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湘西大山,走进大山深处的茶乡古丈县罗依溪镇龙潭村,一排排高楼映入眼前,村容村貌无不显示出新农村带来的成果,村民们个个精神焕发。当你问起黄明娇名字时,村里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
今年35岁的黄明娇,个子不高,皮肤稍黑,看似没什么与众不同,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貌不惊人的普通农村妇女,用她勤劳的双手,金子般美丽的心灵,改变了一个家庭贫困落后的面貌,带领着村民改变观念、调整结构,与大家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赢得了全村老少的好评,她的家庭因和谐、美满,深受大家羡慕。
­夫妻恩爱创家业
1994年,经人介绍,家住古丈县断龙山乡的姑娘黄明娇嫁到了本县罗依溪镇龙潭村,与龙潭村王家堡组村民吴光武结了婚。
该村四面环山,地处湘西的崇山峻岭之中,虽然交通方便。距县城只四公里,但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很落后,95%以上的人只晓得田里栽谷子,地里种苞谷,村民日落而息,一年辛辛苦苦,人平收入不足千元,大家的生活都非常贫困。
吴光武在家排行最小,上有4个兄长,3个姐姐,父母已经年老,兄长姐姐成家后,先后分了家,留给他与父母的是半栋三柱六式的旧木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
新婚之夜,丈夫很内疚,他不好意思的说:“娇娇,对不起,我父母年老了,拖我兄弟姊妹不容易,家里穷,没能给你一个好环境”。黄明娇听后连忙说:“五老,快别这么说,我看上的是你人,家里穷,不要紧,只要我俩肯做,生活会好起来的”。
吴光武听后非常感动,心想,现在有了黄明娇这个勤劳肯做的贤内助,家在穷,只要有爱,通过两人双手努力,一定会逐渐富起来。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也是苦涩的,她们面临生活的各种困难。黄明娇嫁过来时,家徒四壁,没有电器,没有一分钱的积蓄,一切靠她们白手起家。为了日子过的好一些,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叫丈夫出外找副业“挪钱”。俩人为家各自忙碌,起早贪黑,辛勤劳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家里添置了各种电器,慢慢有了点积蓄。
孝敬公婆 邻里团结
黄明娇的公公婆婆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赡养老人的义务虽由五兄弟共同承担,但只有黄明娇主动与公婆同住一个屋檐下,侍奉公婆。对此,她从无怨言,她待公婆如同亲生父母,爹前娘后,背柴挑水、洗衣抹桌、嘘寒问暖,从不间断,公公婆婆乐了,逢人便夸自己多了个亲闺女,村里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孝心非常好的媳妇。
1999年,公公因脑冲血突然病逝,婆婆悲伤过度,几天不吃不喝,黄明娇见状,心里非常难过,耐心、细仔的劝婆婆想开点,在婆婆的床前守了几天几夜,直到婆婆吃东西了,她这才放心。她知道婆婆是个阳戏迷,几次见到婆婆蹲在街边听阳戏,为了让婆婆开心,她和三哥一商量,凑钱为婆婆买了一个收录机,收录机里全部录的是老人爱听的阳戏,老人见状,乐不可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她对老人如此,对哥嫂也十分尊重,她经常对丈夫说“我们小些,凡事不要与哥嫂争”。哥哥嫂嫂们都喜欢这个通情达理的小弟妹,一家人和和睦睦,妯娌之间从未发生争吵,都争先孝敬老人,黄明娇与哥哥嫂嫂成了远近闻名团结和谐的一大家人。
改变传统观念 依靠科技致富
黄明娇在结婚后的前五年,由于要抚养孩子,力不从心,第二个孩子生下后,她响应政府号召,落实了节育手术,并大规模发展蔬菜,把精力投入到自家的生产上。俗话说,人吃划算树吃根,不改变观念不行了。种谷子太不合算了,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俩口子一商量,决定学做大棚蔬菜,没有钱买棚,两人跑到六、七里外的山上砍竹子建大棚,买膜钱不够,他们向亲戚借。第一年,他们种了两个棚,第二年种了四个棚。道路是曲折的,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过关,头两年没有挣什么钱,丈夫有些泄气,说是种菜还不如自己找副业,黄明娇听后说,找副业不是出路,他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下决心要学习掌握大棚蔬菜生产技术。
2004年4月的一天,黄明娇正在自家大棚内施肥,有幸遇上了前来古丈调研时任州农业局局长的彭武长,他详细询问了她种大棚蔬菜的情况,鼓励她要吸取失败的教训,多学技术。彭武长调任古丈县委书记后,心里没有忘记这个勤劳肯做、意识超前的农家妇女,他把黄明娇作为自己的科技示范联系户,多次带在古丈挂职的农业部蔬菜专家李建伟和农业局的技术员亲临田间大棚,给黄明娇和村民们传授技术,现场指导。
黄明娇十分好学,不懂就问。在专家、技术员的指导下,通过摸索、实践,她掌握了各种无公害蔬菜大棚育苗、栽培、管理到采摘的全部技术。
那一年,她种大棚蔬菜成功了。二亩五分地的大棚蔬菜,通过反季节茬口轮作,一下收入了2万多元。现在,黄明娇种菜的技术越来越高,面积也越来越大,她将良种茄子苗嫁接到同科的野茄子苗木坫上,即增强了茄子抗病力,又增加了产量,还延长了采摘期,她蔬菜种植面积从1亩发展到6亩,大棚从2个发展到10个,每亩大棚蔬菜的收入从过去的2500元增长到1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
黄明娇富了,盖起了新砖房。黄明娇富了,她没有忘记邻里乡亲,她本身就是一个热心人,平素就和邻里乡亲关系融洽,哪家有事她都主动帮忙。汶川地震发生后,县民政局在桥头向社会开展募捐活动,她卖菜遇上了,自掏腰包,将那天卖菜得的200多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
许多村民见她做菜发了财,都来向她取经学技术,她总是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大家。特别是每当路过那些初种蔬菜的大棚时,她都要停下来,仔细观察,遇到问题,就面对面的讲、手把手的教,这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防治,打什么药。
在她的带动下,龙潭村的村民纷纷改变观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大棚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发展到240亩,蔬菜大棚从十几个发展到214个,龙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菜远销吉首、永顺、保靖等周边地区。
2006年,县里在龙潭村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黄明娇被评为“五好家庭”、“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7年湖南卫视把黄明娇的典型事迹进行了推介;2008年4月,她被县委组织部新聘为全县唯一的大棚蔬菜种植科技特派员;2009年3月,她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并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黄明娇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自己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并热心的帮助别人,她用爱构建了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