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坚守,只为撑起飘摇的家——记桃源县漳江镇大爱女人田龙元
作者:桃源县妇联      发布时间:2010-06-03 15:34:25

从28岁到41岁,应该是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时光。20岁,初为人妻,美丽如初绽的花蕾;28岁,家境殷实,日子应如芝麻开花;41岁,阖家幸福,理应从容安享天伦。漳江镇福庆山村梨子溶组的田龙元所经历的这13年,却异常艰难和不幸:丈夫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命悬一线;公婆年事已高,终年与药为伴,体弱多病;18岁的女儿高考在即,因为家境困窘,眼看学业难以为继。在这个飘摇的家里,女主人田龙元以她的坚定、温暖与搀扶,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扛起了重担,诠释了对亲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1989年,经人介绍,桃花源镇的田龙元和漳江镇福庆山村民王志中喜结良缘,1992年,女儿田萍萍呱呱坠地。小两口干着炙手可热的油漆活,公公婆婆含饴弄孙,生活快乐而充满希望。然而,8年后的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这个家的命运。1997年,王志中帮邻居拆屋时,被一根倒塌的柱梁砸中,下肢立刻失去知觉。经过抢救治疗,确诊为脊柱神经断裂,虽然花去了几万元医疗费,可是王志中却没能再站起来。由于邻居和自家都无力再拿出钱继续住院,王志中待稍微有些好转,就坚持出院疗养。田龙元四处求医,只要听说哪里医生好,她都要请人家试试,然而天不遂人愿,丈夫的病情还是一天天的恶化了。

丈夫一夜之间成了废人,公婆都已年过六旬,女儿刚刚五岁……28岁的田龙元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因为每天要定时给丈夫按摩,小女儿上学又需要接送,油漆活是再也干不了,1亩2升田,1分菜地,勉强维持家里的日常生活。那时候的日子难呐,家里能够变卖的东西都抵了出去,很快就家徒四壁,债台高筑。丈夫的医药费靠娘家人和亲戚的救助,现金是基本见不到的,穷得连给女儿买双袜子的钱都没有,6岁的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这么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耳边,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深深的亏欠。也是从那时候起,田龙元自己就再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她穿的衣服大多是别人送的,除了偶尔给家里病人买点肉、蛋,她从不沾荤,剪头发也是对着镜子自己动手,更别说去洗头染发了。田里插秧割稻,她不知流了多少汗,摔了多少跤;回到家里,还得收拾丈夫屎尿弄脏的衣裤和床铺,之后又马不停蹄地烧菜做饭,常常是家人吃了,她却食不下咽,可还是不得不撑着继续干活。身体上再多的苦痛久了也就麻痹了,最难受的心里比山还沉重的哀愁。自己生了病从不敢告诉家人,更舍不得打针吃药,只有硬挺着挨过去;受了什么委屈也不能和家人倾诉,还要强装笑脸,免得他们更加担心。三十来岁的女人正是像花一样怒放的时候,可是田龙元却只可以打落牙齿和血吞,独自一人默默承受。她的艰辛让娘家人疼到了心坎里,生身父母几次劝她趁年轻赶快改嫁,带着女儿一起走也算对王家情深意重了,可是“又傻又犟”的田龙元就是不改初衷:“动摇的时候不是没有过,可是如果我不在了,这个家就彻底完了。不走,就是不能走!”女儿善良坚忍的秉性做父母的当然更加清楚,见她心意已决,也就不再提起,只有让姊妹弟兄更加用心尽力地帮她助她,作为岳父岳母,也一反常理,逢年过节或王志中生日时,都特意带着礼品搭车前来探望女婿。父母态度的转变源于田龙元情比金坚的决心,而他们的支持也是田龙元不断汲取力量的源泉。

尽管生活对田龙元来说是度日如年,可是,日子还是一天天过去,不但丈夫需要继续照顾,女儿也到了上高中的年龄,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怎么办呢?田龙元不得不出外打工,出不得远门,她就选择了相对而言离家较近的县城。诺大一个县城,她一条街一条街地走,一家一家店铺询问,漫无目的地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处。正在迷茫时,看到一家酒店招聘服务员的广告,满怀希望前去应聘,结果真被录用了。田龙元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她的勤劳与隐忍有目共睹,也被餐馆老板尽收眼底。老板在了解到这个最勤快的员工可怜的身世后,给了她最大的照顾,每月500余元的工资是当时服务员中最高的,此外,还允许她空闲时间回家照料病人。正因为老板的理解和同事的帮衬,田龙元在这家餐馆扎下了根,一干就是三年有余。每月几百元的工资是家里的“救命稻草”,每次领到钱,田龙元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买药,虽然丈夫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坐在轮椅上,时间一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