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芳:中国报业网“女掌门”来自“中华女杰之乡”(含图)
作者:胡如庄、毛彩琳      发布时间:2009-09-22 09:36:47

9月4日,由湖南省娄底市人民政府主办、娄底市委统战部、娄底市委宣传部、娄底市妇联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09中国娄底品牌女性高峰论坛暨娄底十大品牌女性”颁奖大会在娄底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传媒大会秘书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报业网总裁黄菊芳荣位“2009中国娄底十大品牌女性”之首。

 


 

黄菊芳的家在曾国藩故里、蔡畅故居所在地的井字镇杨球村。杨球村位于双峰县第一高峰仙女殿下,被大山环抱,是个省级贫困村。她在白碧中学读初中时,每天都要在蔡畅故居光甲堂前经过。葛健豪、秋瑾、唐群英、蔡畅等女杰精神从小就在这个黄毛丫头的心里打上了烙印。她决心要走出这座大山,做个新时代的新女性。 

上世纪90年代初,黄菊芳在双峰三中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她刻苦钻研,勤学苦读,先后获得中文专科和新闻本科学历。2005年10月,又获得芬兰赫尔辛基经济学院高级工商管理(EMBA)硕士学位,参加过各种专业培训近百次。

 


 

黄菊芳于1994年走上工作岗位,先后供职于长沙市委政策研究室、《长沙经济导报》、《长沙论坛》、《中华工商时报》、《今日女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大学时代》等,历任记者、编辑、新闻部副主任、编辑部副主任、经济部主任、活动策划部主任、策划总监、广告总监、副社长等职,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广告经营、报业管理等工作,采写发表新闻文章共计1500多篇,成功策划并实施传媒经营活动大小近100个,独立策划完成传媒经营项目10多个,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黄菊芳掌握了全国近500家报媒资源、100余家电视资源、100多家网络新媒体资源,特别是200余家主流强势媒体资源;主持的中国报业网及服务传媒界的“中国传媒大会”、“传媒大讲堂”、“金长城传媒奖”等平台也得到了业界、学界一致肯定。2004年,她参与创办中国报业网,先后任运营总监、总经理,2006年9月兼任上海鼎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团队的支持下,先后成功策划实施了“2006中国传媒创新年会”(2008年11月升级为“中国传媒大会”)、“2006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2007中国报网互动共赢高峰论坛”三大品牌活动,并率先提出了“创新激活传媒”、“品牌成就传媒”、“报网互动共赢”、“创新传媒,科学发展”等理念和口号,并组织“百人专家团”专家、学者展开重点讨论研究,有的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创新、品牌、报网互动、媒介融合、科学发展等,这一系列课题研究将继续引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现任中国报业网总裁、报天下科技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传媒大会秘书长。 

2008年全面运营奥组委授权、新华社主管的《奥运2008特刊》火炬接力城市系列专刊,出版了南京、深圳、沈阳、西安、长春、北京、鄂尔多斯专刊及《北京印象》、《报纸奥运号外》专辑等;2009年1月出版《大事件下的中国传媒》一书;2009年6月在全国妇联等单位主办的品牌中国女性论坛上获得“2009中国传媒品牌女性”称号。

 


 

中国报业网的掌门人

今年1月8日,中国传媒大会?2008年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这是金融危机下中国传媒界的一件盛事。也是由中国新闻教育界的八大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八大新闻学院首次共同举办的传媒盛会。 

舞台中央,一匹红绸吸引了所有在场者的目光。当中国新闻史学会赵玉明会长揭开红绸时,金光灿灿的奖杯赫然展露在人们面前。在旭日般红色底纹的衬托下,金色的长城绵延开来。这就是中国传媒界继“范长江新闻奖”、“邹韬奋新闻奖”之后,由民间和学术界联合打造的传媒奖项“金长城传媒奖”奖杯!揭幕的刹那,全场掌声雷动。

 


 

 这掌声,对于这场盛会的策划者——中国报业网来说,不但是认可,是赞扬,更是一种鼓励,一种奖赏,一种对中国传媒的未来所持的信心。那一刻,黄菊芳作为中国报业网的掌舵人,心潮澎湃。 

2003年筹备,2004年创办,2005年由长沙到上海,2007年由上海辗转进京,2008年影响中国传媒,2009年初创立金长城传媒奖。黄菊芳,这位雷厉风行、敢做敢当的“中华女杰之乡”走出来的新时期女性,带领中国报业网一路前行,一路拼搏,不断地登临新的成功! 

