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一缕阳光,博大而精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你的心灵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纯洁无私,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她也会让你依然清澈澄净。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的一个普通的瑶寨中,就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农村母亲,面对命运的捉弄,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母亲的责任、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片天,撑起了一个苦命的家庭。她培养一个儿子读中专参加了工作,悉心照料另外两个残疾的儿子和瞎子母亲,演绎出人世间一段最为真挚的感情,闻者无不为之动容,令人为之动情。她就是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凤尾村身高不足1米5的普通农家妇女任德英。
多 舛 命 运
1952年4月,任德英的出生给中年才得子的父母亲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和幸福,淳朴善良的父母亲视其为掌上明珠,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童年的任德英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她是幸福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到父母亲养育自己的辛劳,家境的贫寒,从小她就很懂事跟着父母亲忙内忙外,少时的艰苦岁月练就了任德英坚强、善良、勤劳、朴实的性格。
1971年,任德英已是一位纯洁美丽的大姑娘了,当时,这只“金孔雀”让众多的瑶家阿哥朝思暮想,上门提亲的也是一拨接着一拨。她为了往后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亲,提出了一个要求:招郎上门。邻村的一个小伙子闯进了任德英的生活,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任德英与丈夫恩恩爱爱,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全家其乐融融,一年后,大儿子呱呱坠地,更为家庭增添了快乐,她家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声,但快乐的日子并不长久,一年半后,因父亲的去世欠下一笔债,再加上村里对上门女婿的欺负,丈夫丢下苦命的妻子和不到两岁的儿子回到了自已的村子。任德英遭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但坚强的她却没有被生活的厄运击倒,一个人带着儿子继续过着艰苦的生活。
1975年,经人介绍,任德英与一个离过婚的男人重新组建起了家庭。 一年后,二儿子任丰冬出生了,这时,任德英仿佛又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但上天总是爱捉弄贫苦人,1977年,第二任丈夫提出要任德英带着孩子离开母亲回他老家生活,但她死活不肯答应这个要求。因为她知道,如果她离开,孤苦伶仃的瞎子母亲和5岁的大儿子将会没人照顾。最后,负心丈夫抛下还在嗷嗷待哺、只有一岁的二儿子离开了任德英。生活中的厄运再次袭来,坚强的她再次挺立起来,任德英在心底默默发誓:哪怕天塌下来,也一定要将孩子们拉扯大,也要照顾好母亲,一定要熬出个人样来!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繁重的农活和琐碎的家事让任德英苦不堪言,最后她想到了这个家还是需要有一个男人来支撑。于是,1979年,任德英又把一个离过婚的男人领进了家门,当年12月,三儿子李拥处出生,在三儿子刚满周岁的时候,第三任丈夫又因不堪忍受沉重的生活负担,离开了她、离开了这个家。那一刻,任德英麻木了,她抱着三个儿子哭成一团。擦干眼泪,在往后的日子里,她守着慢慢长大的三个儿子,心里默默的祈祷,希望苦命日子能从此结束,希望苍天能保佑儿子们健康成长。但事与愿违,谁也没有想到还有更大的灾难在等着这位苦命母亲。
祸 从 天 降
经历了多舛的命运之后,任德英已没有其他任何想法,唯一的心愿就是要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并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日子就这样每天在她的早出晚归中悄然滑逝,大儿子已经步入学校,二儿子也可以帮助做一些家务活了,令人心碎的过去也随着时间的增长开始慢慢淡忘了,生活开始展露出她美好的一面。
但悲惨命运的魔爪并没有离开任德英。1983年,3岁的儿子李拥处突然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的病症,任德英急坏了,带着儿子上桂林下长沙到处寻医救治,在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儿子的病情不但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看着昔日活蹦乱跳、可爱懂事的儿子转眼间被折磨成这样,任德英心里非常难受,每天都是以泪洗面,不知该如何是好。但她想到儿子既然失去了父爱,再不能让他失去母爱了,既然生了他养了他,就一定要治好他的病。于是,任德英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揣着东凑西借找来的钱带着儿子第三次来到长沙湘雅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当检查出来得知儿子患的是脑脓肿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时候,任德英抱着儿子哭了。但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较差,手术后,三儿子大脑里支配身体左半部分的神经损坏了,这就意味着李拥处的左手、左腿不能动弹了,好端端的儿子就这样成了一个残疾人。
