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卫生工作以加快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为总体目标,以强化卫生监督统揽卫生工作全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为三大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在为社会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全面提升全县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使全县卫生事业各项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县积极引导各乡镇充分认识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公共卫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促进公共卫生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以项目建设推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重点做好了该项目的建设工作,累计投入338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建设,通过积极努力,播阳、临口、菁芜洲、牙屯堡等四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已全部竣工。全县共增扩医疗用房8000多平方米。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数万农民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曾经是不少农民朋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真实写照。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就把此项工作作为“德政工程”来抓,各级各部门广泛宣传、齐抓共管、扎实开展,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进了千家万户,真正为农民撑起了健康的保护伞。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新农合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各项得力措施,使得宣传动员工作广泛深入。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我县还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进行考核,通过评优活动的开展,各定点医疗机构完善了规章制度,加强了卫技人员的培训,改善了服务态度,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县政府还出台了《通道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制定了资金筹集、基金使用与管理、费用报销、农民就诊转诊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保证了该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让农民朋友切身感受到了新农合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就医难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缓解,极大地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被老百姓称之为“贴心工程”.
据统计,2009年,我县共有18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89%。截全县总计大小额补助29668人,累计补助金额1281万元,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全市水平。
三、疾病防控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县把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制定了应急预案,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防控演练,全面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疫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加大了爱滋病、霍乱、禽流感等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防控传染病流行,确保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妇幼事业全面发展
2009年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标志我县妇幼保健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春天。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与全县广大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道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为提高通道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促进通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9年全县住院分娩率99.28%。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为100%、99.4%。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全县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021人,补助金额90.64275万元。
同时,认真落实省政府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政策,率先在全市启动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工作,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格县达标活动,顺利通过省级复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