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宜章县妇幼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卫生行政与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大力加强妇幼保健两个系统管理和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督导,狠抓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和规范乡镇(中心)卫生院产科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助政策,全面强化新生儿出生缺陷人工技术干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领导重视妇幼保健工作。
2009年4月7日郴州市卫生局贺平副局长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来宜章县督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定点补助政策落实情况,当他得知我县妇幼保健院和城南乡卫生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孕产妇实行定点补助政策,活学活用,不用事先交费,只需提供户口薄、身份证、生育证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四证,即可免交平产住院费用,非常满意。立即与湖南卫视和市委宣传部等新闻单位取得联系,将我县的一些先行先试的做法向全省作为先进典型予以推介。3月份县委、县政府专门召集各乡镇、县直单位等召开了全县卫生工作会议,县政府与各乡镇签定了卫生工作责任状,落实了相关责任,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几家领导经常主动了解我县妇幼卫生工作情况,为卫生部门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与问题。4月14日下午,县人大召开“宜章农民健康行”等四行工作会议,会上对我县妇幼保健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表彰了县妇幼保健院、岩泉中心卫生院、梅田中心卫生院等先进单位和个人。
2、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各乡镇健全乡、村两级妇幼保健网络,配备妇幼专干,明确乡、村两级妇幼工作职责和职能,并将妇幼保健工作纳入村卫生室公共卫生基本工作内容,落实相关工作经费,建立考核机制,调动了村级妇幼保健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巩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和爱婴医院的创建成果,多数乡镇加强孕产妇的孕情掌握和高危孕产妇筛查以及转诊管理,完善和执行高危孕产妇分级住院分娩制,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加大母乳喂养宣传,实行母婴同室,全县的产科质量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三是扎实做好妇幼卫生基础性工作,能定期和不定期研究或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专题会议,大部分中心卫生院和妇幼专干保证了下村工作时间,资料填写规范、收集完整,并且开展了村级保健员的业务培训。
3、明确了乡镇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与职责,稳定了妇幼保健队伍。
县卫生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乡镇公卫办工作人员的通知》(宜卫函[2008]83号),对全县27个乡镇配备了40名妇幼专干专门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同时,各乡镇(中心)卫生院高度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我院制定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办法,安排4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妇幼工作进行指导,考核绩效与效益工资挂钩,实行院领导带队、临床医师指导、保健医师包干的责任制,并优先保证妇幼保健工作用车,经常深入各乡镇指导妇幼保健工作,督促完成上级下达我县的妇幼保健工作任务。各乡镇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如城南乡卫生院除由一各副院长常年下基层专抓公卫工作,精心抓好村级妇幼网络建设外,对妇幼专干的工作实行“工作量化、绩效考核、上下联动、规范运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妇幼专干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提请城南乡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聘请城南乡公共卫生特邀监察员的通知》,聘请乡村两级知名人士为公共卫生特邀监察员,有力地推动妇幼保健工作上台阶。
二、以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妇幼两个系统的督导管理工作。
2009年我县开展了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为主题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县卫生局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尤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与工作措施,并与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工作责任书,明确我院对各乡镇的督导频次。规定对平和、新华、莽山和关溪4所乡镇卫生院年度指导下不少于6次;对白沙圩、笆篱、一六、天塘、栗源、东风、长村、浆水、迎春、沙坪、太平里、赤石、长策等14所乡镇卫生院年度指导不少于5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国泰医院以及岩泉、梅田、黄沙、里田、城关、城南、杨梅山、白石渡和瑶岗仙等9所中心卫生院年度指导不少于4次,并有相应指导书,2009年均按上述规定落实督导频次,共发放督查意见书162份,及时向院长与妇幼专干反馈督导意见。通过督导发现有效提高“两个系统”管理服务水平。
