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总人口40.84万,其中女性20.31万,占总人口的49.73%有儿童7.8万。辖12个街道、1个乡,63个社区、14个村场,已100%建立了妇联组织。另成立区直战线妇委会10个、各类企业妇代会组织52个、团体协会组织3个,共有区、街(乡)、社区妇联执委、委员和村妇代会委员639名。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妇联的具体指导下,我区妇联紧紧围绕全区“三先”的战略目标和“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的总体要求,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构筑兼顾城乡妇女发展的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促进城乡妇女参与经济建设为前提,努力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开创了我区统筹推进城乡妇女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推动“两个规划”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做好妇女儿童工作。一方面,优化重点难点指标。针对两纲监测评估婴儿死亡率上升趋势,联合开展“早期教育润芙蓉” 、节能减排进家庭、出生缺陷干预宣传等系列活动;针对社区婚姻家庭类矛盾多的现状,联合司法﹑公、检、法设立芙蓉区妇联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选择全区50个村,社区进行试点,专业化受理调解各类婚姻家庭类矛盾;逐步同国际接轨摸索政府决策社会性别主流化检视清单,对惠及民生的一些建设适当考虑妇女儿童需求;加强办公室制度建设,争取安排一名政府雇员,承担办公室具体工作。另一方面,统筹宣传优化发展环境。抓媒体宣传。中国妇女报、长沙新闻频道等主流媒体聚焦芙蓉对我区妇女工作报道20余次。中国妇女网、中国妇儿工委网、新华网等国家级网站首次对我区妇儿工作进行报道,区免费职业教育等工作被中国妇儿工委网报道。抓社会宣传。各级普法机构也已将《妇女法》纳入全区法制宣传“四百”计划,印发维权常识册子、幸福家庭工作室宣传册3万份,组织知识竞答,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及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妇女维权、妇幼保健、环境保护等知识。多次进行现场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抓节点宣传。结合区妇儿工委成立10周年、区第二次妇代会开展马克思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活动。协调各成员单位精利用节日庆典心策划组织各种活动:5.15国际家庭日开展“牵手文明、拥抱奥运”、“相约孝行,构建和谐”、“魅力家庭秀”等系列活动;6.1前夕启动“关注早期教育,关爱流动儿童”爱心助幼教活动(区妇联幸福家庭工作室成员单位万婴早教集团在我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招募了20名幼儿予以优惠入园)、小小鸟墙画展;组织了创平安之家建和谐芙蓉庆3.8国际大型广场活动。使广大妇女儿童在健康娱悦的活动中受教育得实惠。抓品牌宣传。利用省妇联主席来长调研、全国妇联副主席、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陈秀榕来区调研、马其顿共和国妇女代表团萨夫卡·托多罗斯卡来区访问、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专家来区考察等机会成功推介我区妇女儿童工作,开展了“远离家庭暴力,共建幸福家园”市民论坛等现场活动,积极推介了我区“零家庭暴力”、幸福家庭工作室等经验做法。
二、统筹城乡妇女协调发展
(一)搭建教育平台,促进城乡家庭文明建设。
一是突出家庭创业重点,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我们通过宣传、引导、培训,组织妇女积极投身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对接农村城市化。在全区开展“芙蓉巾帼创业十杰”、“杰出创业夫妻”、“芙蓉区自主创业之家”、“巾帼建功标兵”评选表彰活动,近三年共表彰推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优创新先进典型100多人次,涌现了钟飞、李志、梁伟、周瑾等全国、省、市创业典型。“芙蓉女性创业讲坛”邀请知名专家教授郑佳明、王林等为女性授课,提高女性素质。还组织巾帼“创新业、树新风”报告团、“新芙蓉新女性”巡回演讲10多场,鼓励广大家庭创业发展、发家致富。二是突出家庭教育重点,提高城乡家庭成员素质。我们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依托各级家庭教育网络,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家教典范,提高家庭成员素质。《知心姐姐》全国巡回报告团在我区三十余所家长学校巡回传授科学育人方法,近万名家长参加了活动。全区家庭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区以上“双合格”家庭500多户。我区连续两届表彰了十佳“优秀家长”。原来家住澧县现住文运街123号的以修鞋配钥匙为生的谢朝志,虽夫妻两人均身患残疾,但他们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言传身教,将儿子培养成为了品学兼优、聪明能干、朝气蓬勃的优秀少年,被评为市十佳优秀家长。长沙晚报还以《鞋匠儿子也能当总统》为题做了专版报道。育才学校学生家长罗文辉获中国首届百名优秀母亲称号,大同小学获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加强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选树了东屯渡德政园社区为市级示范流动儿童教育中心,曙光路小学为市级示范“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申报了定王台社区、东郡社区分别为省、市级示范流动儿童教育中心,火星小学、东郡小学分别为省、市级示范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双新小学荣获全国千所示范学校称号。三是突出家庭美德建设重点,弘扬城乡文明新风。以弘扬家庭美德、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举办一家老小过廉关暨家庭美德知识竞答、我爱我家暨我的婚姻与祖国同岁活动、和谐家庭书法赛、家庭才艺大赛、亲子诵经典、新时期的孝道你说话吧、家庭PPT制作大赛和家庭运动会,唱响家庭“平安之歌”和“和谐之歌”。14家部门联合开展绿色、勤俭、学习、孝顺、创业之家等十佳百户特色家庭的评比表彰,评选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婆,倡导一种和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组织城乡妇女开展“一约二引三评五倡议”活动:“一约”即签订家庭美德公约;“二引”即引导组建好文艺宣传队和巾帼志愿者队伍,发动妇女清洁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庭院;“三评”即评选“优秀妇女”、“五好文明家庭”、“卫生家庭”;“五倡议”即倡议广大妇女“一份孝心奉父母、一份温情为丈夫、一份母爱润儿女、一份爱心助邻里、一份责任献社区”,新风、新貌、新气象层出不穷。
