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家长自己的价值取向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孩子,干扰孩子。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基石,它决定我们家庭教育的整体氛围。如果我们生育了小孩,就必须考虑“生命的意义”这个关乎人生的首要命题。
叶小平,萧萧夫妇在《不是孩子的错》一书中罗列了家长的13种恶习:(1)不想改变自己却想改变孩子;(2)没有骨气的懦弱与混乱;(3)虚荣心;(4)频繁的应酬;(5)生活作风懒散;(6)为人刻薄;(7)自以为是;(8)令儿女无所是从的紊乱思维;(9)怨天尤人;(10)酗酒胡闹;(11)滥情;(12)赌博;(13)吸毒。
这十三种恶习,是基于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对自己的恶习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甚至强词夺理、理直气壮。这些我们自认为大不了的“小事”都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侵蚀、毒害着孩子,让幼小纯洁的孩子不知不觉一步步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生命就是一种经历,一个过程。一个人由生到死——出生、成长、经历、奋斗、耕耘、收获……这样的一个历程,真切、丰富、深刻,到了晚年,回味一生有遗憾、有快慰、有痛苦、有幸福、有失意、有得意……然后,我们能够微笑着说:“我来过,我按自己的意愿经历过,生活过,奋斗过,我可以走了。”——生命不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吗?
关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认为人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生存。就是活着、生存、延续。每一个人,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有责任、有义务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存在并延续下去。生存是人生的第一层次的使命。很多人为了这一使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究其一生就是为了自己与家人的生存。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第二层,生活。有尊严有幸福感的活着,享受生活的丰富与快乐。我来到了这个世界,除了活着,还应当活得更好,活得更健康快乐。活得富贵幸福,这也是我们的使命。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有权利有责任活得更好。很多人为了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好、更幸福,努力打拼,不知疲倦,他们是值得感激的。
第三层,生命。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所在。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智,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出来,只有这样,人生才算是真正完美的,才算没有白来世上一趟。人世间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认识这一层。——“他们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与爱的感情;他们有更深厚的人际关系、更多融洽、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他们常能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的心情,精神饱满、纯洁无邪地体验人生的各种乐趣;他们的精神世界经常会经历一种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马斯洛人本哲学》)——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伟人或杰出的人,是我们大家常常需要抬头仰视的人。
然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有能力、有责任成为这种人,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虽然大多数人看不到这点。
当我们自己对人生的意义没有正确认识的时候,我们会出现叶小平夫妇提到的那些恶习。事实上,有这样十三种恶习的家长是不合格的家长。当一个驾驶员,要学习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拿到驾驶证,才能够小心翼翼地驾车上路。当一个家长,面对一个孩子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成长历程,比驾车艰难多了,而我们往往没有经过任何学习就直接上岗!
很多时候问题孩子的根源就是问题家庭,问题父母。孩子出问题了,大人们总是在怪孩子,总是在要求孩子改变。实际上,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应多想想自己在经营家庭上、在亲子沟通上、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等方面上,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们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偏差,往往都是基于我们自己不清晰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必须通过自己来改变孩子。就像一个农夫种田,如果某年某块田地的收成不好,他既不会去怪田地有问题,也不会去怪庄稼有问题,他会去学习了解庄稼的习性,会去反省自己,会去回忆去寻找自己在种植的整个过程中,到底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他会从中吸取教训,完善自己的种植方式,以保证来年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