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就要爱他的全家”——记株洲市南方小学左艳红感人事迹
作者:李卉 刘琼瑶 邱红霞
发布时间:2009-10-19 13:33:09
“我‘下来’5年了,每次在外面与人闲谈,听到这家老人抱怨年轻人不孝顺,那家媳妇埋怨婆婆不懂味,我的心里就觉得很自豪,因为我家的媳妇,好得没点空话说。”一说起儿媳妇左艳红,邵奶奶脸上就乐开了花。她今年61岁,2005年前一直住在桑植县山区里,所以至今她总习惯地称回老家为“上去”,到株洲为“下来”。
“红姐就跟我的亲姐姐一样,以前我们那不通电话,她写来鼓励我们认真学习、走出大山的信件都有一抽屉;后来,还资助我和妹妹读书、买房子,那时她和我哥结婚都没钱买房子……”小姑子习惯称呼左艳红为 “红姐”,因为大家早已亲如姐妹。
“白手起家的幸福” 左艳红是南方一小的老师。结婚11年,从白手起家、夫妻两地分居,再到整个大家庭在株洲团聚,回忆往事,她感慨良多。 左艳红与丈夫王军是师范同学。毕业分配后,王军到了株洲,左艳红则分回了老家湘潭。对于他们的相恋,左家人是极力反对的。“王军家条件那么差、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在读书,你一个城里妹子、职业也不错,对象随便找,可别一时昏了头。”一时之间,这样的论调包围了左艳红的两只耳朵。 “读书时,我们就很要好了,我还经常支援饭菜票给他。两人有钱时吃包子、没钱时吃馒头。”正是这样的“革命感情”,左艳红坚定地选择了王军。她说,第一次去公婆家时,婆婆十分热情,连忙要杀鸡。左艳红得知这是家里唯一生蛋的鸡,而鸡蛋则要用来换取油盐,她急忙劝阻了婆婆。这一次,她在公婆那里得了很高的“印象分”。 “爱他就要爱他的全家” 左艳红说,爱一个男人,就要爱他的全家。这一点,她一直在努力。 两个小姑子,一个要张罗工作、一个学费吃紧,左艳红出钱出力;2002年,公公患病住院,她跑前跑后,比丈夫还辛苦;公公去世后,婆婆意志消沉,她连忙把婆婆接来株洲。 为了让老人家宽心,她办法想尽—— 广泛发动亲友、邻居来家串门,跟婆婆说笑;知道婆婆喜欢做女红,她买来很多布垫和线,陪着婆婆绣鞋垫,织围巾,分散她的注意力;下了班,她推掉朋友聚会等一切应酬,赶紧回家把一天的趣闻讲给婆婆听;还鼓励孩子出马,想方设法哄老人开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婆婆逐渐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住是住得安心,但婆婆总有一桩心病——“百年以后”还是想“上去”,跟老伴葬在一起。 “她总是安慰我,说好日子才起头呢,起码还有三、五十年的福要享,就算到了那一天,她再想办法雇人雇车送我回去……”邵奶奶说得眼角都泛起了泪花,“我这个媳妇真的没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