(二)搭建就业平台,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
大力推动培训上岗。积极依托全区80所示范妇女学校,有效整合金云电脑培训学校的计算机培训、机械工业学校的电焊培训、司法警官学校的保安培训、湖南农大南方驾校的汽车驾驶培训、湖南生物机电学院都市花乡班,成功连接了政府、高校、企业、社区、家庭五级平台,实现培训、提质、就业联动,加大妇女就业创业定单式培训和帮助实现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就业270名。这一成功经验被今日女报以定单班,让高校成为企业人才基地—长沙市芙蓉区创新创业就业生态链为题整版报道。组织了 “争创巾帼文明岗优质服务迎奥运”、“芙蓉巾帼展英姿 两帮两促谋发展”巾帼技能比武展示等活动。
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妇联牵头,邀请韩国知名社会活动家李花城女士来区作《东方女性魅力的自我经营》演讲,举办了芙蓉区成功创业女性论坛(在五一绿化广场7位典型就家庭与事业、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充分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成就与梦想——我的创业故事会(18名女性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组织了专题创业就业调查,成立了芙蓉区创业女性巡回报告团和女企业家帮帮团。火炬村陈新华、合平村李爱云、月桂社区刘建辉、人民新村李晓丽等农村妇女创业事迹在全区推广。
大力开展就业服务。联合组织女性专题招聘会。去年与府后街组织80多家招聘单位为女性朋友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场有400多人与招聘单位达成了聘用意向。今年联合丽人医院开展“暖春行动”,联系50家企业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女性专场招聘会,提供近五百个就业岗位,为那些在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的女性农民工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成立女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外来高等女性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渠道,并为8位女大学生颁发创业基金。城郊结合部扬帆社区的失地女场民招聘会、老城区文艺路承办的单亲母亲下岗失业妇女招聘会,深受广大女性朋友的欢迎。文艺路街道地处老城区,有众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大多就业技能不强,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难以再就业。为了解决姐妹们的困难,家政服务社给予再就业人员每个服务钟点3元的职介补贴,并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劢失业人员改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积极从事家政、钟点服务。培植巾帼创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健全完善“巾帼社区服务站”,各街道、乡、湘湖管理局和所属社区、村积极主动与社会劳动保障站配合,开展妇女创业和就业工作。火星街道妇联针对弱势家庭提供就业技能和就业渠道建立两个双向联动机制,实施致富工程,成立致富基金,完善了长效帮扶体系。做强区妇联家政服务中心,每年区妇联家政通过家政培训实现了1600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成为全区有就业愿望女性零门槛就业的孵化器,引导妇女走出家庭实现就业和创业。
芙蓉巾帼创业示范行动让城乡姐妹找到了舞台,更好的参与经济、服务社会,促进统筹城乡妇女的协调发展。
(三)搭建关爱平台,确保城乡妇女的身心健康。
关爱女性健康,联合丽人医院实施芙蓉区女性健康年活动,免费为全区万余名女性传播养生保健之道,免费为5000多名妇女进行妇康体检,并为800余名患病妇女免费实施了手术,为1万多名妇女办理安康保险和幸福家庭险,去年有6名妇女获赔达12万多元。申报栀子花慈善就医1000元的达60名500元的达100名。关注妇女身体健康,启动了妇女健康普查工作。结合家庭健康调查登记,较好地掌握了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从2007年7月起由政府买单对所有的新婚夫妇开展免费婚检工作,为3700对新婚夫妇进行了免费检查。从2008年起,开展了对全区农村妇女病免费普查普治工作,共进行妇科病普查1582人次,减免检查及治疗费共计约2万元。加大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娱乐场所安全套100%推广项目试点,共免费发放安全套12000余只,张贴艾滋病宣传画40余张。争取并实施了全国妇联共建女民工防艾知识“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室试点项目,加强了对社区居民、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印制宣传折页扇、环保宣传袋5万余份, “预防艾滋病 健康全家人”画册10万余份,并在全区各社区出宣传刊40余期。根据不同需求开展关爱服务,面向流动妇女人群实施“八项承诺”,面向中央商务区精英女性组织踏青远足、联谊联姻,面向从异国他乡来区的外国女性开展“莹义工俱乐部沙龙”。率先成立芙蓉中央商务区“白领俱乐部”,在每栋楼宇建立白领QQ群、白领博客、白领沙龙等,促进都市文化的交流搭建平台,每个月坚持开展白领户外运动、公益行动、商务舞会、联谊派对等活动,引领充实、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
