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兰花开缕缕香
作者:泸溪县妇联 李燕华      发布时间:2010-06-01 10:43:39

贫困学生称她为“爱心妈妈”,残病人称她为“好妹妹”,贫困老人称她为“好闺女”。她就是泸溪县公路局的唐碧兰。唐碧兰这位平凡而普通的妇女,她把自己的每一份善意,每一份爱,倾注给需要帮助和关心的人,回报给社会。

贫困生的“好妈妈”

唐碧兰认识李芳,是缘于李芳与她的女儿陈艳菱是同学。她的女儿陈艳菱,从小乖巧懂事,从不乱花钱。进入高二后,唐碧兰发现女儿用钱越来越多了。后来,唐碧兰才知道了陈艳菱在帮助李芳同学。李芳是读高二时从泸溪三中转到泸溪一中的,与陈艳菱成了同班同学,并成了好朋友。李芳读初三时,家里为给母亲治病花去了所有积蓄,最后母亲还是离开了人世,家境贫困。听女儿如此一说,唐碧兰就要陈艳菱邀李芳来家中玩,每次李芳来她家,唐碧兰都要为她做好吃的。有时,唐碧兰去学校给陈艳菱送晚饭时,总会给李芳也捎上一份。2008年,高三最后一学期,正当李芳在专心学习时,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可怜女孩的头上。连续两个月,李芳的爸爸都没有给她寄生活费来,没有了生活费,李芳只得请假回去取,可当她匆匆忙忙赶到家时,父亲正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父亲得了鼻炎癌,已是晚期。大姐远嫁他乡,二姐外出打工挣钱供她读书,弟弟在读初中。看着病床上的父亲,看着已是家徒四壁的家,李芳含着泪水,自己留在家里照顾生命垂危的父亲。3月底,父亲去逝,李芳在亲戚、近邻的帮助下料理了父亲的后事。家里,已无力供李芳读书,她准备外出打工。陈艳菱知道后,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母亲唐碧兰。11岁就失去父亲、20岁失去母亲的唐碧兰,童年时曾经饱尝过生活的艰辛,也获得许多好心人的相助,让她念完小学、初中……当她得知李芳的不幸后,尽管李芳的家远在兴隆场镇,离县城有130多里,而当时又已是傍晚,天正下着着雨,路很滑。唐碧兰顾不了那么多,驱车直奔李芳家,当她赶到兴隆场上已是深夜了。看着夜色中疲惫与焦虑相交的唐妈妈,李芳感动得眼泪直流。“孩子,不管有多难,你都要坚持,回学校吧,参加高考!一切有阿姨呢。” 唐碧兰耐心的劝说着。

唐碧兰的举动打动了李芳,她终于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想法,重新回到一中读书。从这以后,每逢周末,唐碧兰就把李芳接到自己家里,改善伙食,生活上关心她,学习上鼓励她,视她为亲生女儿一般。去年的高考,或许因为她落下的课程太多之故吧。高考结果未如人意,李芳落榜了。失望,无助、彷徨……李芳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选择补习还是去沿海打工?她陷入了沉思。就在李芳犹豫不决时,唐碧兰耐心开导她,鼓励她来年再考,并要她暑假就不要回兴隆场,在白沙认真复习功课。作为同学的母亲,非亲非故,能这样帮忙。在李芳心里,已是感激不尽了。更让李芳没想到的是:一天,唐碧兰微笑着对她说:“芳儿,给你一片钥匙,以后随时可以回家里来。你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接过钥匙的那一刻,李芳真想喊唐碧兰一声“妈妈”,这是把她当作了陈家的一员来看待啊!陈家住的是五楼,面积也并不宽,唐祖兰硬是弄了一张床,搭在女儿房间里。这一切的一切,李芳怎能不感动呢。因为她知道,陈家并不富裕,艳菱同学很快就要去念大学了,这需要一大笔的钱。然而自己能给她什么呢?什么都不能啊。