谈起创业的经历,黄菊芳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2005年8月,她从长沙出发,首先到宁波,接着去了杭州,然后辗转上海、南京、北京,一路上整整花了近一个月时间考察互联网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当年10月,中国报业网登陆上海不久,就发起了“2005年度十大创新媒体与十大创新传媒人物网络评选”活动。就在这个时侯,黄菊芳离开生活了15年的长沙和工作了11年的湖南媒体单位,来到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开始寻找和实施由传统媒体到网络新媒体的新转型。对于中国报业网发起的评选活动,很多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纷纷参与。在此基础上,中国报业网借助当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重要讲话的势头,提出“创新激活传媒”的口号,将“网络创新评选”活动升级为“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由“网络创新评选”活动到“中国传媒创新年会”,这是中国报业网活动的首次升级。无疑,中国报业网的影响也得到了提升。黄菊芳回忆说,搞活动,就是想通过活动使传媒的冬天在创新的旗帜下发出熠熠光芒,使传媒的理念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并在实践中发挥效益,为传媒界提供一个成功的个案。 

这一创新,虽然激活了传媒,但并未激活中国报业网。由于受地域的限制,中国报业网的发展瓶颈并未得到突破,局面也并未打开。因此,黄菊芳毅然做出决策:“将中国报业网搬到北京去”。湖南人说干就干的湘军精神,在这个新时期女性身上得到实践,2007年1月,由中国报业网和传媒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就在北京拉开了帷幕。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加入了这次年会。就在这次年会上,中国报业网提出了“创新引领传媒”的口号,进一步促进了传媒向品牌高度的发展。这次活动的举办,中国报业网的影响实实在在得到了提升。 

回忆起刚到北京的日子,黄菊芳感慨地说:“真的要感谢总署领导对年会的重视,感谢传媒同仁的鼎力支持。中国报业网从上海搬到北京,初来乍到,若是没有大家的支持,报业网的发展是不敢想象的。”   

也许是黄菊芳及同伴们的努力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中国报业网进京后前后好事连连: 2006年10月,中国报业网和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成功主办了“2006首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并率先提出了“品牌成就传媒”这一理念;2007年2月,中国报业网又与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成功主办了“2007首届中国报网互动共赢高峰论坛”,并再次提出“报网互动共赢”的理念。黄菊芳说,“创新激活传媒”、“品牌成就传媒”、“报网互动共赢”三大理念,促使了中国报业网的成熟和发展。而这些理念,也支撑着中国报业网人“为中国报业做点事,为中国传媒服点务”的信念。

 


 

百年奥运的战略合作伙伴

2008年,既是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奥运年”,也是中国的多灾多难的年份。 

奥运,对于传媒产业,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寻找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品牌提升的机遇。但面对严格的奥运知识产权使用规则,众多没有获得授权的媒体如何获得商机?面对全球性奥运宣传在中国本土的天量投放,分散的资源如何对接整合的要求?这是大多中国媒体面对的共同难题,中国报业网也在为此思考并积极和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们寻求合作。 

在2008年1月11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作为被国际奥委会授权的东道主通讯社,新华通讯社《奥运2008特刊》编委、奥运特刊委员会联席主任李宏文先生将“奥运2008战略合作伙伴”的金色牌匾授给中国报业网总裁黄菊芳女士。它标志,从这一刻起,中国报业网也具备了近距离与北京奥运合作的资格。 

