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贝江乡一个依山傍水的瑶山村寨——贝江村,有一个人见人夸的“月嫂子”——她就是贝江村支部书记罗秋月同志。罗秋月同志从当生产队记工员、村妇代女主任、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到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里的事忙活了40多个春秋,她想办法、出主意,谋发展、促和谐,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用不懈的努力促进村里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无比信任和真心拥护。历年来,她曾荣获了国家、省、市、县的各种奖励达40多次。她的优秀事迹被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心在呼唤》、被永州市委组织部拍成党教片《乡村土法官》。
勇当致富领路人 尽心竭力谋发展
罗秋月所在的江华瑶族自治县贝江村位于326省道和贝未公路边,全村总面积13334亩,辖9个组1282人。该村先后获得全省调解先进村、法制示范村,全市综合治理模范村荣誉称号和县乡民族团结进步、党纪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政法维稳、计划生育等30余项奖励。这些无一不凝聚着村党支部书记罗秋月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
她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引进外资。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外资。罗秋月充分利用本村水能资源,依托本村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做好 “山水文章”。她积极引资3500万元,兴建了金竹、飞达、回龙、泽丰、泽雷五座电站,总装机量达8500千瓦时。成功引进了福建等地客商来村投资,兴建了茂森木业公司、金湘木业公司、碳锰合金厂等几家上规模的外资企业,总投资达1600余万元。
她善于挖掘本地潜力,发展多种经济。挖掘本地潜力,发展多种经济。该村在罗秋月为首的村支两委班子规划下,创办了松、板栗、柑桔、椿芽树、蔬菜等基地近千亩,基本达到了人平一亩的目标。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里电话入户率达80%,彩电入户率100%,摩托车入户率85%,手机入户率100%,正向小康生活迈进。全村全部用上了上网的高压电,2004年以前全村无移动手机信号,在罗秋月向上大力争取下,如今全村各组都有手机信号覆盖。
她力求实事办实,让农民群众得实惠。作为一名女村支部书记,罗秋月无疑是有远见卓识的。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还清村委会所有债务情况下,于1998年率先建成了全乡唯一的集办公于一体的村办酒楼。她招租好老板,并签订了3年的合同,条件是老板预付3年的租金。其余不够的钱,她则大着胆子到处化缘,没要群众集资一分钱就建起了集办公于一体的村办酒楼。当初花费9万多元兴建的村部如今价值数十万元,成为贝江村一笔数目可观的固定资产。同时为加快本村经济发展,让林农得到实惠,罗秋月鼓励村民并积极引进老板办起了22家木材加工厂,解决剩余劳动力200多人,每年为群众增收40多万元。她科学规划,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并投工投劳,建起了村级自来水厂,维修村组道6公里,对全村9个组全部进行了农网改造,有力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多年来,罗秋月向上争取的资金达到了近五十万元。
她努力发展工业,走强村富民之路。罗秋月深信“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牢固树立“个个是投资环境,人人是投资形象”的意识,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构筑发展平台。贝江110变电站创建初始,群众想不通的很多,阻力很大,罗秋月就带领村支两委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当时罗秋月已年近花甲,加上常年累月奔波,身体不好,但她坚持同县、乡、村的同志们一道走家串户,开座谈会、群众会、摆事实、讲道理。光征30多亩地就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做通了群众的工作,让这颗明珠落户贝江大岭山上。金竹电站、回龙电站、泽丰电站、泽雷电站、飞达电站建立初始,面临的困难同样很大,部分群众总认为办电站占了贝江的山,用了贝江的地,就应该分一份给贝江村。罗秋月同村、支两委的同志认真学习县委关于加快我县水电发展步伐的意见,吃透县里的精神,通过细致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入户促膝谈心,终于打消了群众的顾虑,使群众由从原来反对外地人来投资到群众积极参与开发。多年来,她经手协调水电开发的纠纷不下百余人次,到电站企业参加的不下70余次。诚实的努力,换来的是理解与支持,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丰收的果实,如今的贝江,正以优良的环境欢迎八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乐做群众贴心人 春风细雨促和谐
罗秋月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拥戴,一方面是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另一方面是她知村民的冷暖、视村民为亲人,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她热情细致,关爱妇女如姐妹。罗秋月视妇女姐妹的事为自己的事。协调家务纠纷、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借钱送物,她为此投入的精力、物力数不胜数。一次,村里一双目失明的妇女刘金莲因高烧不退昏厥过去,其丈夫外出打工未归,孩子急得哇哇大哭。罗秋月听说后,二话不说跑到刘家。稍有医学常识的她用手掐其人中刺激其清醒,后又派人打电话叫医生来急救,然后和医生一起将刘金莲送到医院,从而挽救了刘金莲的生命。
她耐心周到,视孤寡老人为亲人。几十年来,受到罗秋月照顾过的老人有18个。住在贝江二组的莫仁秀老人,是年近7旬的五保户,一个人孤独生活。罗秋月视其如亲人,几十年如一日,送柴送米,帮其洗澡洗衣服。每当罗秋月来到莫仁秀家中时,老人就高兴得象个孩子。过节过年时,罗秋月将其接到自已家中与家人共度节日。平时不定期到旁嘘寒问暖,老人生病了守在身边端茶送水、倒屎倒尿。别人都笑她捡个娘养,罗秋月认真地说,谁都会老的,我从小就没有娘,就当她是俺娘好了。老人去世时,罗秋月和村里的干部一块为其送终,让老人没有遗憾地离开人世。
她大胆心细、协调纠纷不言累。自罗秋月担任调解员以来,调解过大小纠纷3000多起,花去的精力无法统计。有一次,该村一位赵姓女青年经人介绍与外地一个后生谈恋爱,后女方觉得不合适提出分手,可后生坚决不同意。一天,后生抱着炸药包到女方家威胁说,如果女方不同意,两人就同归于尽。当时罗秋月正在家吃饭,听到消息,丢下碗就往女方家跑。一进门就看见后生一手抱炸药包,一手拿打火机,情况十分危急。罗秋月顾不得多想,急忙跑过去,对后生说:“我是村干部,有话对我说,我来断公道……”趁其分神的一霎那,将炸药包夺了过来。后来,又给后生做了几小时的思想工作。后生被罗秋月不顾生命危险解救他人的精神感动了,最后说:“罗支书,我听你的!”村里人都夸罗秋月“救人不怕死,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老百姓因此更加敬重她。
罗秋月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共产党的村支书、人民的勤务员、老百姓的“月嫂子”,大到党的事业、村里经济社会发展,小到每个村民和家庭的油盐柴米、就医上学都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内容。如今的她,虽已年近七旬,但看上去仍满面春风、精神焕发,每天仍不知疲倦地为村务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