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齐心谋发展,协手共进创和谐
洞口县妇联五好文明家庭推荐材料
女主人杨晓兰, 现年47岁,中共党员,洞口县农业局副主任科员,局机关女工委员、计划财务股股长,2006年度被邵阳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女工委员。男主人刘任山,47岁,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邵阳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洞口一中校长助理。儿子刘洋彰,21岁,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婆婆戴桂金,76岁,农民,43岁守寡 ,跟随儿媳生活已21年。
和众多家庭一样,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之家,更是一个幸福美满、十分令人羡慕的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所成就,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
成家二十几年来,他们一家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孝敬老人、关怀儿子、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
这是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体现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和美德,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是洞口县第七届五好文明家庭。
一、孝敬老人,勇于承担家庭责任。杨晓兰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是撤区并乡前一个区的区长,在家排行老三,家庭条件优越,83年中专毕业后与刘任山相恋。丈夫刘任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三个妹妹。还在上高中时,父亲因病去世,七个娃娃全部靠母亲种地养活,生活的艰辛让刘任山早早就肩负起一种一生须孝敬慈母、爱护姐妹的使命感。1984年刘任山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为了肩负的使命,他放弃了继续考研升造的机会,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以无私的胸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几乎把全家的重担全部扛在了自己的肩上。1986年刘任山与杨晓兰结婚。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为方便照顾含辛茹苦的母亲,结婚后,夫妻俩于1988年把母亲接到身边,让母亲脱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环境,并倾其所有,在姐姐们的帮助下先后把三个妹妹接到自己身边读书,一一送入高中、大学,完成了学业,现在,三个妹妹分别在大连、南宁政府部门工作,且都已成家立业。
完成了父辈的使命,夫妻俩松了一口气,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小的长大了,大的变老了,日复一日,老母亲眼看着儿女一个个远她而去,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杨晓兰夫妇自然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全部责任。孤独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最大的恐惧,为了让老母亲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每逢节假日夫妻俩又不时把临近的亲戚请到家里聚一聚,让母亲不感到寂寞;在经济条件稍好一点后,他们又让母亲坐汽车、乘火车、搭轮船、上飞机从邵阳到长沙、南京、上海、北京、大连、南宁、海南等地,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使母亲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晚年生活充实而愉快。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有时,作为年近八询的老人难免有个伤风感冒,小灾小难。一旦母亲生病,做为双职工的杨晓兰夫妇就象上足发条的钟表,只得里里外外连轴转,一旦碰上繁忙的时候生活就象打仗一样,2005年5月母亲突然生了一场大病,丈夫作为高三的班主任,学生高考复习已进入了百米冲刺,恰巧农业局的一个大项目正准备上级验收,大量的财务数据等待杨晓兰去处理,杨晓兰夫妇把时间安排到每一分钟,见缝插针,轮流守护,硬是做到了母亲身边每时每刻都有一个人陪伴,一段时间下来,母亲的病好了,杨晓兰夫妇瘦了好几斤。
二妹结婚后原来在乡镇工作,丈夫在部队,生小孩时无人照料,为使其妹夫安心服役,也使母亲放心,夫妻俩还将二妹母子从医院接到自己不足40平米的家中坐月子,一家六口虽然拥剂,但老人心情舒畅。现在老人总是时常怀着激动而欣慰的心情逢人便说“生儿不用多,我生了一个好儿子,娶了一个好儿媳,儿媳就像自己亲生的闺女,我儿能找到这样一个好媳妇,真是我们一家的福气”。
二十几年来杨晓兰夫妇用爱培植着欢乐,用爱化解着矛盾。他们感慨人生:人生活在世间,要有责任感,不能离开社会,更不能离开家而独自生存,有句俗语说得好:“家和万事兴”;生活的乐趣并不在于成败输嬴,成者能有多少?不以成败论英雄;生活也不在于得失,也不在于生老病死,生活是为了体验韵味;诚信友爱、融洽相处、亲善产生幸福,和谐带来文明。他们把家庭生活演译得安祥欢乐,把家庭气氛营造得轻松愉快。
