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铸就人生品位的关键,而教育又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组成的教育体系。可见,家庭教育是摆在重要位置的教育,是联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洞口县城关一校副校长袁柳萍同志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工作的密切性,感受到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工作中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主动参与,并在校长的带领下以提高家长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工作,指导全校教师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使家庭教育知识得到普及,家庭科学育儿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1、加强学习,提升认识。
作为学校主抓家庭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工作20多年来,她一直将家庭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以及城关一校非常重视家校工作,要求将儿童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而且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家长学校”、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校领导一班人也不断的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通过努力学习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她更是逐渐把家校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带领全校教职工作好全校学生家庭教育工作。
2、拓宽领域,健全网络。
近年来,她和政教室同志一起讨论制定每学期的家庭教育计划,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引导各班班主任推荐产生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制作家长委员会宣传栏,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管理活动,负责学校、家庭之间的教育联系工作,为家长开展家校联系工作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她在参与教导室组织的教研组活动中,把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加进研讨内容,指导教师作好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家校沟通,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服务活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互动活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城关一校家长工作基本能做到“六有”:有组织、有场地、有教师、有计划、有落实、有档案。这些条件,保证了家庭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传统的沟通方式外,她还利用学校开设的家校通网络,协助各部门领导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利用期中家长会、座谈答询等多种形式,对家教个案,进行一对一指导。
在校长杨晚云的支持下,她设计印制了“家庭活动调查表”、 “学校半日开放活动调查表”等,让家长、孩子与老师进行互动,使学校更多更全面的获取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工作重心,使工作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家长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注重宣传,优化环境。
袁柳萍通过学校宣传栏、学生活动剪影等向家长宣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各班教师利用班级家校联系窗、学校家长会、家长学校课堂,及时宣传各班教育教学情况,设立友情提示栏,或是利用接送交谈等形式优化家庭教育的舆论环境。
城关一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在全县乃至省市都小有名气,来校学习、接送小孩的家长特多。针对这种情况,她在学校门口设立了家庭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如:“对家长的三十条建议”、“新时期我们如何做家长”、“家庭育儿健康专辑”等,旨在指导各位家长科学育儿,常常使家长驻足观看,赞叹不已,并常有家长带笔抄录。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我校家庭教育工作情况。她协助校长设计制作了学校教育工作宣传折页,下发“倡议书”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向家长推荐了《怎样做父母》、《孩子,我们一路同行——做学习型家长》等一大批家庭教育读本,组织家长 “做合格父母”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假如我是班主任”、 “假如我是校长”征文比赛,指导老师、家长、学生总结家庭教育经验,参加县市组织的家庭教育征文比赛﹙该校教师肖晓华的《爱的教育》、家长李远征的《浅谈子女家庭教育》、严楚纲的《谈谈家里如何叫孩子学会做人》、学生胡筠的《我学会了自理》均获市一等奖﹚;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优化了家庭教育的社会环境;开展了“家庭育儿”座谈会, “早期阅读实验课题家长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她认真组织班主任做好每学期新生报名接待工作,向每一位家长宣传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家长所思所想,并向校长及时汇报,提出工作修改建议;每年九月城关一校都开办新生家长学校,由中心校刘主任、学校杨校长或她进行专题讲座,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得到家长好评。
4、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她带领教师研究教材,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辅助教师教学工作。这样既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也发挥了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家长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学校的合作伙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她和青年教师们在校长杨晚云的带领下,参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并在教师中成立爱心教师队伍,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关爱活动,在社会引起很好反响。去年,经市教育局专家组评审,她们的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父母不在,我们该怎么办》获邵阳市一等奖。今年,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终期评审,因理论新、实践经验丰富、效果明显而获市一等奖并报省评奖。
5、开展活动,巩固成果。
每学期以节假日契机,在校领导和各班教师支持下,她设计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活动,如: “感恩父母‘三个一’活动”、“少儿绘画比赛”、庆“六一”家校联欢汇演、“亲子游戏比赛”、“团体操比赛”、“亲子运动会”、“元旦汇报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同时进行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广大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加强文化道德修养。由于家长的密切配合,她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使该校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信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经过她们的努力,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邵阳市巾帼建功文明岗、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市县“优秀家长学校”、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她本人也在全县学校行政人员教学比武中获县一等奖、她参与的留守儿童课题研究获市一等奖、她指导的家长、老师、学生的五篇家教论文获市一等奖、她撰写的《在孩子心灵的沃土播上奉献的种子》在《湖南教育》有待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