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情缘演绎山村大爱
作者:石门县妇联汤艳娟      发布时间:2009-07-22 12:59:09

 


 

一个女人,连着两个家;不舍旧情,携前夫改嫁。高位瘫痪,丈夫力劝爱妻改嫁;患难之中,叔子与嫂子产生真爱;不离不弃,弱小女子一肩挑起两个家-----世间百态,人间冷暖,农村妇女抒写人间大爱,演绎人间至情!


 

 


 

两段情缘演绎山村大爱


 

 


 

7月7日,石门县新铺乡燕子山集镇上,久违的太阳露出了笑脸,营盘岗村村民杨元香和丈夫刘凡升推着高位瘫痪的刘凡旭在街上晒着太阳,来往的村民都朝着这个特殊的家庭投来敬佩的目光。家住在燕子山集镇的土桥铺村村支书唐会军告诉记者,杨元香是个伟大的女性,如果没有她的悉心照顾,她的前夫刘凡旭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啊?事情还得从9年前说起。


 

2000年农历6月28日,对在潮州打工的杨元香来说,这是让她终身难忘的一天,也是彻底改变她命运的一天。当日清晨,吃完早饭,杨元香目送着丈夫刘凡旭离开租住的小屋前往建筑工地后,她和往常一样收拾家里便去工厂上班。由于家庭贫困,杨元香和丈夫撇下年迈的婆婆和幼小的儿子,千里迢迢来潮州打工,试图以此改变山里一穷二白的命运。因此,夫妻俩再忙再累,只要想到孩子和未来,他们都是卖力地上班、攒钱。下午6点,正当杨元香准备收拾手头的活准备下班回家时,一个电话顿时使她觉得天昏地暗:丈夫刘凡旭被在工地出了事故,正在医院抢救!


 

作为一个从山里出来打工,仅仅只读了几年小学的杨元香来说,丈夫就是天,丈夫不能倒啊!杨元香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她在工友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赶到医院。手续结束后,医生的一席话让原本就已虚弱的杨元香彻底晕厥过去:命保住了,但是臀部以下全部瘫痪!


 

 


 

杨元香:不离不弃,照料瘫痪丈夫


 

 


 

当年,20岁的杨元香认识30岁刘凡旭是经过媒人介绍的。刘凡旭高中学历,能说会道,勤劳朴实,在村里口碑很好,但因为家里太穷,姑娘们嫌他家穷,导致30岁都没有娶上媳妇。自从媒人介绍杨元香和刘凡旭认识时,他俩就一见钟情。刘凡旭对杨元香许下承诺,会努力努力再努力,让杨元香过上好日子。就这样,两颗年轻的心擦出了爱情的火花。1992年,在家人的祝福声中,杨元香与刘凡旭喜结连理。


 

第二年,幸福的小两口有了爱情的结晶。儿子的诞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同时,压在刘凡旭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沉重。平日里,尽管小俩口早出晚归忙农活,但是勤劳换来的只是勉强糊口,一家人还是摆脱不了贫困的生活。看着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儿子与月子都没有做完就跟着自己下田干活的妻子,刘凡旭非常自责。想想当初给妻子许下的誓言,刘凡旭再三思考后,决定外出打工挣钱。


 

在农村,能建一个漂亮的小洋楼几乎是所有农民的梦想,很多人在外打工挣的辛苦钱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建房之中。三年的打工生活,使刘凡旭饱受思念妻儿之苦。为了实践自己当年的诺言,刘凡旭起早贪黑地挥洒汗水,自己平日里也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他暗暗给自己立下誓言,要多赚钱回家也好建个小洋楼,早日让妻儿能离开破旧的土砖房。


 

孩子渐渐能走路了,杨元香得知了丈夫挣钱建房的想法后,决定和丈夫齐心协力实现农村人的共同愿望。可谁知,好梦还没有得以实现,刘凡旭便遭此横祸。看着病床上的丈夫全身插着各样各种各样的管子,杨元香强忍泪水,尽心地伺候着。虽然医生已经告诉她,刘凡旭几乎没有站起来的可能,但她仍期望着丈夫能早日康复。


 