二、夫妻恩爱,风雨同舟。在这个家庭中,谈到家庭,丈夫逢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很感谢我的妻子”,妻子逢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丈夫很实在”。谈恋爱时,当恋人刘任山因家庭负担过重买不起2张2毛钱一张的电影票而只好尴尬返回宿舍时,杨晓兰说的第一句话是电影不好看,散步更好。她们结婚时买不起一件家具,结婚后又很难添置一件新衣,可是夫妻俩从不互相埋怨,而是默默地扶持着一个家,一个充满希望的大家。他们坚信: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日子一定会有好起来的哪一天。
在日常生活当中,夫妻间“坦诚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这是他们家庭和谐、幸福的秘诀。有错时,他们从不将对方的一时之错成为自己心头的一个结;比功时,他们从不比较对家庭自己比对方付出的多;争论时,他们从不希望自己能够改造对方;矛盾时,他们更善于进行理性的沟通,从不动武。夫妻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及时满足对方的需要,并且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对方精神上的需要。
他们相互共勉,彼此欣赏,有困难携手克服,有成果共同享受,工作时段相对独立,各自拚搏进取,尽职尽责,休闲时段共同探亲访友,娱乐健身,其乐融融,尽显家庭和谐的魅力。
三、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刘任山、杨晓兰夫妇从学校毕业后各自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努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丈夫是洞口一中的一名教师,教书25年,当了21年班主任,他一边教学,一边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他送走的十六个毕业班,个个优秀,2005年送的159班在当年高考中有6人总分超过600分,30人上本一线,24人上本二线。在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的严谨与文学的浪漫,缜密的论证与优美的描述都融入了他的课堂,教学效果好。他先后在市、省、国家级多种专业刊物上发表优秀专业论文12篇,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3部,他的许多优秀事迹在邵阳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邵阳日报、家庭导报、湖南教育等多种报刊杂志多次进行过报道,是一位很有名望的的数学教师。妻子是农业局职工、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她曾先后任过乡镇农技干部、县农技服务公司副经理、县农业局科教股副股长、办公室副主任、计财股副股长、股长。目前在计划财务工作岗位上业务熟练、尽职尽责,工作上没有发生任何原则性的差错,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县财务工作先进个人,年度考核多年被评为优秀,受到县政府嘉奖。
四、热心助人、全家总动员。丈夫刘任山,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53.5元,两个妹妹跟着他读高中,学费和生活费全由他负担。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扶助了两个需要帮助的人读书。一个是同村的刘燕强,几岁时父亲去世,家里非常苦,在湖南农学院读书时生活非常艰辛,刘任山每月给他寄去10元生活费,另一个是他当班主任时的学生刘铁山,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成了孤儿,差点失学,刘任山不仅代他交学费,而且经常叫他来家里吃饭。后来这位学生考上了中南大学。参加工作20多年来,这个家庭先后资助特困生20多名,总金额达6000多元。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这个家庭又主动捐款1000余元,支援灾区同胞。
丈夫是恩师,妻子更是贤慧的师母。2005年,临近高考一个多月,夫妻俩动员同样准备参加高考的儿子多关心班上同学,并让儿子转达,对早晨需要呷鸡蛋补充营养的,他家负责帮学生煮好。这样,儿子每天负责登记、报数、取送鸡蛋,妈妈每天早晨负责煮蛋,直到高考前一天,让寒窗学子体会到人间真情,社会的关爱。2006年,丈夫班上的一个学生原本成绩很好,只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缺课,杨晓兰知道后,专程找到这位同学把他带到单位上班,让他看一看大人们的辛劳。三天后,问这个学生:“你看大人们有一个靠玩游戏争钱吗?”这个同学连连摇头。通过无所事事的三天,这位同学终于说:“师母,太无聊了,我还是去上学吧”。多少年来,杨晓兰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丈夫班上的学生,促使他人成长,深受学生、家长们的好评。
五、言传身教,天道酬勤。杨晓兰夫妇有一个幸福的小家,更有一个欣欣向荣的刘氏大家。七姐妹都以这个家为中心,他们相亲相爱、彼此照应,除3个妹妹都从这个家起飞外,先后有8个外甥(女)或直接或间接从这个家庭展翅,其中本科生4名,研究生3名,留学生1名,现有的在长沙、南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工作,有的正在读研。全家快乐融融,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这一家人秉承了祖辈的优良传统,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家庭成员中无一人受到治安和刑事处罚;讲究卫生,不乱贴乱画,经常打扫居住区内的公共卫生,保持居住区环境整洁,为构建文明、和谐小区尽自己的力,与邻里友好相处,有口皆碑。
杨晓兰家庭是一个健康向上的家庭,在单位、在邻里、在社会都有很好的口碑,他们有一个幸福、自由、和谐的大家,也有一个健康、奋进、和美的小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为此,我们特向省妇联推荐杨晓兰家庭参加省第七届“五好文明家庭”的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