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书脚下有路
作者:吴湘枝
发布时间:2010-03-06 23:14:31
心中有书脚下有路
我还依稀记得自己顽皮不听话的少年,似懂非懂叛逆心强的学生时代,青涩有梦而无所着落的少女生活,可头上偶出现的银丝及早已为人妻为人母的社会角色告诉我我已不再年轻只待奔四。奔四的女人应有太多的经历,太多的感慨,可我单纯而又执著,平和而无太大的起落,固守着自己的生活而又不拘泥于自己圈子,以开放的心态接纳着社会而又在传统文化生活中徜徉。我就这么生活着,在生活中有追求、在追求中有进取,在进取中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进取中一步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
我爱看书,就如越剧《黛玉葬花》中的唱词:“这一生,我和诗书作了闺中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是被连环画养大的,如《林海雪原》、《白求恩在中国》、《东周列国》、《三国演义》等故事早就嵌入了我脑海中,这些小人书在当初文化较为贫瘠的年代以价美物廉画美字精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且一直延续至今。今天的我,只要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连环画就如见久违了的老朋友而不知还要挪动自己脚步。这些小人书不仅是我的启蒙读物,而且教我怎么做人、告诉我中外历史,让我获取生活知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懂得了读书的益处,就如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为此我走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求学之路。在这条充满光明的路上,我走得艰辛而又执著。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有过痛苦徨彷,也有过欢欣,一路走来,坎坎坷坷,一直未曾停歇。
我不聪明,但还算勤奋,因我深知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故而我以勤来补拙,相较而言,我偏好社会科学,故而我便选择了在文史知识海洋里遨游,因学不深、道不高,高考失利过,经努力勉勉强强进入了湖南师大中文系,完成了人生也还算辉煌的一页。
自1996年6月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我来到了座落于风光旖旎的湄水河畔桥头河古镇的涟源四中,来到了桥头河镇的最高学府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活,在这片沃土留下了我八年的汗水和热血,留下了我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在这里我也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女人角色的转变,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在这里,我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如饥似渴地学习,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想尽可能地融入教学中。经过努力,我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在工作之余,不忘笔耕,我编写过少儿读物、作文选,也发过小论文。想来在这里教一辈子书也应不错。因为好学,注定了我有一颗不满足于现状的心。在躁动之余,我萌生了进一步深造的念头,在孩子三岁时,也即在工作五六年后,我抱着对知识执著的追求开始了我的考研之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克服一切困难,肩披星星头顶月亮,弃假期,将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全投入了学习之中。英语原本就是我的弱项,又被遗弃了这么多年,脑海中剩存的一点也被我丢到爪哇国去了,为了我心中的明灯,我只得从零开始,从不问政治的我,抱起了厚厚的政治参考书,问鼎于马列;为了心中的梦,我甚至连走路都在思考、在背诵、在看书。有一同事看到我过着如此苦行僧的日子,就对我说:“何苦呢,三十岁的女人了,也不年轻了,人常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没必要了”,我虽有不悦,但我还是跟她陈述我的观点,“人生由昨天、今天、明天组成。昨天已过,我已不再管,那只剩下今天和明天,对我来说,今天永远比明天年轻,那我今天总是年轻的。”结果,她被我说得哑口无言,而今我几易生活地,而她仍在四中。正是抱着我今天总是年轻的这个信念,我从未停止过学习,也从不认为自己学习迟了。
考研路漫漫,同我一起考的好几位男同事因耐不住寂寞而放弃了,我三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终于如愿以偿。在这三年中,我考过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虽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扎实的备考让我对中国文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2004年9月我又终于回到了母校,回到了麓山脚下的湖南师范大学,我梦牵魂绕的地方,来再度聆听师长的教诲。在这三年中,我如饥似渴,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醇浆,享受着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这三年丰富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磨砺了我的意志,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一种独到的治学能力,耗时半年近四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王闿运公羊学思想初探》就是其写照。古典文献学虽是冷门,但它奠定了我的文献精神、探究精神,培养了我沉得下心耐得寂寞不急功近利的心态。
在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我出于对家庭的考虑,放弃了去外地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娄底,在就业不太如意时,市人事局组织选拔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基层工作的考试,我参加了,同少我一个年代的俊男靓女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残酷的竞争,在笔试成绩过关后,我努力克服自身年大色衰不事修饰的劣势,发扬自己知识领域宽书生味浓不怯场的优势,在面试场上经过激烈的角逐后,我终于有幸成了娄星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成为娄底市第一名研究生选拔生。
2008年3月,我来到了娄星区的北部边陲双江乡,开始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双江我在计生办、党政办工作过,兼任过政协秘书,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任务,不懂的就问,未曾涉及过的就学。以前好书,在这里我看得最多的是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成了我的最爱。事无巨细全干,小到打扫卫生、烧开水、分发报纸、发通知,大到撰写大型的文字材料、编简报、参加民主评议活动、五星级班子考核等,我都勤勤勉勉、一丝不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在心里,干出特色。在工作之余,针对双江的新风尚、新气象,我转换文风及时写简讯以宣传这块地远且偏的地方上的人和事,不少简讯在《娄底日报》、《娄底晚报》、《新娄星》上相继发表。
2009年3月区妇联要召开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需要整理的文字材料较多,而妇联人手又不够,2009年元月我便被妇联借用,10月正式调入妇联,成了娄星区妇联的第一名研究生。妇女工作于我来说,是一片崭新的领域,为了及早地进入角色,我拿出了我的杀手锏,发挥了我的韧劲,只要是有关妇女工作的书报我就会捧读,有关妇女工作的网站我就会浏览。为写文字材料,我到处搜索资料,有时为觅到一点信息资料甚至通宵达旦,希望通过海量的信息来理清自己的思路,增大自己的信息量。经过一年的努力,虽说入道迟但自觉也还不算太浅。这一切源于一个书源于一个学。
回想自己的经历,三易其身份,三易其地,虽说有天时地利人和,但想来与爱书有关,如书本会告诉我要经受得住挫折,不怕失败;要有耐力,不怕寂寞;要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等。
在我的流金岁月中,读书让我心境平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读书也让我衣食无忧,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书又让我脚下有路。书呀,我对你怎一个“爱”字了得。
(娄星区妇联 吴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