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又华:多逸寨的女能人
作者:龙宪智      发布时间:2009-11-13 15:26:34


 

多逸寨,湘西南群山怀抱中的一个自然村落,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

过河口老街,沿潺潺奔流的小河逆水而上,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在绿树中蜿蜒远去,密匝匝的道旁树漏下斑驳点点的日影,零星地洒在灰白的水泥路上,诗意地装点着村庄的美丽。登上十余级岩板铺就的台阶,穿过大理石垒筑的花廊,在别致的木楼前,身材修长的女主人刘又华热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铁心做难事

 

好客的刘又华见记者慕名来访,一边让座、敬茶、上水果,一边谦逊地说:“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什么贡献,不值得宣传。”

同行的乡人大副主席苏梅芳介绍,刘又华是乡里的女能人,现任多逸寨村妇女主任、计生专干、出纳。多年来,她舍小家为大家,铁心为公家做难事,为群众干实事,为育龄妇女办好事,深受全村男女老少的好评。

计生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当初,村里聘请刘又华担任村计生专干时,她面有难色。她知道,计生工作不仅要走村串寨做对象的思想工作,耽搁农活、家务事不说,而且费力不讨好,有时还要遭人谩骂。经过几天的思考,她觉得乡村两级领导都信任自己,自己还年轻,应该帮村里做点事。

在工作中,刘又华时刻把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育龄妇女结婚、怀孕、生育、结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进行了周密考虑。村里有年轻人结婚,她主动前来道喜,及时给年轻夫妇送来优生优育的各种资料。对育龄妇女更是关怀备至,五组村民沈艳红说:“刘主任待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每次见到我们,就关切地询问我们的身体怎么样?我们有什么事也愿意跟她讲,她也很高兴回答我们的问题,帮我们办事。”

计生工作难,难就难在做“钉子”户的思想工作。村里有一对年轻夫妇已生有两个女孩,因封建思想严重,不肯结扎。起初,刘又华上门做工作,却遭到了她一家人的围攻谩骂,为此她伤心地哭了一夜。过后,她没有气馁,更不去计较,而是耐心地去做这一家人的工作,给他们讲女儿也是传家人、培养好女儿也不比养儿差的道理。在交流中,刘又华了解到这位对象家里实在太困难了,她主动拿出300元钱给这位育龄妇女补身子。真诚的沟通,消释了隔阂,形成了共识,第二天夫妻俩就到乡中心医院做了女扎手术。“钉子”户拔掉了,许多育龄夫妇都能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独生子女户,小山村里洋溢着和谐的婚育新风。

2000年开始,刘又华担任村计生专干至今,“四术”到位率达100%,全村无违法生育人口,2001年被河口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县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优秀计生专干”,2003年被邵阳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市“两为两争”优秀会员。

 

带头奔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发展是当前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全县各乡村都掀起了通村水泥路建设热潮。刘又华不敢落人后,她和其他村组干部一道,抢抓机遇,奋力争先,为建设通村水泥路洒下了不少汗水。

多逸寨人口不多,但居住分散,修路难度极大。为了赶上这趟修路“东风”,刘又华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带领工作组跑东家进西家做群众动员工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了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捐钱献物,刘又华在按村规民约交齐集资款外,还带头捐款500元。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为了不让行人、车辆毁坏新建的水泥路,刘又华早出晚归在工地上守护20多天。在刘又华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马洋溪至唐家一条长4000米的水泥路,杨家寨至禾令堂2300米的水泥路修通了,村道建设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为今后村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多逸寨四面环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杉林木和成片的翠竹。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刘又华敢闯敢干,不怕苦、不怕累,她大胆地承包了200多亩竹林,并全部进行了丰产培育。两年来,竹林长势喜人,成为全村丰产示范林。为了增加竹林经济效益,刘又华率先购进破篾机对楠竹进行加工,每年的收入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3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很多村民都承包了竹林,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收入。看着原来贫困的村民日渐富裕起来,她甜在心里,喜在眉梢。三组村民沈显家说:“当时村里可以承包竹林,但是我们没搞过,害怕失败,刘主任带了个头,我们就跟着搞了起来,现在赚了钱,我还是很感激她的。”

 

勤劳创家业

 

刘又华虽是个弱女子,但她身上有一股子敢于拼搏的毅劲,有一双勤劳的手。十几年的市场打拼,她对市场经济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001年,乡镇企业体制改革时,河口乡准备转让青坡电站经营权,当时没有人敢承包乡级小电站。刘又华是一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大胆承包了河口乡青坡电站。几年的经营,她掏到了第一桶金,也说明她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了扩大规模,更好的利用水资源,2004年,她又吸纳资金100多万元扩建了青坡电站,将电力并入了大电网,还招聘了3位农民工长期到她电站工作。

多逸寨大部分村民都承包了竹林,农闲时都有事做,但还有一部分人闲来无事,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整天打牌,既影响村风,又破坏家庭团结。刘又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和丈夫商量,投资5万多元,组织全村剩余劳动力20余人,组建了一支钢索运输队,农忙时回家种田,农闲时外出搞运输,每位劳动力一年就增收1万余元,村民收入增加了,在家打牌的少了,村风自然好了。

“路人口似碑,人心是杆秤”。刘又华肯做事、能做事、做得成事,不仅自己能致富,而且能带领村民致富,她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可圈可点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博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2008年度,刘又华被评为县“十大新农村建设杰出青年”。刘又华不愧为多逸寨的女能人,全县妇女学习的榜样。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