黄菊芳说,中国报业网获得这一资格并非偶然:“中国报业网此时已具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能有效地整合媒体资源,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力和执行力,这是新华通讯社《奥运2008特刊》选定中国报业网的主要原因。北京2008奥运会,给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非常荣幸能把握和其他媒体分享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让更多的传媒伙伴共享强势的奥运资源,为传播奥运、弘扬中华文化出力,共同构建一个开放的奥运宣传体系,共同打造一个全国人民参与奥运、宣传奥运、支持奥运的宏大平台。这也是我们的初衷。” 

作为奥运主办国为支持奥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特批独立刊号,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而成为《奥运2008特刊》的全国独家总执行机构,中国报业网无疑是幸运的。这也意味着中国报业网在奥运报道内容、发行渠道、品牌、广告、活动等各个领域可以展开相应的经营活动。这给了中国报业网一个机会,同样也给了全国各媒体一个机会。 

从2008年3月开始,由中国报业网主导的《奥运2008火炬接力特刊》媒体合作行动在全国展开。南京、沈阳、长春、深圳、鄂尔多斯……随着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各城市媒体纷纷行动,加入到《奥运2008火炬接力特刊》这一阵营中来,而中国报业网也一时间响遍全国。 

黄菊芳说:“《奥运2008火炬接力特刊》不只是一项工作,而是一份事业,一份铭记历史,也让历史铭记的事业。每一个记录者和被记录者都将在历史上留下永恒的印记。” 

正当北京奥运火炬在全国传递,《奥运2008火炬接力特刊》在全国广泛开展合作之时,一场百年不遇的5?12汶川大地震突降。一时间,中国痛了,世界震惊了……国旗为之半降,火炬为之停传…… 

从地震发生的一刻起,中国几乎所有传媒都迅速而自觉地进入抗震救灾状态。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传媒门户网站——中国报业网首先积极行动,联合杭州玉兔公子服饰、法国乡村酒吧男装、日本的香罗奈品牌等各类不同厂家在上海进行义卖,筹得善款7万多元送往了四川灾区。 

5月20日,中国报业网发扬“团结友爱、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中华美德,发动内部员工为灾区进行捐赠,用实际行动捐出一百、二百、三百、两千元的心意帮助汶川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为了将爱心扩大化,更有效的帮助灾区人民,中国报业网协同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创建“传媒公益基金”,并设立“中国报业网抗震救灾捐赠专户”,共同倡议社会各界,特别是宣传、文化、传媒领域从业人员伸出援助之手,献出爱心,贡献力量,全力帮助灾区同胞渡过难关。 

2008年6月1日,一场另类的义卖—“抗震救灾中国传媒界赈灾义卖”在中国报业网举行的“2008奥运中国媒企联动整合营销高峰论坛”上开始了。活动得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及与会传媒界和企业界代表的支持,在“传递圣火,奉献爱心”的火炬接力主题引导下,对诸多由与会嘉宾特别捐献的义卖品以拍卖的形式当场进行“义卖”。与会代表纷纷“举牌”,中拍者慷慨解囊,中国报业网不但拍出了一批物品,也拍下了一批物品。所有的拍卖所得,均捐给了地震灾区。 

自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中国报业网先后募集资金42万余元,以全力帮助灾区同胞渡过难关,表达中国传媒人对灾区同胞的拳拳爱心。

 


 

曾国藩学堂的创办人

黄菊芳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人,虽然长期工作在新闻媒体,但她在看待问题和事物上,还习惯于从教育的角度出发。 

她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家长重视。家庭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能集中而有力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她常主动与教育界专业人士分析:人的教育,尤其是在心理、性格、品德、上进心等内在素质形成上,75%来自家庭教育。所以,科学的、民主的、现代的家庭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真正扮演好启蒙老师的角色。出于这一点,黄菊芳认为,家乡的老祖宗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合格的老师。他所提倡的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等观点成为当代人们追随的典范,曾国藩热经久不息,曾国藩家教热也已升起。 

