,她们深知父母的艰辛。父亲吴会石在家乡土市乡任企业办主任25年,创办了土市建筑公司,从1996年开始,又一直在外承包建电站。也许是秉承父亲敢闯敢干办企业的理念,2006年姐妹俩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带领下,选择了南岭山下的正市办事处环连村附件的姑婆岩洞前的一座荒山,这里有一个长达数千米的岩洞,名叫“姑婆岩”。岩洞流出的水形成小溪常年不断、流水潺潺,四周青山矗立,树木郁郁葱葱,常年鸟语花香,姐妹俩深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水好山好,是个办猪场的好地方,说干就干,一家人就这样干开了。
建猪场需要一笔较大的启动资金,由于姐妹俩读大学时已花费家里不少积蓄,家里一时遇到资金困难,何况父亲也年届六旬。为此,父亲在家负责猪场的建设施工,姐妹俩则踏上了打工筹钱的艰辛之路。
姐姐吴海芳到东莞打工,在厂里做文艺文员,开展活动时负责厂里节目编排,这能发挥自己所学之长,现在她身上穿的衣服还是在厂里打工时发的服装。由于工作出色,她的工资也由1700多元涨到了3000多元。妹妹吴华丽则经销化妆美容产品。姐妹俩在外赚钱虽然很辛苦,但从不舍得花钱买上一套衣服或吃餐好的,一有钱就寄回来给爸爸建猪场用,2007年底,四个栏圈建筑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的猪场终于建成。
猪场建成后,姐妹俩同时回到家乡当“猪倌”。“大学生回乡当‘猪倌’”,而且是一对年轻漂亮的姐妹,一时还成为当地一个新闻,这让知情的人尤其是亲戚朋友很不理解。一个亲戚还劝他她们说:“养猪既脏又苦,学表演的大学生回来养猪会笑死别人……”吴海芳委婉地对他们说:“我总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打工总不是长久之计……”。面对一对坚强的姐妹,城关信用社及时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她们25万元的贷款支持。从此,姐妹俩开始了那艰难而又辛苦的创业之路。
“演员”变成“猪专家”
吴海芳在大学学的是音乐表演,毕业后从事的也是节目编排,上台表演节目也是常有的事,在同事和亲友心目中她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一个从事唱歌跳舞、艺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一名出色的舞台“演员”,突然来过180度大转变成为“猪倌”,这还真不容易。
由于没有请员工,几百头猪每天喂食都是姐妹俩人的事。每天从下午四点多钟开始要到晚上七点多钟才喂完,上午从七点钟也要到十点钟才完成。母猪、仔猪、肉猪等都要采用不同的喂法。特别是配饲料,仔猪、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等,都要用不同的配料,配一次八九百斤,每次至少要配四五种,一天下来姐妹俩累得腰酸背痛。不管再苦再累,姐妹俩都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满腔的爱倾注在养猪事业上,每头猪哪天防疫,母猪哪天配种、哪天产仔,她们都记得一清二楚,几乎不出半点差错。
养猪防疫和治病最为关键,为此,吴海芳除向妹妹请教外,还向书本学。《家畜传染病及微生物学》、《中国规模化养猪》、《动物防疫员工手册》等书一本本硬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啃完。姐妹俩还上网“请教”,她们上网都是与牲猪养殖相关的网站,“中国畜产网”、“中国畜牧网”等,她们经常通过这些网点向专家们请教有些猪病的疑难问题。