1、孕产妇系统管理方面。各乡镇都在抓早孕建卡、产前检查、高危筛查与管理、高危孕产妇分级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等重点环节工作,加强产科质量管理,规范《孕产妇保健手册》发放和产科相关记录。2009年全县产妇总数7234人,建卡6744人,建卡率达93.22%,住院分娩7080人,住院分娩率达97.25%,筛查高危孕产妇1096人,筛检率15.15%。今年孕妇底子清楚、孕卡数量较大且产妇建卡率达95%的乡镇有岩泉、梅田、黄沙和城南;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省级要求(≥20%)的乡镇有岩泉、黄沙、城南、瑶岗仙、杨梅山、白石渡和东风;住院分娩率达97%的乡镇有梅田、瑶岗仙、杨梅山、栗源、天塘和一六。
2、儿童系统管理方面。岩泉片、梅田、黄沙、杨梅山、白石渡、笆篱、白沙圩、东风等乡镇开展了儿童健康检查,落实儿童保健技术服务措施,加强体弱儿专案管理,减少了7岁以下儿童死亡。2009的全县活产儿数7280人,3岁以下儿童23267人,保健管理20773人,保健覆盖率89.28%,5岁以下儿童死亡101人,死亡率为13.87‰,婴儿死亡68人,死亡率为9.34‰,新生儿死亡44人,死亡率为6.04‰,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检查发现儿童建卡率达95%的乡镇有岩泉、梅田、黄沙、杨梅山、栗源;儿童体检率达90%的乡镇有梅田、黄沙、杨梅山、栗源。
三、建立与完善奖惩制度与措施,积极开展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及小剂量叶酸片的推广应用工作。
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我县采取产筛、新筛、听筛和小剂量叶酸片的投服等技术干预措施。县妇幼保健院和黄沙中心卫生院等医疗卫生单位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与措施,对超额完成产筛、新筛、听筛的产科医生奖励30元/例,否则罚款60元/例,由于措施得力,截止9月30日,全县共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6233人,占任务112.57%。其中筛查出阳性病例26人,确诊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孕妇产前筛查1605人,占任务151.42%,高风险105例,筛出高风险率为6.54%,确诊21-三体唐低综合征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4526人,占任务121.34%。全县发放小剂量叶酸12426瓶,占任务85.76%,同时,严格按照公安部、卫生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我县《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与管理,全年共发放《出生医学证明》8250份。
四、狠抓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乡镇产科管理。
1、切实加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与建设。
今年县人民医院认真对照省卫生厅下发的《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评估细则》的要求,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与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了《妇产科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产科出血讨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定期组织了全县产科急救小组成员进行“三基”知识和技能培训,完善了相关产科记录,各项产科信息登记真实、及时、客观、完整。二是进一步完善产科设备与设施配套,县人民医院投入巨资装配了呼吸机、麻醉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静脉切开包、成人喉镜、气管插管、复苏囊等综合抢救设备和产科必备设备。三是开辟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通过媒体公布了产科急救中心电话,妇产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到呼救电话5分钟内出诊,设置急救通道和急救标识。四是加强了产科质量管理。按要求及时完成各类产科病历记录,实行三级查房制度,质量管理实行自控、科控、院控三级管理,严格控制院内剖宫产率低于30%,实现孕产妇急救无障碍住院,去年通过市卫生局初评。
2、规范乡镇(中心)卫生院产科管理。
今年我县以国家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全县产科建设,我县制定了考核细则对各定点医疗单位的房屋、设备、人员资质等进行了严格评审,提出整改落实意见与措施。同时,我院主动与县民政部门协调,充分利用县婚姻登记处作为服务平台,并出资3万余元印制6000套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孕期保健卡,免费发放到新婚妇女手中,从4月1日该项工作启动以来,据统计已发放1720套保健手册,接受保健服务的人员已达1200余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今年全县孕产妇死亡4例,通过督查发现除客观因素外,截留高危孕产妇分娩与服务不到位是造成当前我县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孕产妇死亡管理的紧急通知》(湘卫妇社处函[2009]33号)文件精神,彻底扭转我县孕产妇死亡率急剧攀升的不良态势,县卫生局于2009年9月16日召开全县妇幼卫生工作会议。