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留守流动儿童托管中心成立于今年5月,占地1800平方米,有食堂、宿舍、图书室、阅览室,还配备了汽模、航模活动室。
11月4日中午,出于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我们县妇联的同志来到黄金学校,看到读三年级的女生熊雨悦静静靠在学校的一垛矮墙边。家住石塘乡的姑妈每两周过来一次接她回家。“像这样每周未还留在学校的孩子有22个。”县黄金留守流动儿童托管中心的“爱心妈妈”刘娟说。刘娟今年28岁,中专毕业,是一名军嫂。听到托管中心成立的消息,自己找到学校负责人,要求担任孩子们的“爱心妈妈”,跟她同时进入中心的还有三位爱心人士,他们一起负责32位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这里每人每天发一个苹果,晚上12点以后我们还要起来给孩子们盖几次被子。”刘娟告诉我们。熊雨悦刚来时,一个人不敢睡寝室,刘娟带着她在自己寝室里睡了三晚。
这里有揪心的思考
今年,县妇联组织对全县乡镇留守儿童、孤儿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到全县有1.2万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是父母外出打工,有些是父母亡故,和其他亲人生活在一起。缺乏父母的爱,许多孩子的心理开始有些畸形。9月份,我们将12名父母亡故、家庭特困的儿童安排进黄金学校,12个孩子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1岁,有5名儿童的父母双双亡故。
这里有倾注的心血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良好的教育,有的早已染上社会恶习。有个孩子是9月份被送过来的,当时居然穿着一件破棉袄。她曾被人利用到长沙乞讨,姑妈设法将她接回来放到学校,在中心一个星期,学生天天丢东西。易校长天天观察她,并让她负责操场卫生,第一次她大汗淋漓地搞完卫生,易校长马上叫上所有的学生来欣赏她的劳动成果,孩子得到肯定和鼓励后,再也没有偷过东西了。
熊雨悦和姐姐原本寄住在宁乡乡下外婆家念书。妈妈今年2月死于癌症,爸爸在广东服刑,老家的房子坍塌,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她安排到学校就读,刚进校时,她不能单独完成作业,所以经常抄袭,负责联系她的罗老师就每天抽出二十分钟帮她辅导,现在,她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再也没有抄袭现象出现。
这里有关注的目光
一是单位关心支持。中心成立至今,得到了很多单位、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我单位也送去了2000元资助款。木材厂杨厂长听说中心缺凳子,马上送去32条新凳子。学校附近居民易红、王三妹也送去了木箱、衣服等。
二是媒体高度关注。《湖南日报》、《湖南教育》、《岳阳晚报》、《湘阴周刊》、岳阳电视台、红网等媒体也倾注深情,对中心情况进行了报道。
三是亲属感恩戴德。学生周勇旺的伯父是湘滨镇的一名老党员,来学校看到、听到、了解到学校老师对勇旺的关心,感激涕零,并于第二天送来了自产的花生和晒的小鱼干。学生易畅的爷爷来接他回去度周末,孩子不想回去,觉得住在学校更舒服,爷爷看到这个情况,感动得向老师们嗑头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