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溪县洗溪学校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女教师张玉秀,她轻轻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温情、亲情和友情编织拳拳爱心,呵护学生们,事迹可歌可颂,令人敬佩。
用心交流,做学生的“知心姐姐”
张老师也有过苦难的童年,在她10岁的时候,父亲患癌症而去逝,一月内母亲因过于悲伤相继而去。她靠着亲朋好友的帮助读完中专。也许是特殊的人生经历的缘故,张老师每到一所农村学校任教,对学生都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从教八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关爱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留意着他们的欢乐与疾苦。
2006年秋季开学刚一周,张老师班上的石健康就三天没来上课。同学们反映,他逃学了。张老师打电话与其伯母通了话,据他伯母介绍,在他不满一周岁时,母亲就因为父亲沉迷赌博而离婚,改嫁他乡。后来,父亲也外出打工,杳无音讯。他从小寄住在伯父家,长期生活在一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之中,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痛恨别人的不良心理,偷东西、上网、逃课是常有的事。得知这种情况,张老师和班里的几个学生一起径直去他家进行家访。张老师到了他家看到,房子里凌乱不堪,床上垫的是一块尼龙纸,盖的是破旧印花被,陈旧的书桌上、床底下到处是脏衣服、脏鞋。张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二话没说帮他把房间收拾干净后,征得他伯母的同意,就把他带回了家。
张老师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通过谈心张老师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地渴望父母的爱、家的温暖、别人的关心。第二天,张老师临时决定将上午第一节课改成主题为《共享一片蓝天》班会课,向同学们介绍了他的情况后,同学们都主动站起来对他说:“石健康,你是我的好兄弟!”“石健康,让我做你的姐姐吧,我一定会帮助你的”……后来,班里成立了一个爱心互助小组和基金会。张老师带头捐款,同学们也纷纷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由班里两位班干部统一管理,石健康的生活及学习用品等开支,有计划地从班干部那里支取。石健康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我一定会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的”。从此,他变成了一个充满自信、热爱学习、乐于助人,很阳光的男孩子。
2007年秋,张老师带的班级有一名孤儿叫做杨秀花。杨秀花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五岁时父亲触电死亡,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她聪慧乖巧、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但也十分敏感而脆弱,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一次考试发挥不好,她会失眠整整一夜;一道题目做不来,她会饿着肚子想一天。于是,张老师主动向学校申请成为她的“代理监护人”,时常利用放学后和周末休息时间,把她约到家里,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创造一种轻松亲切的氛围,与她谈心,赞赏她的表现,肯定她的成绩,同时委婉的指出她存在的不足,引导她以一个平常心对待失败和挫折。
付出真情,做学生的“爱心妈妈”
面对孩子们思想上的问题,张老师担当“爱心姐姐”。而当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挺身而出,用真心真爱,温暖每一颗需要帮助的心。她把对学生的爱牢记在心上,体现在工作中,心中时刻充满着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其实,张老师作为农村教师,收入并不高。平常过日子,她非常简朴。可是在学生遇到了困难,她却很大方,毫不吝啬。她常说:“教好一个学生并不难,难的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2008年的一天,接到学生报告说,班上的符晓冬病了。张老师立即跑到寝室,看到学生痛得躺在床上直打滚,汗水浸湿了衣服,她马上背起符晓冬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神情严肃地说:“这是急性阑尾炎,得马上手术,否则就晚了。”符晓冬的家庭张老师是有底的,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出走,留下兄妹四人相依为命,同在学校读书的姐姐,听说要动手术,姐妹俩抱头痛哭。“医生,时间来不及了,马上动手术吧,钱由我来付。”张老师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郑重地在家长签字一栏处签下了“妈妈张玉秀”五个醒目的大字。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的符晓冬却郁郁寡欢,脸上难见笑容。在符晓冬住院的日子里,张老师经常带上糖果到病房看望她、安慰她、鼓励她,亲自给她送药喂汤,给她讲张海迪的故事,还特地安排班里的学生轮流到病房照顾她。一天中午,张老师又来到符晓冬的病房,抚摸着她的头,爱怜的说:“别担心,孩子,你妈妈不在身边,就把老师当作你的妈妈吧,同学们都是你的兄弟姐妹!”符晓冬泪流满面。一周后,符晓冬恢复了往日爽朗的笑声,重新回到了温暖的校园。
对待残疾学生,张老师更是关爱有加。前不久的一天中午,张老师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那是她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打来的,给张老师捎来生日的祝福。学生名叫杨会英,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行走不方便。但她一直希望能像正常的小朋友一样学习和生活。那一年的秋天张老师当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当快放学了,一个满头大汗的农民跑到学校,把张老师悄悄地叫到一边,讲述孩子的情况,希望能够接收。这孩子已经十三岁了,她低着头,明亮的眼晴里流露出自卑、胆怯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她的名字叫杨会英。张老师把她抱到身边的凳子上坐下,倒上一杯水,搂着她微笑地说:“来吧,孩子,老师会教你很多很多知识的,同学们也会喜欢你的。”杨会英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笑容,像花一样灿烂。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老师就多了一份工作,那就是背这位学生上厕所、下楼梯和送她回家。一晃6年过去了,如今她已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成为一名打字员,工资待遇不薄。她没有忘记当年收留她的老师。
张老师用自己薄弱的力量,浇灌了一棵又一棵的小花朵;她用自己拳拳爱心,抚慰了一颗又一颗的心灵,聆听着花蕾绽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