同时,县卫生局下发《关于截留高危孕产妇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罚的通报》(宜卫函[2009]99号),重点检查了5613名孕产妇,发现截留高危47人。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的紧急通知》(宜卫函[2009]57号),进一步严明纪律,落实责任。经局务会研究决定对截留高危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的11家责任单位,按每截留1例罚款1000元的标准对上述单位处以1000-10000元不等的罚款。对因截留高危造成孕产妇死亡的3家责任单位处以10000元-20000元的罚款,并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严格要求限期整改,否则将吊销《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通过采取上述强硬整改措施,全县第四季度未发生1例孕产妇死亡事件。
五、广泛宣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严格评审定点医疗和保健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湘卫妇社发[2009]3号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我县以宜卫发[2009]21号文件下发《宜章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定点单位资质评审工作方案》,各医疗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提交了自评报告,我县于3月21日-26日派出2个评审小组对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均进行现场评审,经局务会研究并报县人民政府同意,确定县级助产单位5个,中心卫生院助产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及助产单位17个,明确县级和中心卫生院级助产单位可开展剖宫产和平产接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级助产单位只能开展平产接生服务,同时制定了《实施细则》,为将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县卫生局以宜卫通[2009]1号向全县发布了《关于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补助的通告》,为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统一制作了有关补助政策的宣传专栏,通过县有线电视台予以公告,2009年4月1日起在全县全面启动,县妇幼保健院和城南卫生院在全县率先采取了平产免费包干制,4月8日湖南卫视对我县的经验和做法做了专题采访报道,在全省作为先进典型予以推介。同时,县卫生局为规范管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对2009年度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存在问题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发出了限期整改的公函,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有关问题的通知》(宜卫发[2009]23号)和《关于进一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的通知》(宜卫发[2009]31号),以及《关于建立住院分娩登记管理检查身份登记制度的通知》(宜卫发[2009]58号)等相关配套文件。
六、认真开展新周期“降消”项目工作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
全县举办了2期培训班,重点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复训工作。贫困孕产妇救助工作严格按照《2008年宜章县贫困孕产妇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履行发放程序和手续,全县共兑付850人,下拨救助金12.75万元。县中医院、岩泉中心卫生院、梅田中心卫生院对补助孕产妇的资料管理较到位,表现在资料收集齐全,上交及时,月报表小结能及时上报等;基本服务项目做得较全面的单位有岩泉中心卫生院、梅田中心卫生院,其次是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费用控制较好(即在规定范围内)的单位有县人民医院,岩泉中心卫生院、梅田中心卫生院等;剖宫产率控制较好的单位有县人民医院、岩泉中心卫生院、梅田中心卫生院、瑶岗仙中心卫生院。
七、继续全面开展全县城乡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在2008年完成迎春、长村、岩泉、白沙、莽山、新华、长策、黄沙等16个乡镇免费普查农村妇女24222人,减免检查费用387.5万元,海极星聚焦治疗1500人,完成农村妇女病普查第一周期的基础上,今年年初计划对地势较偏远的和当地乡镇群众有强烈需求的地方,从5月起有选择性的对上述乡镇进行普查普治,2009年5月份对关溪乡等乡镇免费普查1300余人,8-11月份对全县所有参加生育保险单位女职工进行免费妇科检查,到目前为止已检查1000余人次。
八、积极做好免费开展婚前检查的具体协调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通知精神,实现和完成《宜章县2001—2010年妇女儿童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妇幼保健院主动协助县妇儿工委办做好宣传配合工作,争取县政府的领导重视,于2009年11月份专门在政府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协调会议,并且以宜政办发[2010]1号文件下发了开展免费婚检的通知,目前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今年春节后统一在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免费婚检,从而解决了婚检率偏低的老大难问题,为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