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飞扬谱华章 和谐征程铸辉煌
——洞口县岩山乡雷井村推荐为“巾帼示范村”事迹材料
雷井村位于洞口县洞山公路两旁,总人口1378人,共10个村民小组,党员43人,村支两委班子中,妇女干部各占两名,村支部班子中有村支部书记付小敏,支部委员旷育满;三名村委会班子中有付小敏,及妇联主任李志红。村支部书记付小敏也是岩山乡唯一的女支书。
近年来,雷井村村支两委努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及上级妇联的工作部署,以服务大局、服务妇女为出发点,在发展经济、妇女需求上下功夫,开展了各种实际有效的工作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乡党委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到2008年底人平纯收入达到了2600元。
一、加强调查研究,以新目标明确新思路
雷井村级班子集体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既总结了村级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也找出了工作中的缺憾和不足,针对问题和不足,村级领导班子分析原因,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做到有的放矢,取得明显工作实效。
二、开展多项工作,以大作为赢得大发展
1、贴近中心开展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妇女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雷井村班子集体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了“大培训大创业”活动。“大培训”就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面大量广的培训活动。近两年,以“新农村新女性”为主题,开展了女农民就业技能、文明礼仪、政策法规等综合性知识培训,培训形式坚持以会代训、异地培训、现场交流的多种形式,共培训妇女100余人。“大创业”就是在全村广大妇女中掀起创业高潮,近两年共协调贷款200万元,为创业妇女撑起了保护伞。
2、贴近妇女开展工作,服务于妇女需求。重点是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一是加强典型宣传,通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用具体的人和事解答广大妇女的法律疑问,切实增强妇女自身的维权意识;二是坚持深入开展 “五五”普法活动,增强农村妇女的依法维权理念,共印发宣传材料500余份,培训妇女10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三是帮扶弱势妇女儿童,帮助她们解决困难,近两年,雷井村积极拓宽善款来源,从民政、社会多方面协调善款1万余元,救助弱势妇女儿童6名,同时大力实施“春蕾计划”,动员广大群众捐资1万余元,资助贫困儿童4名;四是加强妇女儿童纲要的实施力度,针对全村流动儿童现状,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组织21名热心人员与21名流动儿童结对子,使流动儿童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收到良好的社会成效。
3、贴近实际开展工作,服务于和谐家庭建设。为进一步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出妇女同志自身的优势和作用,雷井村班子集体在全村大力倡导“文明、健康、快乐、和谐”的家庭气氛,积极开展了“学习兴家、平安保家、文明育家、廉洁持家、绿色美家”为内容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家庭成员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做时代的落伍者。明确平安对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争取让每个人都真正明白小家平安即大家和谐的道理。文明育家活动通过开展“美在农家”“美在家庭”、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男女平等、计划生育、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绿色环保等社会风尚,引导每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发挥家庭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
三、大动作,大手笔大力发展各项建设
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农村发展的路子,用活政策,带领群众干,引导群众发展生产。全村1300多人,有300多人在外,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发展经济、增加家庭收入就有一定的难度。她们锁定了经济发展的路子,把在家的妇女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着重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可以增加劳动力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使走出去的妇女更新观念,接受市场的熏陶。通过大力倡导,依托“阳光工程”组织了相关的培训,每年培训妇女均在100人次以上,使广大外出务工妇女有一技之长,也树立了她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了优质稻种植、水稻制种、优质蔬菜栽培、生猪养殖、菜牛养殖、水产养殖,通过更新品种,提高经济收入。从2006年开始,每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400多元,增长的幅度很大。到目前为止,雷井村已经成为全县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双季稻种植基地。养殖方面,更是雷井村广大妇女大显身手的主战场,雷井村是岩山乃至全县都有名的养殖专业村,全村年人平出栏性猪都在3头以上,养猪50至100头的有79户,100头至500头的有10户,养牛100头的户有1户,养鱼专业户4户,养殖面积达61亩。这些已经成为雷井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要使雷井的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在全社会营造招商的氛围。招商引资,发展农村工业,是保持雷井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村支两委多次开会研究,一致达成共识,通过招商、及鼓励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等方式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兴办了6家工业企业,即3家水泥砖厂,3家建筑装饰材料厂,共解决劳力就业50余人。大大活跃了雷井村的经济。
经济发展了,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还得为群众多办实事。雷井村村支两委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搞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不搞华而不实、损害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团结和带领村广大干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改善交通条件,加快了该村机耕路路硬化工程建设,自2007年起,通过积极争取,2007年该村被列入“村村通”工程。至目前,全村4条柱干道已全部硬化,总长3000米,新修机耕路两条2000米,共投入资金120万元。基本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形成了通畅的交通网络。
二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雷井村地处南景水库脚下,地下水位高,全村1100亩水田有800多亩是冷浸田,亩产不足400公斤,为此,雷井村两委一班人通过积极争取,多方筹措资金300万元,在2007年对800来亩低产田进行了改造,新修水圳5条长达5000余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农业增产增收的问题。
三是在交通和水利设施改善的基础上,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争取,雷井村成为全县建沼气能源建设试点村及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制订了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环境美化了,院落整洁了,全村发展沼气用户100来户,同时把改水、改圈、改厕结合起来实施,家庭得到美化,发展了清洁能源,减少了污染;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稳定,三年没有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群众安居乐业;计划生育工作、防治禽流感、口蹄疫、护林防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顺利开展;扶贫济困,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帮助特困户修复危房,帮助协调困难大学生解决部分费用等等,在三年的时间里这样的事情已经很多,她们把群众的安危冷暖长期挂在心上。
雷井村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书记付小敏为主的村支两委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换来的。如今的雷井村,山上可以产生效益,水渠得到疏通,道路交通大大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大力调整,村级工业不断壮大,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大大提高,村级债务得到化解,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和沼气,村庄环境大大改善,干部队伍得到加强,昔日的贫困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在朝新农村的大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