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寒处吐芬芳——记岳阳县黄沙街镇和平村罗梅芳
作者:岳阳县妇联
发布时间:2009-11-04 16:58:44
笔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了罗梅芳的家。坐在轮椅上的丈夫何青山感叹地说:“是梅芳这位朴实敦厚的贤妻,用一颗火热的爱心温暖了我的心,撑起了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她艰辛的付出,无不令周边的村民们所感动,我亏欠她的下辈子也偿还不尽……”。
厄运:从天而降
1981年农历冬月的一天,何梅芳的丈夫何青山栽电线杆时被轧伤,正带着孩子在娘家吃“满月饭”的何梅芳听到消息后,丢下孩子就心急火燎赶往丈夫入住的医院……
此后的20多个日日夜夜,罗梅芳一方面要给丈夫熬汤煎药、端屎倒尿,又要到亲友处借钱付医药费,她天天只盼着丈夫早日康复!为了省钱,丈夫在脊椎外伤初步愈合后,咬牙坚持要出院,何梅芳执意反对也无效。
谁料回到家里后,丈夫的脊椎痛得更厉害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丈夫的病伤日益加重。罗梅芳软磨硬泡、苦苦哀求从四处借凑来6000多元钱,硬是将丈夫送进了岳阳市一医院。由于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虽然做了第二次手术,但丈夫却没能站起来。
坚守:一万个日夜
25岁的罗芳梅,面对年幼的孩子、沉重的债务、永远也站不起来了的丈夫、娘家人和好心朋友热心劝她改嫁,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经过内心的苦苦挣扎,罗梅芳最终下定决心:“我要撑起这个家,为丈夫治病!”
如何撑持这个家?罗梅芳首先想到的是种好责任田。当时刚开始推广杂交水稻,罗梅芳坚毅地从村支书手里领来了杂交水稻种。自己不会犁田,她就没日没夜地帮助左邻右舍插秧、割禾,换得别家的男劳力帮自己家犁田。罗梅芳始终认真侍弄庄稼,精心把握每个细节,风里耕来雨里播。数年下来,她的产量总比别人的高,每年都受到表彰与奖励。
丈夫的照料她毫不怠慢,每年要拿出不少的钱替丈夫治疗。做手术的几千元债务还没有偿还完。钱从何来?她趁农闲挑起杂货担,每天天还没亮就上路,十里八村遍布她的足迹。傍晚回到家还要弄菜做饭,缝补浆洗,经常是十一、二点才上床休息。4年下来,除维持家计和给丈夫治病外,她还偿还了大部分债务。
1987年,罗梅芳在耕田种的同时,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铺。从此,她每个星期至少要进一次货,为了省下车费,她总是挑着百来斤的货担步行回家。
渐渐地,罗梅芳还清了债务,手头稍有点节余。
1993年,儿子上初中,每期需学杂、生活等费用上千元。她家的住房也已年久失修,前墙开裂2厘米宽的缝隙,成为了危房,急需拆旧更新。她自己烧砖、自己到自留山砍木材。从拆屋到住进新屋的50多天里,罗梅芳瘦了一整圈。即使再忙,她对丈夫也是关心备至,自己吃饭前,先把饭菜送给丈夫;自己睡觉前,先扶丈夫大小便。
芳香:苦寒中来
尽管家庭负担重,但她对孩子的教育从不放松。她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勤劳朴实,孝敬长辈。读小学时,一条补丁裤穿了3年。孩子在不到10岁,就学会了洗衣做饭,照顾父亲,让母亲有更多时间在外干农活。读高中时,更是拼命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读大学时,孩子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现在他已是广州某公司的业务骨干。
由于她母仪村组,1992年,全体村民选举她任村妇联主任。从此,其足迹遍及全村300多户,协助计生干部下村“三查”,动员计生对象“四术”,她把工作做深、做细。和平村连续几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 2000年,她参加了岳阳市计划生育模范家庭座谈会,后又出席了湖南省“纪念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20周年”全省计划生育模范代表座谈会。
之后,罗梅芳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无论大会还是闭会期间,她都认真履职,畅所欲言,大胆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被评为了县优秀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