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湖畔,在岳阳楼脚下,有一位老人和他的家人 30年如一日地执着于环保公益事业。
30多年前,他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当时医生们预言:“最多能活五年”。
30多年来,他为节能环保公益事业,骑坏了5部单车、磨破了30多只单车内外胎,总行程达10多万公里。
30多年来,他先后获得各级奖励17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0多项,20多次出席全国各类表彰大会,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两任总书记的6次接见,其中江总书记接见五次。还受到三任国家主席、四任全国人大常委委员长、三任国务总理、四任全国政协主席等接见合影。省内外60多家媒体对朱再保的事迹进行了上百次报导。
他名叫朱再保,我们岳阳市军队干休所退休干部,今年已年过八旬,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奋战在节能环保公益事业的最前线,用自己的热情和激情抒写着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说起朱再保,560多万洞庭儿女家喻户晓。他1949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3月参军抗美援朝,1953年7月,在朝鲜金城战役中火线入党,荣获朝鲜政府授予的“民族解放勋章”,1958年回国。1966年1月,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当即做了胃和横结肠的全部切除手术,当时医生们预言:“最多活五年”。但是,他没有消沉,而是坦然面对现实,决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1978年3月,他走进了学校,自荐校外辅导员。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旅途新的征程。
30多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环保公益事业上,以全市100万在校青少年及200万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对他们实施生态文明传播。他自费订阅10多种报刊,购买了600多册有关的图书,从报刊上剪辑了4000多万份参考资料,通过不懈努力的自学,成为了一位环保方面的行家里手。他策划、协调、组织开展了九大系列共160多项环保主题教育与实践行为,累计有5000万人次的师生、家长参与。
节能环保家庭减排活动是其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之一。他自1983年倡导环境教育的同时,就采取通过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个社区的方式,将环保引向学生家庭和社区,开展了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目标的创建“绿色家庭”活动,他为其制订了《家庭环保行为规范》。号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分类回收、循环再生,重复使用、物尽其用,保护物种、万物共存。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家庭换上了节能灯泡,夏季空调自觉地控制在26-28度。
近年来,他大力宣传“低碳理念”。免费担任了我市2000所学校的校外总辅导员,为城乡学校师生及社区公众免费作环境报告1500多场,编写打印宣传资料40多个专题、30多万字,印刷500多万份免费发放,倡导低碳生活,培养低碳行为,使2000多万人次青少年受到教育。同时,他提出的“节用水、换灯泡、减空调、爱公物、收废品、惜粮食、省纸张、骑单车、乘公交、爬楼梯(少乘电梯)等低碳三字行为,获得了巨大成功。仅市区12万户学生家庭共累计回收废品2万多吨,创收300多万元用于扶贫助学,累计资助本市16000人次的贫困学生上学,其中资助“春蕾行动”中2000多名失学女童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还在平江县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其中他个人资助了6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为推动家庭节能环保,他还先后两次发动全市百万青少年家庭捐资37万元(其中朱老捐出资金3万元),在东洞庭湖区植防洪林15万株,现已成林,市场估价上千万元;在铁山水库畔植护水林14万侏,再有5-9年,其市场价至少1500万元,两次植树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则无价。这是低碳行动的最高体现,一棵树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公斤,30万棵树一年吸碳5500吨。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他带领市环保协会会同市妇联、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启动了“节能减排百万青少年牵手家庭行动”。由他自筹资金16万元(其中朱老自己捐资金2万元),翻印了由国家科技部编制,由发改委、环保部等中央17个部门联合推荐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50万册,免费发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家庭、市直机关等人手一册。手册涉及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73条日常生活行为量化指标,该《手册》拉动了300万师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就这样,他一年四季,酷暑严寒,风霜雨雪,每天骑着车穿梭在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宣传节能环保,辅导青少年,引导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每年开展上百万人次的活动,每年骑单车、乘公交的里程6000-8000公里。2000年10月,他去北京联系一个合作项目,为了节省在京开支,他下午6时乘2次硬座特快赴京,第二天办完事于下午5时乘1次硬座回岳阳,往返仅吃了三包0.8元一包的简装方便面,双脚也坐肿了,自己还贴了360多元火车票款。
30多年来,他能全身心地投入环保公益事业,并做出特殊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其成功也有他家人的一半。他的老伴及两个女儿30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全力支持他,8年前,老伴不慎将左腿摔成三节,成为肢残,却还承担了全部家务。他的家境历来不宽裕,大女儿下岗10多年,成为特困户,但他却把近15万元的奖金和部分工资全部捐献给了环保公益事业和支助贫困学生,但他老伴和女儿却毫无怨言。
他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洞庭儿女,三湘父老,也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肯定。中宣部是这样评价他的:“一个人一生都做好事很难,朱再保不仅一生做好事,而且把好事的着力点放在环境保护上。他不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有当今时代的科学文明头脑。这是一个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好典型,值得大大发扬。”
但他没有被这些荣誉和光环所陶醉,而是继续怀子着“先忧后乐的情怀”,用自己的激情引领100万青少年爱护环境,用自己行动倡导100家庭开展节能减排,用自己热情感染560万洞庭儿女珍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