为了弘扬传统家教美德,黄菊芳掌舵的中国报业网联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曾国藩研究会成立了“曾国藩学堂”和“曾国藩家教研究中心”, 开办了“曾国藩家教课堂”,创办了“曾国藩家教网”,邀请当代教育学家、家庭教育专家共同探讨、研究曾国藩家教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深层意义,曾国藩家教思想的现实意义,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发展方向,曾国藩家教思想与现代家庭教育的结合等课题。 

正如她当年欲将中国报业网办成“国字头”的报业网,只有在首都,才会是实至名归。一想到要创办曾国藩学堂,必须再回到她从小就立志要走出的大山里去,只有回到曾国藩的故里,曾国藩学堂才会真正办出水平来。出于这一想法,黄菊芳当即拨通了荷叶镇党委书记李增名的电话,她的构思立即被教过书、当过教育行政官员的李书记的赞同。尔后,黄菊芳从北京邀请教育名师、名家以及对曾国藩治家育孩有研究的人或通过“曾国藩家教网”网络平台、或直接到荷叶来主讲,打破时空障碍,为教师、家长、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提升曾国藩故里人们的自身素质。  

4月20日下午,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暨曾国藩家教课堂试开课首场报告会在曾国藩故里古镇荷叶隆重举行,特邀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谭虎与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师范、师专的全程教育教学实践专家黄沧海作首场精彩讲座。黄菊芳代表主办单位的中国教育学会家庭专业委员会、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中国报业网致辞。她说:“我是曾国藩故里人,对家乡特别有感情,非常希望家乡人才辈出,不仅是过去的名人、女杰,还要有更多更好的现代人才。今天有了这么多专家的支持,有了家乡政府的支持,相信我们的努力会有回报的,我们的付出会有成效的。今天的良好开端就是明天的成功!”。

 


 

9月6日,曾国藩学堂在荷叶机关大礼堂正式宣告成立,曾国藩家教思想被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纳入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研究课题。黄菊芳在成立典礼上介绍了曾国藩学堂的创建主旨、理念和经过,她指出:曾国藩学堂以儒家经典教育为载体,以现代学校教育为主线,致力于用曾国藩家族经典的家教思想和文化理念影响曾国藩故里的每一个青少年,以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其宗旨是汲取文正公的思想精华、弘扬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在庆典上,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副理事长王大龙先生代表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向荷叶中心学校朱天步校长授予了宝农中心“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证书;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胡卫平先生和荷叶镇镇长邹和聚先生代表曾国藩研究会和荷叶镇向黄菊芳颁发了“北京曾国藩学堂”的证书。 

曾国藩家教课堂,看似规模小、角度小,但确是一个研究曾国藩、宣传曾国藩、带动曾国藩故里旅游开发的最佳切入点。活动对推动中国家庭教育、传播家教知识和研究曾国藩特色家庭教育;对宣传曾国藩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和促进曾国藩故居旅游热,推动双峰县以红色旅游、名人故居旅游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采访结束时,我想,黄菊芳不愧为“品牌女性“称号,她作为一个现代传媒女性,是传媒网络行业的领跑者,在这个充满品牌的时代,她用敏捷的思维、感性的内涵、理性的表达,展现出了她作为品牌女性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她不仅身体力行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为家乡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为传媒行业做出默默奉献。她以“女杰之乡”的传统精神和现代女性特有的智慧展现了传媒女性无限的魅力,她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当代女性创造出一个榜样的价值和辐射力。在她的情感氛围中,家乡历史上的大品牌人物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又将成为一个知名品牌,融入到曾国藩故里旅游开发中去。我相信,通过曾国藩学堂针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曾国藩故里的下一代像千千万万个曾国藩和女杰们一样,以礼做人、以礼敬人、以礼育人、以礼服人,具有地方特色的曾国藩也将会走向世界。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