回到家后,杨元香一边照料着瘫痪在床的丈夫,一边继续干起了农活。每天,她把丈夫安置好后,就下地种水稻、玉米、花生、油菜、柑橘……无论是多脏多累多辛苦,一个身高不足1米55的瘦弱女子撑起了一个家。6岁的儿子孩子早早懂事了,人虽小但什么都干,母亲下地干活了,他就在家照顾父亲,帮母亲干很多家务活。要是在一般的家庭,7岁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啊!知道家里困难,孩子从来不问母亲要一分钱零花钱。


 

就是这样,杨元香努力坚持着,每天就是不停地干农活,不停地要伺候丈夫。有时候她忙得没有时间吃饭,但是绝对不会忘记给刘凡旭的一日三餐。


 

一个女人的能力究竟有多大,杨元香自己也不知道。尽管自己不停地干活劳作,还是力不从心。很多次夜里,趁丈夫睡着了,想想自己的未来,她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泣。


 

 


 

刘凡旭:千方百计,力劝爱妻改嫁


 

 


 

本来健健康康地怀揣着梦想出门打工,没想到是拖着半条命回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刘凡旭觉得生不如死,脾气也变得异常暴戾。他看什么也不满意,吃什么都不合口味,动不动就指桑骂槐发脾气,还拼命地捶打自己毫无知觉的双腿。


 

尽管这样,杨元香还是尽心尽力地为丈夫端屎端尿,擦洗流脓水的身子。有几次,看着妻子偷偷地在夜里哭泣,刘凡旭听在耳里,疼在心上。看着妻子那么辛苦地奔波,刘凡旭不想连累妻子,便萌生了轻松的念头,幸亏发现及时,才制止了他的冲动行为。“老公,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抛弃你!活着就有希望,你要好好活着啊!”一家人拥抱一团,泣不成声。


 

杨元香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她深刻地理解丈夫的反常行为,更加对丈夫细致关怀。看着妻子每天要干那么多的体力活,回来还要照顾自己,刘凡旭也开始面对事实,态度也渐渐好转。妻子下地干活了,他就在家里教孩子干家务,教他写作业……在妻子和儿子的鼓励下,刘凡旭终于点亮生活的信心,积极地面对未来了。


 

2001年的夏天,到了油菜收割的季节,眼看着邻居的都开始了,杨元香也忙碌起来。看着妻子肩挑着100多斤的油菜回家,刘凡旭哭了:“以前都是我干的活,你一个女人怎么挑得动啊?要是我自己能够动得,我决不让你吃这个苦!”


 

2002年4月的一天,杨元香计划将一分地种花生,于是,他请养牛的邻居帮忙耕地。哪想到以前都是爽快地答应了,这次却以没有时间推托了。刘凡旭明白,寡妇门前是非多,谁都不想趟这滩浑水。后来,还是弟弟刘凡升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拿锄头一锄一锄地帮嫂子把地挖完的。


 

这件事对刘凡旭的打击非常的大,站在妻子的角度,他开始反思想:在农村,一个家光靠女人不行,家里没有一个正常的男人更不行。刚开始,自己也没有料想到病情会一直没有好转,要是总是这样下去,妻子30还未满就会熬成60岁的老太婆啊!


 

刘凡旭开诚布公地找妻子谈心,劝她找个好人家嫁了。但是,他的话一出口,便遭到了妻子的极力反对。他深深地明白妻子的这份不离不弃的真情,但是他再不想因为自己把妻子拖垮,把这个家拖垮。于是,他暗暗地托人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并找人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妻子的对象。


 

纸包不住火,得知了丈夫四处帮自己找人家,杨元香再也忍受不住,在丈夫面前嚎啕大哭起来。但是,刘凡旭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是妻子不答应,他就绝食!“要我改嫁可以,但是我必须得带着你!”实在拗不过丈夫,也看在年幼的孩子实在需要一个经济条件稍好的环境,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杨元香答应了丈夫的要求。


 

可是,谁会接下这样一个“烂摊子”呢?带着孩子都算了,还要带着一个瘫痪的前夫和一个70多岁的婆婆!


 

这时,一个人显现再自己脑海中。弟弟不也是快30了,也还没有对象吗?要是弟弟能娶嫂子就好了,他们年纪相仿,应该合得来。这样,不但能让妻子减轻压力,弟弟也不会嫌弃我这个瘫痪的哥哥啊!


