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自己的角色
作者:澧县澧阳镇 雷正宇      发布时间:2010-05-24 09:54:37

——记澧阳镇水德庙社区好媳妇周娟

在周围的人的眼中,周娟的家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上有70多岁的公公婆婆,下有一个活波可爱的女儿。丈夫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她是这个家庭中最小的媳妇,和丈夫结婚18年来,她一直与丈夫相敬如宾,相互支持,共同建立起这个富裕、和睦的家庭。

婆婆的贴心小棉袄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而周娟却是婆婆的贴心小棉袄,都说婆媳之间难相处,但周娟与婆婆关系之融洽在水德庙社区家喻户晓。

周娟出生在津市市渡口镇,父母都是供销系统的职工,勤劳善良又乐于助人,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她们教育子女既严格又不乏温情,耳濡目染中,养成了周娟任劳任怨、尊敬长辈的良好品格。1994年周娟与水德庙社区居民郭谢志结婚,结婚18年来,她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都说婆媳难相处,但周娟却将这种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用周围邻居的话说:“从这媳妇过门后,就从来没有见她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没有见她们红过脸”。这个家庭一直充满了理解与包容、温馨与欢乐。公公婆婆逢人便夸,这真是得亏取了个好媳妇,胜过亲生女儿。

如今,公公婆婆年岁已高,退休在家,身体不太好,周娟对公公婆婆的衣、食、住、行都悉心照料,每天三餐给她们送去热饭热菜,老人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做什么,老人的肠胃不如年青人功能好,她就按照老人的特点,精心另做,使老人满意,18年来如一日。为了给公公婆婆穿好穿暖、穿出时髦,每年的热、冷换季和春节,以及老人的生日,周娟都为公公婆婆从头到脚买上几套全新的衣服,那是流行什么买什么,生怕老人赶不上形势和潮流。婆婆的眼睛高度近视,几乎看不见,还患有高血压、风湿病。老人有了病痛,她就及时带他们上医院治疗,在百忙之中挤时间亲自陪护,端茶送水倒尿盆,擦身洗脚,精心照料。为了使公婆开心愉悦,周娟挤时间,或白天或傍晚,和公公婆婆一起在兰江公园、街心公园及大街小巷散步,俨然象父母女儿。2006年,周娟带自己的母亲和公公到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旅游,在参观南京中山陵时,上下几十级的阶梯,她硬是没有招呼自己的母亲,而是一直搀扶公公,使之非常感激。特别是在2007年腊月50年一遇的冰冻期间,为了使老人上下行走方便不摔倒,周娟每天清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门前的积雪和冰块,清扫出一条干净的道路,一直坚持了近一个月,直到冰雪解冻。公公婆婆逢人便说:“真是前世修来的福份,得来了这么个好媳妇”。

兄弟姐妹心中的顶梁柱

公婆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她是最小的媳妇。对两个哥哥嫂嫂和两个姑姐姐夫及侄子外甥,周娟都全心照顾,相互支持,从来不计较,不吝啬,情愿自己吃亏,也决不亏兄弟姊妹。2005年,两个哥嫂相继买房子,她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50000元积蓄给予帮助,两个姐姐及姐夫下岗多年,周娟将自己原来经营多年的郭老五酒家让给其经营,解决了两家的工作生活问题。两个姐姐的子女读大学,她每个学期都要支持2000——3000元的学费,得到了兄弟姊妹及亲友的赞许和好评。

丈夫事业上的好帮手

周娟是一个既有爱心又极有事业心的人。早在90年代中期,夫妻俩便双双下岗,但周娟从不怨天忧人,硬是把自己结婚还在蜜月期间的新房搬空,借住在婆家,在自家的两间平房办起了“郭老五酒家”。创业之初的艰辛的可想而知的,夫妻俩即当老板又当员工,亲自掌勺、采买、淘洗、卫生、服务、迎来送往,样样自己动手,不论冬九三伏,起早贪黑,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每天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经过几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2004年9月她投资近百万元,租用水德庙社区五间三层门面房屋,全面装修一新,晋升为“郭老五酒楼”。一次性可容纳近200人用餐,集快餐、酒席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现在,郭老五酒楼客源稳定,声誉远播。她的成功经验,对水德庙社区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大家纷纷效仿,先后有叶老五、铁吧、洪森、汤师傅、汪老板、赵兄、陈姐、阿元、金祥等十多家酒家餐馆开业,形成了水德庙社区梨园巷小钵馆特色一条街,在澧阳镇乃至全县都小有名气,不仅活跃了社区居民经济,而且解决了近200名居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家庭”到“事业”,周娟总是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经营,她是一个好媳妇,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她用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公婆的孝心,对长辈的尊敬,谱写了一曲平实、动人的人生赞歌。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