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南省“三八红旗手”黄绵来
黄绵来是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曙光村人。1998年任曙光村党支部书记职务至今。14年来,她始终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中央政策,带领支部一班人团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村两委11次被区、镇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先进模范村、优秀党支部,个人10余次被市、区、镇授予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十佳”公仆等荣誉称号。2009年,黄绵来被评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
一、十年利剑终成就,曙光初绽新景来。
至2008年,黄绵来连续四届当选曙光村党支书,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她满怀激情,全心全意为村民谋利益,一心一意为曙光谋发展。坚持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紧紧围绕和依靠全村广大党员和群众,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全村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1998年,村支两委成员积极争取,共筹资24万元,在没有增加村民任何负担的前提下,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建成了一栋两层、建筑面积近400平米的村部,结束了建村几十年以来无村部的历史。2001年,组织群众利用三个月时间修通长达6公里的村道,实现了组组户户通公路,结束了村民行路通车难的历史。2003年,组织村劳动力兴修骨干塘、高标准排水渠,解决了排灌问题,消灭干旱死角,实现全村旱涝保收。2004年,争取土地开发资金220万元落户曙光村,开发680亩土地,使曙光村一跃成为珠晖区最大的村地改造基地。同年,向各方争资20万元,对曙光小学进行了全面改建维修,受到师生和家长们的交口称赞。2005年,开采二七二厂生产所堆积的废渣烧砖,变废成宝,一年全村获利50余万元。2006年至2008年,曙光村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三清四改”,共拆除闲置房屋1200平方米,完成改厕110户,改厨112户,发动村民投资投劳共筹资30余万元,建花坛、修户道,完成绿化、亮化3000平方米,硬化村级公路4000米。十年来,曙光村实现了“三个基本消灭”和“三个基本实现”,即: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基本消灭了土丕住房、基本消灭了干旱死角,基本实现了组组户户通公路,基本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
二、功成名就亦不弃,痴心一片勇承担。
年初,正值黄绵来任职曙光村党支部书记期满之际,一位好友高薪聘请她到广东一家塑料厂担任厂长一职。在得到家人的极力支持后,经过亲赴广东实地考察,她认为自己已连任四届村党支部书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寻求自身的突破很难,而广东沿海的发展空间很大,接下厂长一职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就在她做出不再参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决定时,村支两委成员、老党员及村民们纷纷提出异议,许多人表示挽留,特别是与老支书关于村发展现状需求、村项目建设资源、村基层组织力量的一番谈话,令她心潮翻腾,夜夜难眠。回想十年的艰辛、十年的改变、十年的成就,再回想村民们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句句真诚的话语,黄绵来终于割舍了下海情结,好意回绝了朋友。2008年7月,再度高票当选曙光村支部书记,勇敢的挑起了村两委班子的重担三、重整思路谋发展,曙光辉映新村颜
>(一)抓思想,严格整顿村务管理
2008年,曙光村民主组财务管理混乱,干部之间思想涣散、相互猜忌,组内群众气不顺、心不齐,各类言语漫天乱飞。黄绵来从抓思想动态入手,连续10多个晚上到党员群众家中了解情况,提出彻底清理村组财务的想法。经过一番走访后,我发现绝大数人是非常赞成清理财务的,于是便组织召开了多次两委会,统一思想,研究方案,制定制度,最后由村民推荐清帐成员,成立清帐小组。经过半个多月的清理工作,追回了组长挪用的公款和农户承包鱼塘的欠款2万多元,并撤消了组长职务。虽然得罪了一部分人,但是她不偏不倚的处事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党员和群众的赞同,也在村内树立了典型,各组纷纷效仿,村务管理日趋规范,村风日正、人心渐齐,村两委班子的领导力、战斗力得到加强。
(二)抓民生,努力改善生活环境
由于曙光村靠近二七二厂,村民的饮用水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极差,严重影响村民健康。随着国家农村安全饮水规划的实施,2008年,黄绵来在积极争取项目入村的同时努力宣传,调动群众自筹的积极性,自筹资金27万余元,完成了总投资40余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1400余人的饮用水问题。
2009年,随着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黄绵来也全心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当中,通过深入走访和广泛收集建议和意见,她了解到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修建村级卫生室,解决本村及周边1.3万人看病行医难的问题。怎样在村集体无法承担的情况下促成村级卫生室的改建工程呢?黄绵来一方面争取领导支持、一方面找相关部门帮助、一方面召集全村党员、干部、老板筹措,经过百般努力筹集35万元资金。工程开工后,她带领村两委成员日夜坚守工地,通过三个月的努力, 200多平方村级卫生室终于落成开业,现在的医务室医务人员齐全,医疗设施齐备,群众医疗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三)抓经济,提高村民人均收入。
为引导群众科技致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黄绵来利用村地改造基地的优势,大力宣传土地、交通资源优势,鼓励村民自主开发,一面积极协调信用社跑贷款,一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组织党员群众多次外出学习,到有关部门请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在她的带动下,村民自发集资36万元,共栽种油茶680亩,发展种养专业户174户。由于技术科学,管理规范,村民收入大幅增加,人均年收入达6500元>十余年的时光并不短暂,十余年的付出历经艰辛,十余年的信念如此坚定,黄绵来始终如一,心系曙光、心系群众,为曙光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今曙光村村容整洁、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处处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向世人展现出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风貌。
>衡阳市妇联宣传部
高票当选的黄绵来深深知道,这不仅仅是村民们对她的充分肯定,更是村民们对她提出的严厉要求,今后的曙光村应该走什么路子,怎样围绕科学发展做文章,怎样才能把曙光村建设的更美,怎样才能让曙光村人生活的更好成了我日思夜想的问题。通过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珠晖区委提出的“三好目标”要求及村内实情,她一步步整理出思绪,从村民的思想抓起,从村民的生活抓起,从村民的收入抓起,才能彻底改变曙光的面貌,才能真正达到和谐、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