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河口乡胡宁川同志
胡宁川,45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绥宁县河口苗族乡计生服务所所长。做为一名老计育干部,她充满朝气,干劲十足,象一棵小草,默默地奉献着;做为女性,她敬老爱幼,扶弱帮穷,用青春之笔蘸着浓浓的乡情,无怨无悔地谱写着人生理想的篇章。
一、 计育兢业,不辞辛劳
在河口乡工作的六年里,每次计育任务一下来,她总是克服重重困难,主动加班加点,踏实地完成各项任务,由此得到了省、市、县、乡领导的好评。六年里,“四术”到位率达95%以上,每年组织查环查孕7000余人次,较好地提高了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水平。每年固定举办8次婚育学校培训班,将文明科学的婚育知识、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知识传到了千家万户。六年里,她年年都被乡里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胡宁川同志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不骄不躁,一如既往地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业。在工作中她时刻把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从育龄妇女结婚、怀孕、生育、避孕、结扎,处处为他们着想。当群众来找她办理各项手续时,她都热情招待,一一为他们办理。当遇到“两女”户拒绝采取措施时,她从不强行,而是爬山涉水,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为他们讲述生女儿的好,直到他们同意手术为止。当碰到对象来乡闹事时,她总是心平气和地为他们讲解政策,法律法规,讲得他们心服口服。她真诚的服务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胡宁川同志家庭、事业两不误,她家有年过80的老母,去年五月份已双目失明,而家中又无兄弟姐妹照顾,河口离老家关峡有50多公里的路程。为了工作怎么办呢?她只好两点一线地往返跑,工作、孝心两不误。每到星期五下午她就赶忙回家,星期一又按时赶到河口上班,把双目失明的老母寄托在堂兄家。她任劳任愿地跑了一年,却从未为单位出过任何难题。
2010年3月16日的晚上,为了完成计划生育人口信息录入校对,她又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到十一点多钟。在回居房的途中,由于夜里太黑,一个踉跄摔到了4米多高的路坎脚下,造成了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当时,做为医生的她懂得,摔倒后要稍微躺一会儿。也幸好,随身携带的手机还在,于是她拨通了一个干部的电话。当干部赶到时,她全身痛的发抖,但她却安慰别人说:“不要紧得,应该没事,到医院看看不就好了。”让在场的每个同事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二、 爱心奉献,不求回报。
“别人有困难时,帮他(她)一把。”是她助人不求回报的的座右铭。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了她的一条短信:“祝恩公恩母节日快乐!”,我很好奇,再三追问,她才说了,在关峡工作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支助了一家母亲患了白血病的三个孩子的故事,那三个孩子现已成家立业,都过得不错,过年过节,都会发来“恩公恩母节日快乐!”的短信。
在河口工作的六年里,我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里每年都有修路架桥的,她都会从自已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捐献出去,她说:“修路架桥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怎么能少我一份呢?”。2008年5﹒12大地震时,我们围着电视看灾区凄惨的场面时,她泪流满面,马上为灾区捐献了自己的心愿。
在河口乡政府,干部都称她“胡大姐”;小孩都叫她“胡妈妈”。这些称呼都是她无微不致地关怀别人的写照。每天早晨,在别人还没起床时,她已打扫了办公室,冬天又烧好了碳火。特别是2008年元月份冰灾时,乡政府停水停电了,她清早便挑来水,在碳火上为我们大家烧好洗脸水。那一幕真是让所有的干部都十分地感动。她心灵手巧,炒得一手好菜,经常为我们干部改善生活,大家吃得赞不绝口。只要有女干部领着小孩上班,她就经常帮助料理,每次自己先吃完饭便接过小孩,好让当妈妈的吃得安逸些。这样,她与乡里的每一个同事、小孩都相处得特别好。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我
胡宁川同志经常跟年轻干部谈到:要少打牌,都增强点自身的本领。她每天坚持看书,并常常说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未学到”。她从一个村计育专干到乡计生服务所所长,从一个不懂业务知识的高中生到一名计生服务所技术骨干。都是她寒窗苦读,自学成才的收获。她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以过硬的本领去迎接着新时期各种工作与任务的挑战。
胡宁川同志用她善良纯朴的心“铸就”出了一个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女性典范”,象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不平凡的事业,为女性做出了表率,为女性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