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我们迎来了全世界妇女都为之欢欣鼓舞的光辉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由衡阳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妇联承办的“巾帼百年•风采衡阳”衡阳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在市广电中心隆重举行
来自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的两位优秀女教师阳冬玉、周从花获得了“巾帼百年•风采衡阳”衡阳市优秀妇女特别奖,她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全场的所有观众,大家掌声雷动,热泪盈眶。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获奖感言,让大家体会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内涵,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的可亲可敬。市委书记张文雄为她们颁奖并亲切慰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仁忠亲自接见并送上慰问金。她们是瑶寨的“姐妹花”,她们是瑶寨的映山红;她们创造了“三百九十五”的奇迹,她们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
在偏僻的塔山瑶族乡,有两名平凡的人民教师,默默耕耘了数个春秋。虽没有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却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无私奉献,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她们,就是优秀女教师——阳冬玉、周从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人才匮乏。风华正茂、憧憬着美好未来的阳冬玉,目睹着山旮旯里天真活泼的孩子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高中毕业的她,毅然选择了做民办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最高的做人标准。”是啊!当教师不易,当薪酬微薄的民办教师更加不易。然而,就是这位大山里的柔弱女子,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她先后任教于多个教学点,其足迹遍及蒲竹的山山水水,在教师这个岗位一干就是32年。她所教的学校只有一个班,千方百计劝说辍学孩子返校学习,做到“一个都不能少”;采用复式教学的方法,对少数民族的孩子进行汉化教育,扫除文盲。目前,全村148人脱盲,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达100%,非文盲率达到95%。这就是第九届省人大代表阳冬玉创造的“395”奇迹。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脍炙人口的歌曲,“造就”了一位倔强而又清秀的“80后”女教师——周从花,永远激励着她为偏僻山区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我是一棵小草,在哪里都可以生长”,多么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她对山区教育的执著追求。她大学毕业后,本可在大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安享都市的繁华,却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耐住清贫和寂寞,扎根山区育“细苗”,在娄底、常宁西岭和塔山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疲于奔命,忍受两地相思的惆怅和骨肉分离的痛苦,为山区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花的事业是美丽的,果的事业是甜蜜的,只有小小的绿叶,才能映衬着鲜花,呵护着果实,永远充满生机,撒下一遍绿荫。爱无价,情永恒,为了山区孩子的未来,为了山区教育的发展,两位老师用无私的爱、永恒的情抒写无悔的青春,永远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