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小渡口镇敬老院院长李承秀
简介:李承秀,女,中共党员,1961年9月出生,小渡口镇东堤村人,1993年10月担任东堤村妇女主任,连续多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该同志精心服侍瘫痪在床的母亲6年,照顾孤寡彭世瑶40多年的感人事迹被传开后,2006年3月被镇党委聘请担任小渡口镇敬老院院长,悉心照料40多位五保老人。2008年被评为澧县首届“感动澧州”十大人物之一,并多次被省、市电视台采访报道。
母亲瘫痪在床6年,长女李承秀克服重重困难,悉心照料,让母亲平静走完最后6年。
李承秀家中五姊妹,排行老二,父母都是远近文明的仁意之人,勤劳、有爱心、讲诚信,子女们都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德,极为有爱心。1983年李承秀与本村谭本友情投意合,结为连理,婆家离娘家不足百米之遥,小两口日子经营得很有声色,双方父母都非常满意。94年的一天,母亲突然中风倒地,家人立即送往医院, 经过全力抢救,母亲马业清虽然躲过了鬼门关,却成了植物人,再也没有起床,除眼睛能动,嘴里能简单发音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95年,兄弟妹妹相继出门,居住在父母家的“干爹”彭世瑶老人也得了中风症。一下子,两个病人瘫痪在床,父亲李明清年纪又大,还有一亩多地要侍弄,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李承秀身上。每天给老人们洗衣、洗脸、翻身、擦身,做饭,端饭、喂饭,端屎端尿。母亲极为讲究,每天下午5点左右就要洗澡,偶尔去晚了,母亲还脸露怒色。李承秀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工作兢兢业业,家中还有九亩地,每天天不亮,就把家里收拾停当,跑到父母家里照顾母亲和干爹,还要到村里报到,处理村级事务,特别是遇到农业税征收季节,两家都有农活,还分有征收任务挨家挨户做工作,每天都忙到深夜,她恨不得一天到晚不睡觉,但照顾两位老人没有一点怨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瘫痪在床6年,2000年平静走完了她的一生,身上、床上干干净净,没有半点异味。六年如一日周围的群众都觉得李承秀非常难得。
干爹彭世瑶天生弱智,瘫痪3 年多,残疾10多年,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李承秀再苦再累也没有把老人交给公家的意思,用不平凡的事迹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无血源的亲情。
从李承秀记事,家里就多了一位家庭成员彭世瑶老人。老人是东堤村的孤儿,生来有点弱智,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李明清见他可怜,便经常喊他到家里吃饭。时间一长,感情日深,干脆把他接过来一起生活。李家人宽容地接纳了这个新成员,给了他家的温暖。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苦,但也其乐融融。小的时候孩子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干爹”,长大成人后才改称“瑶伯”。孩子们都向着瑶伯,瑶伯好一口烟,每次到镇或县里开会,李承秀都会带上好吃的和香烟回来。瑶伯也跟小孩子一样,烟瘾一来,就找孩子们要。母亲中风后,瑶伯也相继中风,情况仅比母亲稍好一点,一只胳膊和一条腿还能动,家里一下子躺着两个瘫痪病人,李家人从来没有要把瑶伯交给村里照顾的想法。李承秀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照顾了瑶伯三年多。平时,她和父亲总是一个到母亲房里喂饭,另一个就到干爹房里喂。农忙下地干活时,就在干爹床前放张桌子要喝水、翻身什么的,瑶伯就用响棍使劲敲桌子,听到响声,家里就赶回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打听到电疗可以有效治疗中风症,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李承秀和父亲又推着瑶伯进行电疗,一次又一次到医院买药、喂药,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瑶伯奇迹般的恢复了很多,能下床走路、上厕所,自己端碗吃饭。他知道是李家人给了他第二次、第三次生命。瑶伯在李家生活了40多年,直到2005年年底住进敬老院。离开的那天,老人不舍,李家人也都哭了,李承秀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敬老院,还给敬老院的其他的人敬烟,请他们照顾彭世瑶,才放心离去。李承秀的兄弟姐妹也常常挂念老人,不时捎钱回来给老人买烟买吃的。直到李承秀担任敬老院院长,李家人就更放心了。附近的邻居都说李承秀待瑶伯比亲生父亲还要亲。老人不善言语,说到李家人,只是一个劲的说好。是啊,亲人何须言谢。
身为敬老院院长,她费尽心血,把每位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用心经营好,维护好。努力让每位五保老人感到家的温暖。老人位都亲切的称她为“幺女”院长。
2006年3月,小渡口镇敬老院建成后,镇党委了解到李承秀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的感人事迹,特别聘请她为敬老院院长。她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五保老人们的信任,老人们都亲昵把李院长称作自己的幺女儿。
黄丝村的五保老人张玉珍刚开始想不通,不愿到敬老院住,对李院长更是不信任,不相信李院长会对她好。去年的一天,她突然故意装病,谎称自己肚子不舒服,看过医生吃过药后,李院长还是非常担心,晚上又和另一位老人到张玉珍老人房间里探望,询问病情好转没有,张玉珍称自己非常难受,李院长就和另一位老人扶她去上厕所,张玉珍顺势倒地,李院长费尽力气才将她抱上床。第二天老人又轻松去吃早饭,还高兴地说:“昨天我试过李院长了,她是真的对我好”。今年8月14日晚,张玉珍老人胆炎突然发作,李院长半夜将她送进了医院,派人陪护,又亲自为老人办理住院手续,天天看望。老人拉着院长的手,“你就是我的幺女儿,我现在什么都靠你。”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黄丝村的陈婆婆已有85岁高龄,今年3 月份突然头疼发昏,还伴随着肚子疼,经医生接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需要人长期照顾,为了平时可以多照应陈婆婆,李院长就找太平村的唐方清老人照顾她,一下子正中两老心怀,现在唐老每天寸步不离陈婆婆,打水、端饭,陈婆婆在老伴的精心照料下,精神越来越好,逢人就夸李院长好。
李承秀把敬老院看成了自己的家,把一个个五保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把敬老院管理好、经营好,不断改善完善敬老院的条件,让每位五保老人住得舒心,生活得开心。她先后找朋友、到村里在外的经济能人捐款捐物,为敬老院添置洗衣机、冰柜、饮水机、彩电,还为每个老人配发了一台电风扇,争取本镇丰源超市老板为五保老人捐赠棉衣、月饼。为了把敬老院生活办好,她又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辟鱼池、修建猪圈,喂鸡养鸭,还找江湾村租用菜园地,使院里的蔬菜基本实现自给,节日里还能多开荤菜,最大限度地改善老人们的生活。
李承秀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平时几乎不回自己原来的家,家里九亩多地全靠丈夫一个人,每逢节假日,就连2007年春节她也是和老人们一起度过的。去年丈夫因肾结石拿掉部分肾脏,丧失了劳动能力,她也动摇过回家照顾家庭,但老人们不舍,她也怕再来的同志没有她过细,把家里的田租给别人种,把丈夫接到敬老院,彻底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老人们还知道李院长他们的心理医生,有什么知心话,心里有什么不痛快,都要找李院长说,李院长的开导老人们都非常愿意听,都还想为敬老院建设出点力,平时都抢着干活,从老人们洋溢的笑容中,我们都知道老人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