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云,1960年6月出生,汉族,现任湖南博爱学校校长,永州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十佳巾帼创业之星、湖南省创业成功女性等称号,2009年她作为代表参加省十一次妇代会。她十几年如一日,用博大的胸怀和真挚的母爱为孤残儿童和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
热心抚孤助弱
博爱学校的前身是全省第一所民办孤儿院—中华希望儿童村。那是1994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善良的雷慧云发现,很多孤儿和弃儿流浪街头,即将成为新一代的文盲。她仔细一打听,才知道蓝山以及邻近的嘉禾、临武、宜章等地,都没有福利院。雷慧云夫妻俩都是小学教师,丈夫雷大力同为有心人,夫妻俩几经考察和商量,决定为孤残儿童营造一个温暖的家。1994年6月,雷慧云义无反顾地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中华希望儿童村,第一批招收了23名孤儿。她亲自为儿童村孤儿缝补衣服,洗头洗澡,寻药治病,对孤儿不是亲生胜似亲生。1996年3月,中华希望儿童村迎来了曙光,中央电视台举办颁奖晚会节目组,向中华希望儿童村发出了邀请,丈夫带着孤儿到了晚会现场。此间,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王成金,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亲切接见了她丈夫,并欣然为“中华希望儿童村”题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他们开展“手拉手”活动。由他们带去北京参加晚会的12名孤儿中的刘翔云(女)被小香玉看中,收留在“希望艺校”学习戏曲表演,1999年,刘翔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并与中央各界人士合影。从此,蓝山有个儿童村,蓝山有对倾注爱心育孤儿的夫妇的消息不胫而走,热心的人们捐来了钱物和文具,让这些孩子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雷慧云倾其所有抚孤助弱,至2007年6月共收养父母双亡孤儿56人。
爱心情系留守儿童
为解决孤残儿童入学问题,夫妻俩决定办一所学校,既可利用学校的收益解决孤残儿童入学问题,又可利用学校的收益解决孤儿生活问题,还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难题。夫妻俩办学的想法和决定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1996年8月,投资40多万元的蓝山博爱学校耸立在人们的眼前,首期就招收了500余名学生,迈开了办学的第一步。到了2000年,慕名到博爱学校就读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不足5000平方米的校园内容纳了2700余名学生。到2006年,学校共为56名孤残儿童全部免除学杂费、生活费和医疗费,总费用达28万元;为360名贫困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减免学杂费用达42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9.6万元。此外,为减轻搭车上学学生的经济负担,学校按每期每生100元的车费付给车主,却只向学生收取50元,光这项支出就达4800多元,这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她向1800名留守儿童公布自己的手机电话为求助电话,提出有困难找13974670598,为最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周到的关心和帮助,让留守儿童感觉到没有父母在身边也很幸福,雷老师就像亲妈一样!她对自己的独生子从不溺爱,不偏爱,严格要求,正确引导,科学教育,使之在中央财经大学读书时就被学校评为有“爱心、孝心、责任心”的“三心”学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信心铸造百强民校
短短十年,学校以其优雅的育人环境、科学管理方式、出色的办学效益以及浓烈厚重的现代人文气息,卓立于同类学校之林。十年风雨,十年情爱。而今,博爱学校以学生为本,用爱播洒学生,让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湖南宁远、嘉禾、临武的学生来了,广东广西的学生来了;城内干部职工的子女来了,农村子女也来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攀升,每年升入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都名列全县前茅。各类竞赛捷报频传,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荣获国家级特等奖,是蓝山唯一的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各类艺术活动,博爱学生纷纷登台展示……短短十年,学校由创办之初的23名发展到现在的3500多名,校园面积由原来不足5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靠的就是这种爱的教育。曾经5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学校、中央电视台希望书库受赠学校,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民办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创造了让人称道和思索的“博爱”现象,国内媒体纷纷报导,学校声名鹊起,名震三蓝大地,享誉三湘四水。从某种意义上说,博爱学校发展壮大的过程其实就是创始人心中那种博大而赤诚的母爱的不断升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