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大家庭, 80岁的高老太太,养育了8男4女12个子女,最大的女儿62岁,最小的儿子也有了38岁,如今,四代同堂共有儿女孙曾85人。提起高家,四方邻里赞不绝口,都说在岳阳也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家庭。这就是我们道仁矶镇泗垅村三房组的高陆明、曾美兰大家庭。该家庭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无愧于当今和谐社会 “平安家庭”的殊荣。
一、严父慈母铸就了好家风
高老原是50年代有名的裁缝,常年在外做裁缝活,高老太太在家任劳任怨,勤耕苦织,在艰苦、严格而又宽松的环境中将子女抚养成人。在高家老六高陆明的办公室里,这位云溪区高家庄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深情地对我们说:“父亲生前常常教导我们,要多积德行善做好事,要想到多为社会做贡献,不要为非作歹做坏人!父母亲的辛劳不堪回首。虽然有这么多的子女,但他们含辛茹苦把我们都培养出来了。只可惜父亲没有享一点清福,1991年就过世了。现在我们只能加倍地孝敬老母亲,让她乐享天年,以回报父母亲的养育、教诲之恩!”
高家兄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老太太晚年的生活,都被子女们安排得很周到:老太太住在满儿子家中,身体健旺,喜欢自己弄点吃的,晚辈们从不勉强,12个子女,每人每年一次性给母亲的生活费1000元。儿子、媳妇总是隔三差五过来看望。老太太偶有伤寒感冒,房间里总是挤满了络绎不绝前来看望的儿孙们,乐得老人心头美滋滋地,病痛也就马上好了。在老人的房间里,被子、家具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老太太说,这些都是媳妇们帮助整理摆布的。
每过逢年过节,就是老太太最开心的时候,高家子孙全部围拥在自己身边。对于他们来说,老太太不仅仅是一个“老祖”,而且是一个家庭和谐相处的符号。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们,从老太太身上秉承着中国传统的优秀持家精神。
二、兄弟姊妹同创了好事业
在四邻眼中,高氏家族是颇有些传奇色彩的,高家子女几乎个个都是能人,个个有出息。
这不,高家兄弟姊妹的勤劳创业事迹让周边群众羡慕不已:老三高重阳,善良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十星级农户”,也是双文明家庭;老四高云生,退伍军人,现在长江经营7000吨的货运船“启云六号”,这是岳阳最大的一艘货运船,他的资产已有1000多万元了,每年上缴国家税费都达几十万元;老五高五叶,长炼工地经营房地产业,他的儿子高大勇在北京工商大学毕业后现任北京镖王实业总公司总经理,负责全国招商引资;老六高陆明,创办岳阳市高家庄运输有限公司,经营岳阳化工运输业,资产也达200多万元;老七高七平与两个儿子均从事运输业;老八高新民,湖南财经大学毕业,分在云溪企业工作,后下海在“启云六号”任后勤总监。大儿子高大英就读于湘潭大学,小儿子高大雄就读于中南大学;老九高月明,从事装饰工程;老幺高文清,从事客运,儿子高大为今年也顺利考取中南大学。除了高家兄弟外,出嫁的4个女儿也一个个很争气,士农工商各线均有成就。
“高家的婆媳和、妯娌和、兄弟义,是远近出了名的,真正要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相当不容易。”说起高家,邻家大嫂刘夭子无比羡慕。
三、热心公益争创和谐好社会
高家兄弟在泗垅村有近60人,加上叔伯兄弟共有100多人,几乎占了全村人口的十分之一,高家在邻里的口碑都很好,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从不拖欠国家任务,每次都是带头上缴。老八高新民每年多次带着慰问品深入镇敬老院等地,慰问五保户、孤寡老人。去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兄弟们共捐款3万多元向灾区同胞献出了爱心。
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家兄弟带头出资出力,共同修建组级公路,现泗垅村三房组水泥路面家家通,好一派新农村景象。
高家婆媳、妯娌关系融洽,整个家族团结一致,为邻里作出了表率,是在全镇乃至全区都是声名远播。高家就是文明创建的活教材,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孝敬至善的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