听到这个消息,任德英当场晕死过去,等醒过来之后,她感觉到自己天都快要塌了,她想到了以死来解脱。但任德英一想起家里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在等着自己照顾,大哭了一场之后,咬紧牙关,带着三儿子又回到了破陋的家。任德英也不知自己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是觉得每走一步路,她的心都要“格登”痛一下,那是一种揪心的痛,一种无药可治的痛,一种痛不欲生的痛啊!随后不久,年迈的母亲又因病瘫痪在床不起。从此,她更累了,不但要供应大儿子和二儿子上学,还要倾注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年迈的盲母和残疾儿子,而且还背上了三万元的外债。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任德英一个人的肩上,她累得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人也瘦得皮包骨了。但厄运并没有放开这个可怜的女人。当二儿子任丰东长到16岁时,身高只有1米2,而且也没有继续增高的迹象。此时,一个恐怖的名词出现在任德英的脑海中:侏儒症。为了查明真正的原因,她带着二儿子到医院作了检查。最终,残酷检查结果应证了所有人的猜想,二儿子又成了一个残疾人。她抱着儿子当场哭跪倒在地,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把整个医院染上了一层凄惨惨悲凉的色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情,陪着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
“儿啊,妈这辈子欠你们的太多,
等下辈子做牛做马再给你们补上”
不仅要供应大儿子上中专,还要照顾两个残疾人和年迈的盲母,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更何况所承担这一切的只是一个柔弱女子。不要说精神上要承受多大的打击,就单说支撑起这个家所要付出的努力就令常人无法想象。但任德英是伟大的!是可敬的!她做到了。为了还债,为了供应大儿子上学,为了让两个残疾儿子过得更好一些,任德英不仅耕种了全家所有的农田,还包种了村里其他人的田地。要强的她犁田耙地从没请人帮过忙。一到了农忙季节,任德英几乎每天都是凌晨5点钟就下田忙碌,到了晚上10点多才收工。人家十天半月能忙完的“双抢”,她得花上三、四十天。为了抢时间,半夜在田里割稻对她来说是常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个残疾儿子也不再上学了,懂事的他们在家做好所有的家务活,安顿好外婆之后,便来到田地里帮助妈妈干农活。由于农忙时没有劳力,笨重的打谷机任德英一个人背不动,二儿子任丰东便主动帮助妈妈一起抬,每次抬到田里,母子俩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筋疲力尽。每当这时,任德英都会忍不住偷偷转过身抹去眼角的泪水,因为她不想让儿子看见自己流泪而跟着难受。
为了赚钱,农闲时节,任德英也没有闲着,养殖鸡鸭、种小菜,为了多赚几个钱,步行数十里挑着农产品到河路口镇或涛圩镇赶集,炎炎夏日里,蚊虫飞舞,当别人摇着蒲扇坐在院子里纳凉时,她却忙着喂猪、关鸡关鸭,几乎每天都是9点以后才吃晚饭。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繁重的农活家务在透支着她的生命,有几次,她都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眼花……。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瑶山里的山笋在市场上很畅销,任德英每天便早早的起床,带上二儿子走上三十里山路爬上大山深处采山笋。由于山高路滑,满山荆棘,几乎每次采山笋,母子俩都会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脸上、手上也都被荆棘扎得伤痕累累,但她全然不顾,心里只想着能早点赶到集镇上卖个好价钱。
任德英所做的一切都已超过了她本能的极限,可她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心里装的只儿子们和母亲。每次家里好不容易吃点猪肉的时候,她会很细致的分成三份给母亲和两个残疾的儿子吃,而自己总是喝点剩汤。失明的母亲听到邻居说任德英活得那样苦,总是哭着说自己连累了女儿,希望能早点结束生命。每当这时,她都会耐心劝慰母亲。每天忙完农活后,她都会细心的为母亲洗脸、洗脚、擦拭身子,每到有阳光的日子,她家的院子里总会晒着一床棉被,那是她为母亲准备的,母亲瘫痪多年,床上总是干干净净的,房间总是清清爽爽的。家里有好吃的,最先吃的是母亲,不让母亲跟着受太多的苦,是任德英对孝顺两字最朴实的理解。
现在,这个苦命的家庭已有了好转。大儿子学有所成,已经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了,患侏儒症的二儿子也与一姑娘结了婚,并与2004年生了一女儿,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而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之后,任德英也变得更加坚强执着了,但在她心里总还有一块心病,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欠儿子们的太多了,带给儿子们的是不幸。
现在,任德英在吃晚饭的时候,总喜欢坐在家门前的石礅上端着碗眺望远方,不知她是在回忆自己走过的那些风风雨雨,还是在勾画这个家的未来。每当别人说起她的往事时,她总会微微一笑,说:“我欠儿子们的太多了!这辈子还不上了,只有等下辈子补上。”每当问及现在她心里还有什么惦念的事情时,她总会念叨:“我的三儿子到现在还没成家呢!”
这就是任德英,一个平凡的农村母亲,一个命运坎坷的女人,一个有着崇高情操的伟大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