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有真情在 孝老爱亲美名扬
作者:祁阳县妇联供稿      发布时间:2009-08-05 09:17:38

 


人间自有真情在
孝老爱亲美名扬
                  ——一个简单的她却被大家评论“太不简单”
 
孝老爱亲是至高的品德、是高尚的行为、是做人的风范。湖南省祁阳县龚家坪镇檀木塘村第六组村民彭雪英,三十年如一日,孝敬长辈,照顾弟妹,培育儿女,关爱他人。只要你来到这里,问起彭雪英,大家第一句话就是,“她太不简单了”。
一、孝敬长辈,堪称人间楷模
彭雪英认识了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的周泰美,当时就有长辈反对,她还是选择朴实善良的小伙子。新婚不久,公公突然患病,瘫痪在床;婆婆身体羸弱,急得卧床不起;丈夫在外地且工作繁重。已有身孕的彭雪英毅然挑起了护理公公、照料婆母的重任。烧汤熬药,端茶送水,白天争工分,晚上操劳家务,每晚辛苦到十一点多钟以后才休息,从无半句怨言。公公患病半个月后,医治无效去世。此时家中徒穷四壁,为办丧事,她与丈夫四处奔波,为借棺木徒步四十余里。在回家路上,遇倾盆大雨,一身汗水,一身泥巴,赶回家中。在场人无不为之感动,个个热泪盈眶。彭雪英由于操劳过度,在发葬途中晕倒路上。
公公的过早逝世,给本来体弱多病的婆婆打击甚大,日常生活难以自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患有胆囊炎、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彭雪英对婆婆的照顾却更加悉心。为了婆婆的身体健康,她每天对婆母的生活精心安排,早、中、晚三餐营养搭配,科学料理。既符合婆母胃口,又起到了食物疗治作用。夏天,手摇蒲扇为老人解热,每晚等婆婆睡后才休息;寒冬腊月,为了婆母取暖,冒着严寒劈柴。每当婆母病痛时,更是关怀备至,体贴如微。2002年婆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彭雪英既要照顾住在农村的婆婆,又要帮助在祁阳县城筹办电脑学校的儿子。为了两不误,在这段时间里,她每天下午五点前回家,煎药熬粥,侍候婆母。早上六点钟赶往距离40公里的祁阳县城。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间断,直至痊愈。
 2007年,已年近80岁的婆婆中风,全身瘫痪。彭雪英从医院将婆母接回家后,做婆母爱吃的饭菜,想方设法给老人家改换口味。彭雪英担心久不动弹的婆母生出褥疮,定时给老人家翻身按摩。婆母大小便失禁,每日都得更换衣服被褥,彭雪英特定制作了烘烤火炉,保证随时有干净的衣服被褥。婆母在她的精心照料、护理下,尽管疾病缠身,对生活充满信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因为照顾婆婆,对自己母亲的照顾就相对减少,彭雪英心里感到很愧疚,彭雪英稍有空闲,便回娘家,省吃俭用,购买营养品。1992年,母亲患糖尿病,她陪母亲到长沙市大医院治疗。母亲病重期间,她护理三十余天,不分白天、黑夜守护在母亲床前。在照顾母亲这段时间,她自己累得又黑又瘦。母亲自知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拉着女儿的手说:“有你这样的好妹子(女儿)在身边,我知足了”。她母亲在最后弥留之际没有任何遗憾含笑离开了人间。
丈夫的伯父,孤身一人,老来无靠,实属五保对象。为了老人生活方便幸福,彭雪英夫妇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就把老人接到家中一起生活,义务赡养17年。伯父患有高度贫血、肺水肿、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夫妻两人倾囊为他治疗。1996年,伯父中风瘫痪,彭雪英如亲生女儿般,每天为其送茶喂饭之外,常为伯父洗脸、洗澡,换衣、换被褥,倒屎倒尿,直到伯父去世。她从不怕脏,也不避嫌,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做了常人无法做的事。这是她贤德、爱心、善良之心的升华,也是中华民族崇高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照顾弟妹,勇担家庭重任
父亲去世后,家中负债累累,留下了还未成年弟弟和妹妹。都说“长嫂为母”,此时除照顾体弱多病的婆母和伯父外,将弟妹抚养成人,成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给弟弟继续学业,彭雪英到处借钱借粮。弟弟也心疼嫂嫂,时常流露出辍学的念头。彭雪英就是一句话:“读书!读书!再读书!”