(四)搭建维权平台,切实维护城乡妇女合法权益。
以六零联创推动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月桂社区荣获全国平安家庭创建示范社区,东屯渡派出所荣获全省妇女儿童维权特殊贡献奖。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以义工为主体组建了区妇联幸福家庭工作室,采用公益性项目企业化运作的办法为我区广大女性及家庭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维权服务,开设了区妇联幸福家庭频道, 活动内容涉及女性健康、心理干预、法律援助、就业指导、早期教育等16个主题活动,更好地推进和谐、平安、节约、学习型家庭建设。这一成功作法被今日女报以这家“工作室”专门经营爱——长沙市芙蓉区妇联倾力打造“幸福家庭”为题作经验报道。公开招募了15名男性参与反家暴志愿者,组织了白丝带行动。着眼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维护,以项目为载体,在东岸乡、马王堆街道对500名农村妇女、120余名基层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座谈研讨,撰写分析报告,组织了妇女骨干土地权益专题培训班,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合法维护妇女土地权益的自觉性。着眼于离婚妇女权益保障,区法律援助中心免费支招专业受理家庭婚姻上访件。为提高干部调解劝说能力,在区法院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基层干部现场观摩离婚案件的庭审。在朝阳二村拆迁中,共帮助23名离婚妇女及家庭维护合法所得。在全国政协社法委“婚姻家庭中的人身权利保护”来区调研中,提出了修改法律和出台维权新举措的建议,为制定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专门法规提供了经验和依据。着眼于全面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协调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妇女子女就学问题,呼吁出台了《芙蓉区关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全区幼儿园基本能满足农村幼儿入园入班和城区幼儿入托入园的需求。全区招募了300余名爱心妈妈,开展了大型的爱心妈妈牵手流动儿童活动。实施“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开设小小鸟热线,启动“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
(五)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工作。
持续多年,区妇联与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坚持联合举办街、乡、社区、村妇联执委以及区直战线妇委会委员、妇女干部培训班,加强对妇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知识、自身修养、综合素质的培训。同时,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讲座等,着力提高各级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各级妇联组织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强化岗位学习培训,运用以会代训,集中培训,参观考察、拓展训练等各种方法,提升妇女干部的能力水平。注重将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积极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做好妇女人才培养工作。坚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妇女培训工作,根据不同妇女群体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实施“妇女素质教育工程”。整合社会资源,争取劳动、农林水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向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妇女教育培训纳入“劳动力就业计划”和“阳光工程”,开展在妇女群众中广泛开展灵活多样、卓有实效的培训活动,帮助广大妇女提升素质,增强本领。
(六)搭建帮扶平台,促进城乡妇女学习交流。
妇联系统能力建设先行。每年11月全区妇联干部集中学习业务知识并组织开展拓展训练、军事日活动,以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提升团队精神,力争把芙蓉区妇联建设成一个扎扎实实的“学习型”妇联组织。城乡姐妹同进巧妇大课堂、巧娘工作室、数字化家庭生活班、休闲女能手网页制作培训等,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增进友谊。积极开展“三结对”活动。岗村结对,组织区民政局等10个“巾帼文明岗”与东湖村等10个村结对,为当地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岗位用工、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信息和支持。财政局、科技局等岗支助对口村扶助资金逾十万元。东岸乡积极争创“巾帼文明村”,制定并完善创建活动方案,举办“巾帼示范村”创建动员会,东屯村积极与市级“巾帼文明岗”——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结对,努力实现城乡帮扶、共建共赢。女法律工作者与调解员结对。组织34名法律工作者与34名社区(村)调解员结对。女干部与女企业家结对。全区56名女领导干部与56名企业家牵手结对,为芙蓉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区湘湖管理局女党委书记彭利芝在全市首创微小企业联保贷款,落实创业小额贷款优惠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市场普遍疲软的经济形势下,三湘南湖大市场现已发放贷款一千八百多万元,使市场内众多外来农村创业女性成功逆势上扬,真正成为女性的创业之家,以点带面,促进了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事业的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