暑假的一天,唐碧兰抑制不住兴奋,对李芳说:“芳子,我已经替你在吉首联系了一所学校复读!那里条件很好,有利于你的学习。”就这样,在唐碧兰的安排下,李芳来到了吉首“博雅”学校读书,唐碧兰亲自送李芳到学校,并为她交了所有费用,帮她铺好床,买来生活用品。当唐碧兰离开学校时,同学们都说:“李芳,你妈妈真好,那么关心你,你真幸福。”李芳说:“她是我同学的妈妈,但她就像我的亲妈妈一样。”尔后,唐碧兰每个星期都要到吉首看望“女儿”,带上她爱吃的糖果,还有家里可口的饭菜。有一次,唐碧兰到吉首看望李芳,看到李芳愁眉不展,似乎是有什么心思。心里想她肯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经不住“妈妈”反复盘问,李芳终于说:“家中的弟弟要去一所离家较远的地方读书,需要3000元钱,我姐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听到这里,唐碧兰二话没说,径直跑到学校附近的银行,取了钱回来,气喘吁吁的爬上高高的教学楼,把钱塞到李芳手中说:“拿去吧,先用着。”看着身体略胖、衣衫湿透的唐妈妈,李芳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妈妈,钱,我一定会还你的……”

病残人的“好姐妹”

唐碧兰的爱心是出自骨子里的,她见人有难,不帮心里特别难受。

去年清明节,唐碧兰到泸溪县洗溪镇能滩村探亲。当她得知能滩村有位叫杨世修的农民,50多岁,患了骨髓癌,爱人不善于治家,儿子在外打工不慎折断了腿,失去了生活能力,女儿远嫁他乡,家里还有个九十多岁的老母要奉养,生活十分艰难时。唐碧兰立马跑到杨世修的家中去探望,掏出身上仅有的五百元钱送给他,并且鼓励他,要增强生活信心,勇斗病魔。而后,她经常去能滩村看望唐世修,为他买生活用品,有时还送上生活费。尽管不多,但是对于她来讲,也是极不容易的,因为小孩子上大学,每月都要寄钱去,她的老家每月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

杨世凤,46岁,武溪镇社区人,一只眼睛失明,已离婚,家有一儿一女,生活也是十分困难。唐碧兰给他送本钱去做生意,由于杨世凤的一些特殊原因,生意总是做不起来。尽管这样,唐碧兰逢年过节都要为他家送上钱物,给予帮助。也有人说:“你何必呢?非亲非顾,自己家庭就那样,并不富有。还去操那份瞎心,当蠢子。”唐碧兰则回答说:“为了他们能过得好些,我心甘情愿。”

老年人的“好闺女”

说起唐碧兰,泸溪白沙镇有位叫麻玉花的妇女也是赞不绝口。

前年,麻玉花的丈夫突然卧病在床,高血压、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花费了一大笔医药费,对这个本身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两个儿子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七口人生活就靠她600多元的退休金和捡点垃圾卖钱来维持日常开支。每天,老人早早出门去街道上捡拾垃圾,遇到下雨天苦不堪言。晚上,把捡来的垃圾进行分类,要忙到夜深人静,非常辛苦,而且也赚不了多少钱。

 前年冬天,唐祖兰与社区干部取了联系,找到了老人的住处。到街上买了一些水果和衣服以及一些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到麻玉花老人家里看望她,老人感动不已。好事做到底,为了能更好的帮助老人。唐碧兰还托朋友帮忙,帮助她在白沙镇岩头河一家工厂里找了个炊事员的活儿。

说起现在的生活,麻玉花老人面带笑容的说:“非常感谢我这个闺女,是她帮我找了这份工作,吃住在这里,工作也不是很累,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一路走过来,唐祖兰关心、帮助他人的事很多,举不胜举。有人感叹:现在这社会,人情淡薄,真情难觅。可唐碧兰却说:“我倒是觉得这社会,到处都有真情在。当年,我处在困境中时,就有很多人帮助过我,我身边也有很多乐于帮助他人的人,现在,我也要尽我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就像一棵长在深山大谷里的兰花,虽则默默无闻,却释放着缕缕清香。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