1989年,弟弟毕业后,在条件极度艰苦的贵州找了份临时代课的工作,工资菲薄,难以糊口。彭雪英夫妇每月都汇送粮票给弟弟,鼓励他坚持工作,争取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彭雪英无怨无悔,与丈夫一同承担,从没因此而红过脸。弟弟结婚,还为他筹办了二千余元的家具。十多年来,妯娌和睦相处,合家欢快。妹妹成家,在当时家中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她没有收受男方礼物,与丈夫商量,从信用社贷款一仟元,办了一套简单的嫁妆。现在弟弟已经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他无不感言的说,嫂嫂虽然文化知识不高,却是微言大义,每每可以感到她犹胜母亲般的爱。彭雪英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真正体现了她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她身上展现无遗。
三、教育儿女,立志服务社会
1981年和1983年彭雪英和周泰美生育了一男一女。儿女的降临给全家带来了欢声笑语和希望,同时也成了沉重的负担。
儿女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这也让心力交瘁的彭雪英带来些许欣慰。因为国家的政策变动——不再分配毕业生的工作,很多农村父母选择让孩子放弃学业而自谋职业。这时,不少邻居也劝说彭雪英,终止孩子的学业,让他们南下打工。但是,彭雪英说,自己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孩子们是读书的材料,多学点知识,也能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面对母亲、伯父的医药费和儿女的学杂费,彭雪英只能是起早贪黑,拼命务农。夫妻二人种了十几亩地、养了八九头猪。别人有农闲,他们天天在“双抢”。就是这样,家庭生活也是入不敷出。没有办法,彭雪英和丈夫开垦了一些荒地,种植农副产品。除杂草,喷农药,修枝条,垒河塘,彭雪英每天下来,手脚又酸又麻。
勤俭持家又是彭雪英的另一朴素品质。家里的人员多,住房紧张,彭雪英和丈夫自己烧红砖,建成了两层楼房。自从结婚后,彭雪英就未添置过新衣服,大人的旧衣服改成童装,儿女也高高兴兴的穿在身上,一家人喜气洋洋。常常是三床旧被拼成两床,三双破袜子凑成两双。彭雪英苦中作乐的说,还是旧面料舒适软和。
就这样,儿女在彭雪英的悉心培养下,都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儿子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女儿也在上市公司工作。儿子自豪的说:“我们这一大家子全靠我母亲用母爱、用她朗朗的性格和宽容的爱心来支撑着,我妈妈在我们家的地位太重要了。”邻居都赞叹不已,彭雪英的确比我们看的远,比我们有眼光,当年吃苦也值得。
四、关爱他人,奉献一片真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彭雪英对老人尊敬,对小孩关爱,平日里邻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她都会积极、主动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真诚的帮助邻居排忧解难乡村邻里无不称颂。如曾氏老人,是她的右邻,儿女均在外地工作,彭雪英自留地种植的水果蔬菜成熟了,首先给她送去。对邻居的矛盾纠纷主动劝解,一次不成,二次三次从不厌烦,直到劝和为止。如1990年夏,曾氏老人因与其媳妇发生家庭纠纷而出走未归。她知道后,忘了吃晚餐,带领全家帮助寻找,直到晚上12点多钟,才将曾氏老人寻回家中,并好言相慰,相劝她们婆媳和睦。
她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做一个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服务他人的人,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尊重和帮助。”在她的带动与影响下,檀木塘村形成了良好的尊老爱老敬老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相互尊重理解。
这就是彭雪英,一名简单的女儿,一名简单的母亲,一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普通百姓。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不但得到了全村人民的赞誉和敬仰,而且在全镇乃至全县范围内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