妹妹吴华丽,虽然是学畜牧水产专业,但也不断钻研,经常到冷水滩大型猪场去实习,从中学习养殖防疫技术。同时,利用网络,向江苏大型牲猪养殖场技术员请教。与此同时,姐妹俩还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学习总结,现在姐妹俩对各种时期猪的喂养、防疫、治疗、甚至一般的手术都能熟练地完成。这不,4月4日,笔者去采访时,刚好一头母猪产仔,不小心母猪把仔猪咬成一条三四寸长的伤口,肠子都流出来了,姐妹俩迅速给仔猪实施缝补手术,结果这头刚产下的仔猪仍然存活下来了。当地村子群众养猪生病了,还上门来请教她们,要她们上门去给猪治病,每次只要有村民来找,她们都会及时敢到。难怪,附近群众都说她们姐妹俩变成“猪专家”了。
与猪“相伴”苦亦甜
自从办起猪场后,吴海芳和妹妹吴华丽就以猪场为家。由于四周没有村子相连,每当夜幕降临,陪伴她们只有几百头酣睡的猪和默默无语的青山,门前轻轻流过的小溪。由于白天工作辛苦,忙完事后每晚8点钟,姐妹俩就会上床睡觉。但遇到母猪产仔时,她们会整夜整夜地守在母猪栏里,观察母猪产仔,如果没有守在旁边,遇上母猪难产时就会把刚产下的仔猪踩死或咬伤,仔猪的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
去年大年三十晚上,刚好遇上母猪产仔,姐妹俩放弃心爱的春节联欢晚会没看,在猪栏旁陪分娩母猪过了个除夕夜。那次刚好有6头母猪产仔,她们就一口气陪了6天,直到初六才结束。
为了这个养猪场,姐妹俩学会了驾车,学会了发电,学会了抓猪上车等。每当要到县城拉饲料,她们就会自己开车去拉,姐姐吴海芳还拿到驾驶执照。有时遇到停电时,她们就自己发电,保证猪场照明正常。有人来购买牲猪时,几百斤重的猪姐妹俩就与买猪的师傅一起抓住抬上车。
在采访中,妹妹吴华丽卷起袖子给我们看,白嫩的手留下一道道伤痕,原来,母猪产仔时,遇上难产就会咬人,她们手上的伤痕就是被母猪咬伤的,也有的是抓猪上车时被猪脚踢伤。吴海芳说:“要创业,就有苦有累……”。她说办起猪场后,自己还瘦了十多斤,她风趣地说:“养猪成了减肥药,真是一举两得……”妹妹吴华丽说:“养猪也培养我们形成更加良好的品格,原来在学校读书时我和姐姐化钱总是大手大脚的,现在才知道每一元钱都来之不容易、来得很辛苦。”
父母亲看到姐妹俩太辛苦,一般情况下都在猪场帮忙做点事,母亲在场时姐妹俩都能吃上热饭热菜,如果母亲不在场里,就只能吃坛子上的腌菜。去年清明节,母亲回家扫墓去了,姐妹俩没有时间煮菜,接连吃了几天的腌菜,结果上火了,鼻子都流出血。
办猪场前,相依为命的姐妹俩总是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地一同逛街,可现在,她们俩无论何时都必须留一个人在猪场,为此,她们再也没有一同上过街了。
吴海芳在大学学的是音乐表演专业,有时,也难割舍那份对专业的钟爱,在空闲时也会站在猪场门口的姑婆岩小溪边,唱上几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她说现在的流行歌曲不会唱了,熟悉的还是《月亮女儿》、《欢天喜地》、《兵哥哥》等,说着说着她就当着我们的面唱起来了,“兵哥哥,兵哥哥,想死个人的兵哥哥……”真不愧为是音乐专业高材生,歌声仍然那样优美,久久地回荡在大山四周。她说因为自己的丈夫是当兵的,所以唱起这首歌有种特别的感受,每次唱歌首先想到的就是唱《兵哥哥》。有时,她也会牵着丈夫的手在溪边走一走。
“猪肉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不下降,原来购买母猪时没有经验,有不少是不良母猪,需要处理的太多……”面对笔者的采访,吴海芳谈出自己面临的困境。但她随即又说,准备引进外商来场里办个饲料厂,这样就不要到外面买饲料了,现在已有人前来联系准备合作。她们还准备办个屠宰场,形成繁殖、饲养、屠宰一条龙。再加国家还有补贴政策,饲养母猪还可以进保险。同时还有不少好心人和领导关怀,她说,正市办事处党委书记陈川宏、县畜牧水产局局长盘运贵和正市信用社主任梁剑锋等都经常上门来看望她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今年姐妹俩得知妇女创业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听到这个消息,姐妹俩都开心地笑了。
面对姐妹俩充满自信的眼光和开心的笑容,我们坚信这对南岭山下的“姐妹花”定会越开越鲜艳、越开越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