 

 


 

刘凡升:无怨无悔,独挑两家担子


 

 


 

哥哥瘫痪了,留下嫂子和孩子,作为家里唯一没有成家的男子汉,一有时间,刘凡升就到哥哥家帮忙。直到2003年的一天,哥哥将自己喊到房里要难以启齿,他考虑娶嫂子的事情时,刘凡升沉默地走开了,没有答应哥哥这样的要求。


 

“你嫂子实在不容易啊,哥哥不能动弹,全身发出臭味,这么几年了都对他不离不弃,这样的女人打着灯笼都难找啊!”年迈的母亲对刘凡升说。“我也打心眼里佩服嫂子,他是个善良的好女人!但是要我娶嫂子,我心里过不去,别人会说闲话的!”刘凡升道出了自己的顾虑。杨元香这边呢,想到小叔子跟自己结婚也是未尝不可,但是同样有刘凡升的顾虑。


 

“大家都要来喝喜酒啊,杨元香这样的女子在我们村堪称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得知此事后,营盘岗村村支书刘君安的一席话消除了杨元香和刘凡升的所有顾虑。


 

2003年5月,杨元香与刘凡旭离婚;同年7月,与刘凡升结婚,并在次年生下小儿子。


 

哥哥瘫痪了,老婆要照顾前夫不能出远门,自己也只能到附近县城打工,农忙时节都得


 

回来忙农活。沉默寡言的刘凡升也是个老实人,读书少,没有学其他赚钱的技术。但是,一大家人要生活,不赚钱怎么行?


 

一次,在县城给哥哥买药时,刘凡升遇到一个老乡在县城卖黄鳝,价格很高,达到了十几块钱一斤。自己家附近的山里黄鳝多,这不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吗?于是,每天天还没有亮,刘凡升就早早的出门去捉黄鳝。因为家庭条件差,他不能像其他捉黄鳝的人一样每天可以骑着摩托车到处跑,自己只能靠步行40多里的山路到处找黄鳝。每天早上吃饭出门后,一直要到晚上8点多才能到家吃上妻子做好的饭菜。这样一天下来,他就能捉个十来斤。但是现在,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山里、田里的黄鳝越来越少了,刘凡升的收获也逐年下降。


 

2007年,两个家庭同住在一起的土砖房旧得实在不能住人了。与其他亲戚商量后,刘凡升与妻子买下了离家不远的燕子山集镇的几间平房。杨元香也把前夫和婆婆也接到了街上,两家6口人开始了新生活。随着燕子山集镇的统一规划,街边的房子相继建起了楼房。早知道哥哥当年有建楼房的愿望,刘凡升咬咬牙决定不输给别人,便四处借了几万块钱,也建起了新房。


 

住在新房里,刘凡旭感慨万千:虽然昔日的妻子与弟弟结婚了自己心如刀割,但是看着自己最爱与最亲的人幸福,他内心也觉得幸福!就冲着前妻把自己背进背出的9年时间,就足以让自己感激一辈子。


 

现在,在前妻的悉心照料下,刘凡旭精神状况很好。为了让他能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能和过往的乡亲多说说话,杨元香特意为前夫买了把轮椅,一有好天气两口子就把他推到大门口。只可惜,刘凡旭的臀部已经开始溃烂,身体非常虚弱,夏天在外面也得穿着毛衣盖着被子。


 

 


 

6年多来,刘凡升每年要花近一万元给哥哥治疗不说,还要供养侄子读书。今年,侄子初中毕业了,马上要读高中,可是学费还没有下落。背负着几万元的债务,刘凡升更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他想趁农忙结束就外出打工。


 

 


 

2004年,营盘岗村为刘凡旭申请了低保。“把前夫当亲人一样养着,可以说是十年如一日,要换作是别人早就撒手不管了。在这样一个金钱社会,杨元香真是非常难得啊!”村支书刘君安介绍说:“对于这样一个困难家庭来说,刘凡升夫妇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能给这样一个伟大的家庭给予帮助,让这两个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让这个苦难的家庭能够早日发家致富!”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