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书写女性高等教育新篇章----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校长罗婷-
发布时间:2010-03-10 17:42:45
湖南省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100周年大会典型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姐妹: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心书写女性高等教育新篇章》。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是省妇联直属单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去年12月底,学校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考察评估和教育部的审查,兴办女子本科学院的目标即将实现。喜讯传来,全校欢腾。学校的发展凝聚着几代妇联人的心血,回顾二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七年来的升本工作,我们百感交集。秉承湖南兴办女校的历史传统,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5年,在长沙南郊的一片黄土山坡上,省妇联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建校之初,条件艰苦,学校只有10多名教职员工,两个班169名学生,租用一所中学的教室和宿舍办学。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办学条件滞后,学校曾经举步维艰,几乎面临停办。面对困难,省妇联领导咬紧牙关,坚持不仅要把学校办下去,而且要把学校办好。一方面,大力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先后从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地方引进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和师资。另一方面,多年来,各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先后投入700万元,争取各级财政投入8800万元,争取国际项目支持300多万元,全力支持学校建设。我是2003年从湘潭大学调入女大任校长的,从那天起,我和班子成员一道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留学和访问期间,我深刻认识到女子院校在培养女性人才尤其是女性精英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为此,我们先后到国内外知名女子高等院校考察,吸收成功经验,同时深刻分析学校的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了“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校园建设在省内专科学校中位居前列。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基于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科学判断和坚定信心,2003年,我们作出了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实现整体升本的战略决策。我们深深懂得:打铁要靠本身硬,升本要靠功夫强。只有艰苦创业、夯实基础,学校整体升本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我们狠抓了四个重点:加强校园基础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七年来,学校成功收购中医药大学南校区、新征178亩土地,校园面积扩大了3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500多万元增长到2572万元,馆藏图书从10多万册增加到605万册;高级职称教师从30多人增加到136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从10人增加到179人。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并连续三届九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学校重视女校特色,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女性教育发展史馆,推出了在我国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湖南省文明高校。如果说苦练内功使我们具备了申办本科院校的条件,那么领导们的关怀则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建校之初,胡耀邦同志高度关心学校的发展,题写校名并题词:“祖国的兴旺发达,需要更多的妇女人才。”王光美大姐生前一直担任名誉校长,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仍然牵挂着学校的发展。彭珮云、顾秀莲、陈至立等国家领导多次亲临学校指导。全国妇联和湖南省政府签署共建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的协议,为学校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校的发展、升本的成功,还在于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在于教职员工的努力拼搏。党委书记易银珍和我常年一起走南闯北,四处奔波,为学校争取资金,争取政策,争取支持。易书记父亲去世时,她在北京出差,没来得及为父亲尽孝送终。我来女子大学七年,儿子有六年时间寄养在同学家。学校班子成员连续几年寒暑假基本没有休息,全校师生还纷纷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充实图书馆,一周之内捐赠14万多册。正是这种以校为家、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学校的跨越发展赢得了机遇、创造了条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创办精品女子高校、打造湖南高等教育新品牌,给我们描绘了又一宏伟的发展蓝图。我们一定不辱使命,把学校建设成优秀女性成长的摇篮、妇女理论研究的基地、中外妇女教育交流的窗口。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